提升城镇品质点亮美好生活——黔东南州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

天眼新闻 2024-01-26 08:50:11

“这个温泉小镇环境真美,温泉泡起来也很舒服。”冬日,在剑河县仰阿莎温泉小镇里,正在泡温泉的广东游客王女士说。

剑河县仰阿莎温泉小镇位于剑河县岑松镇温泉村内,距县城5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开放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水上乐园项目,同时还有温泉水舞剧场、仰阿莎国际酒店等配套功能区域,形成了可游可玩的特色温泉小镇。剑河县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森林温泉湖滨旅游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形成“产城景村”融合互动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黔东南州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布局、做强城镇经济、提升城镇品质,奋力推进城镇大提升,助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按照“核心引领、区块联动、县域互动、城镇支撑”的空间布局,黔东南州逐步形成以凯麻片区为核心引领、凯里都市圈、黔东片区城镇组群、南部黎从榕锦城市带为区块联动,特色县城和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开展州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优化全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启动凯麻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以产业互补为核心,加快以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炉碧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推动凯麻同城化发展。

台江县城全景。 张奎 摄

大力实施“桥头堡”和“强州府”战略。黔东南州抢抓“桥头堡”政策机遇扎实推进城镇化工作开展,印发了《2023年全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攻坚行动计划》《“桥头堡”核心区提升工程2023年重点工作攻坚计划》,开通“粤港澳服务专窗”,与佛山、肇庆、江门等地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重点推动“桥头堡”156个项目建设。引进明阳集团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等大湾区重点产业项目,30个粤黔乡村振兴示范点加快建设,获直供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65个,91所中小学(幼儿园)与佛山95所中小学(幼儿园)结成帮扶,47家医院与省内外56家医疗机构结成帮扶。加快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重点低效闲置资产项目盘活工作,侗乡长途汽车客运站、87栋休闲康养木屋、从江职校迁建等项目陆续建成,核心区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黔东南州支持实施“强州府”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凯里市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玻璃主导产业,黔玻永太一期投产,黔玻永太二期、海生玻璃一期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铝及铝加工、大健康医药、酸汤、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炉碧百亿级产业园雏形初现,获省列入国家级高新区培育名单,凯里至都匀铁路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强州府”基础不断夯实。2023年前三季度,凯里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36.43亿元,同比增长4.6%,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

“现在小区用水用电更通畅了,绿化很美,我们像生活在花园里一样。小区还有健身器材可以锻炼身体,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冬日暖阳,在岑巩县㵲水街道新兴城区,老人们在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里休憩聊天,满脸笑容。

岑巩县把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加大城市老旧小区房屋立面改造、水电和弱电工程设施改造,以及楼梯间、外墙、屋面工程等房屋综合整治工程,规范车辆停放、增加绿化面积、增设文化设施、体育健身器材,解决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排水难问题,让老旧小区变成“生态小区”“文化小区”“健身小区”,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岑巩县㵲水街道新兴城区政府路,改造后的小区旧貌换新颜。 杨云 摄

黔东南州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印发《黔东南州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扎实推进城镇“四改”项目建设。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州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666套,建成棚户区改造11692套;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004户,完工6647户;开工改造背街小巷252条,完工234条;新增建设改造城镇燃气管网140.98公里。新增市政道路32.62公里,新增社会公共停车位3796个,新建5G基站1554个。大力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74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67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县(市)政府所在地普通高中学校8所。大力提升城镇生态环境质量,2023年,开工建设凯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目前项目完成进度在85%左右。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7%以上,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以上。持续提升城镇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智慧黔城”建设,全州2436个村(社区)全面使用贵州省集约化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

台江县城全景。 张奎 摄

同时,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城镇精致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倡导、法治教育普及“四大行动”,绘就和美城乡新画卷。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推进城区幼儿园、中小学与乡村学校组建联合体,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稳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10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231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成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应用,2023年以来,开展远程医疗服务10.17万人次。完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激励机制,推进城市教科文卫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落实对教育、农业、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基层工作经历要求,组织实施乡村教师特岗计划,推进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优化县乡学校布局,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建设,改善提升普通公路安全水平,建成普通公路安防工程800公里,危桥改造36座。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基地在农村、加工在镇、增收在户的发展格局,预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9%以上。

下一步,黔东南州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决策部署,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和“桥头堡”重大政策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全力做强城镇经济,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凯里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苗侗明珠”

“以前这里只有一个光秃秃的站牌,大家等车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还日晒雨淋的。现在不仅有座位和顶棚,还增加了很多智能化设施,实在是太方便了。”正在凯里市大十字南智慧公交站台等车的陈女士说。

该站台位于凯里市方圆荟购物广场门口,是凯里市首个智慧公交站台。站台设有车次查询信息区、环卫休息室、便利店、共享雨伞、共享充电桩等便民服务区,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环保的出行体验,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游。

凯里市拉薇公园商业区。(凯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抓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近年来,凯里市以满足群众便民服务为目标,强力推进“便捷凯里”民生工程建设。围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农贸市场、商超商圈、邻里中心、步行街夜市城建设,分批建设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社区便民生活圈试点,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兴凯农贸市场是原二商场通过招商引资实施的凯里市兴凯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是集金融、冷链、电商、预制菜配送、智慧集贸市场等功能为一体式的综合集贸市场,建成后可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超1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500人以上。

兴凯农贸市场是凯里市实施“便捷凯里”民生工程重点项目之一,预计在今年6月底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设有600多个摊位、八九十个门面。此外,凯里市还实施了禾丰、兴凯、下司等一批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工程,并对老一商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目前,禾丰、下司等农贸市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老一商场已改造完毕,现有农贸市场41个,不仅提升了市场形象,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心的购物环境。

建设中的兴凯农贸市场。 吴庭波 摄

聚焦群众所需,凯里市民生福祉不断增进。2023年,完成了一批老旧车道“白改黑”、车行道拓宽渠化项目,建成冠顺幼儿园、恒洋俯山郡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学前教育学位1700个,建成凯里市第一初级中学(未来城校区)、二十八小两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增加义务教育学位3700个。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

“太好了,两条路都修好了,全体业主都很开心,大家就自发搞了个庆祝活动。”1月13日,凯里市城东片区廉(公)租房小区的居民们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借着小区出行道路提升的喜悦心情,全体业主自发排演了一场文艺汇演。

凯里市城东片区廉(公)租房是政府保障性住房,小区住户1228户。此前,小区居民曾提出诉求,希望能从小区修一条便道直达杭州路。该诉求得到凯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到任务后立即行动,为小区开挖修通了一条230米的便道,随后又对路况不畅的老路忠德园巷进行了改造提升。

“路通了,我们的心也舒畅了。”居民王海波说,“以前孩子们上学、我们老年人买菜要走20多分钟才到大路,现在仅仅只要3分钟。小区还引进了物业公司,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卫生和绿化也得到提升,我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修好便民路,群众送锦旗。孙梦华 摄

凯里市坚持推动“四改”并进,持续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围绕城镇“五个大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连续6年入选“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城镇化率稳定在74%左右。深入推进城镇“四改”,大力推进城市精深化开发、精准化改造、精细化管理,抓实城区道路修复、城市风貌提升、违章建筑整治等重点工作,完成棚改9413户、背街小巷改造24条、老旧小区改造6953户,燃气管网建设15公里,新增市政公厕5座、公共停车位1093个、便民服务点64个,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同时,深入推进城市服务设施完善提升,进行城市道路提质改造,建成国家公交都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小微绿地、城市拆迁地等见缝插“绿”,下司镇被命名为贵州省园林城镇。体育设施全面铺设,建成东湖湿地公园百姓室外智能健身房等项目,正在推进黔东南州滨江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现有各类体育场地1067个,面积1692021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3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41%。

2024年,凯里市将在城乡融合上实现新突破。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40条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开展城市“体检”,提升城市精致管理水平。全力抓好城市风貌管理,坚持见缝插“绿”,建设微景观、口袋公园、微体育馆,推动运动步道网络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系统,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提升城市通达性。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苗侗明珠·和美凯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光莉

编辑 夏华

二审 李丽

三审 熊诚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