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周恩来发来一封急电,毛主席看后拍案而起:喊彭德怀见我

才灿看历史 2024-04-14 19:46:37

1950年10月11日清晨,东方天际刚刚浮现出一抹红晕,原本被黑暗笼罩的大地这才得到几缕光芒的照耀。

在这个本应该沉浸在梦乡中的时间,丰泽园最深处的菊香书屋内、却是一片灯火通明。

此时,作为新中国缔造者和最高领袖的毛主席彻夜未眠,桌上的烟灰缸中已是满满的烟蒂,而他的眼眶熬得有些发黑,眼神却依旧坚毅有神,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前线战报。

当然,毛主席一夜未睡,并不只是为了看这些文件的。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墙上的钟表,随即对着外面喊道:“恩来还没有来电报吗?”

话音刚落,守在隔壁房间的卫士长李银桥赶忙来到门口回应道:“主席,还没有电报”。

毛主席只是点了点头,随即再次从那堆文件中抽出一份,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后,继续看了起来。

李银桥再也忍不住了,他思量再三后,还是上前走了两步小声说道:“主席,您都一夜没合眼了,睡一会儿吧,有什么消息我叫醒您”。

然而,毛主席只是缓缓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你不也是一夜没睡?去休息吧,我还要再等一会儿”。

毛主席究竟在等什么呢?

原来,就在三天之前,作为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远赴苏联,与斯大林展开会晤,商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之后、苏联提供武器援助以及空军支援的事宜。

然而一连几天过去了,苏联那边却一点消息也没有,这不禁让毛主席十分焦急:难道事情有变、斯大林出尔反尔了?

终于,又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之后,毛主席终于收到了周恩来总理与斯大林联名发来的电报。

然而,当毛主席看过电报内容之后,脸色却变得愈发沉重起来。

伟人的目光如炬,紧盯着这封电报看了又看,在沉默了半晌之后,他这才对李银桥震怒道:“快去,把彭老总喊回来”。

要知道,早在10月8日,也就是周恩来动身前往苏联的同一时间,毛主席已经签署命令,将刚从大西北调回北京的彭德怀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并且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东北。

为什么在看过这封电报之后,毛主席却突然又要把彭老总从东北喊回来呢?

周恩来在苏联的这三天时间里,和斯大林又谈了些什么呢?那封电报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在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究竟又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朝鲜半岛的风云变幻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朝鲜半岛这个原本完整的一个整体,在美、苏两个大国的干预下,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

1945年初,美、苏、英三国签订《雅尔塔协定》,苏联承诺对日宣战,而作为回报之一,就是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北边为苏联的受降区,南边则成为美国的受降区。

而经过长达3年时间的经营,两个大国在南北两边的影响力日益深厚,最终在美国的支持下,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不久之后的9月1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宣告成立。

由于彼此之间意识形态不同,并且各自都宣称对朝鲜半岛拥有“全部的主权”,这也导致“三八线”附近摩擦不断。

起初这种摩擦并没有引起国际上太多的关注,作为毗邻的我们也一度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解放战争也已经取得胜利,以后的奋斗目标就是专注于经济建设,将因战争变得满目疮痍的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主席、周恩来率领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与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17日晚上,也就是毛主席即将从莫斯科返程之际,他还兴奋地对着前来送别的莫托洛夫、布尔加宁、李富春等人说道:“留在苏联的这段时间,我参观了许多工厂和农场,看到了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努力下所得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相信有朝一日我们也能与苏联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业、农业、文化大国”。

此时的毛主席可谓信心满满,毕竟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而且还有苏联的经验,再加上我们人民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必然能够搞好经济建设。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4个多月之后,朝鲜战争爆发了。

毕竟我国与朝鲜半岛直接接壤,这场战争的爆发也注定我们不能独善其身,这也搅乱了毛主席的苦心规划。

此战爆发之初,朝鲜人民军靠着10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以及少量的空军、海军部队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并且通过接下来的一连串战役、将韩国部队压缩在了最南端的釜山一带。

然而,随着美国的干预,战局很快便朝着不利于朝鲜人民军的方向发展。

毛主席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在1950年6月28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他就说过这样一番振聋发聩的话。

“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美国对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内政的干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全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都将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决不会站在美帝国主义方面。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对于我们提出的种种抗议,蛮横惯了的美国政府却视之不理。

9月15日,麦克阿瑟悍然指挥第10军在仁川登陆,与龟缩在釜山一带的韩国军队、以及先前投入朝鲜战场的少量美军对朝鲜人民军前后夹击。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不仅丢掉了前段时间占领的汉城,还丢失了“三八线”阵地、以及自己的首都平壤,战火很快蔓延到了鸭绿江边。

志愿军的困境

1950年7月13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调遣一批部队前往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

于是,驻扎在河南地区的第13兵团(下辖第38军、39军、40军)火速赶往东北,与原本就驻扎在东北地区的42军承担起了这项防御任务。

10月1日,也就是新中国刚满一周岁的国庆节,毛主席一连收到了两封电报。

一封是金日成发来的求援信,希望我国政府能够派遣部队支援。

另一封电报是斯大林发来的,同样也是希望我们能够支援朝鲜,只不过内容更加具体一些,要求我们派遣最少五六个师的兵力赶赴“三八线”,帮助朝鲜人民军重振旗鼓。

而且,斯大林在电报中还明确表示,一旦我们出兵援朝,苏联方面将提供武器装备以及空军支援。

此时的毛主席,无疑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那就是究竟要不要出兵朝鲜。

要知道,朝鲜与我国一衣带水,一旦整个半岛被美军占领,那么我国东北边境也岌岌可危。更何况此时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了台湾海峡,这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

可是,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实力上,都远远落后于美国,更何况对方还是由17国组成的联军,这场仗的胜算又有几成呢?

为此,在接下来的一连几天时间里,毛主席召开了数场会议,讨论出兵援朝的事宜。

然而,对于此事,大多数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实在没有把握。

就是在这种巨大压力下,毛主席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兵援朝,并且决定将远在大西北的彭德怀召回北京。

10月4日,彭德怀抵达北京,但由于时间太晚,当他赶到颐年堂会场的时候,会议已经基本结束,便只好回到北京饭店暂时休息。

而当第二天一大早,彭老总就被接到了丰泽园,毛主席更是开门见山地问道:“昨天你没来得及发言,我们目前也确实困难重重,你的意见呢?”

闻听此言,戎马一生的彭老总一丝不苟地说出了心中的想法:“主席,昨天晚上我也是一夜没睡,脑袋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直到今天早上我确定了,造成您出兵援朝的决策”。

毛主席激动地看着对方,重重地点头说道:“这个担子,还得你来挑,你要做好这个准备”。

10月8日,中央军委便决定将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时刻准备前往朝鲜半岛。

志愿军部队蓄势待发之际,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萦绕在毛主席的心头,那就是苏联承诺的援助问题。

为此,同一时间毛主席便委派周恩来赶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展开会谈。

可对于先前的承诺,斯大林却并不决定完全履行。

面对远道而来的周总理,斯大林直截了当地说道:“现在我们的空军有困难,不能出兵”。

对于这番说辞,周总理据理力争,但还是换回了“苏联空军尚未做好准备,需要2个月之后才能支援志愿军作战”的说法。

艰难抉择

1950年10月11日,未能达到预期结果的周恩来只能无奈地给北京发去电报。

而当毛主席看到这份电报之后,沉默了许久,随后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拍案而起。

由于一夜未眠,此刻毛主席的身体十分虚弱,站起身后踉跄了几步险些摔倒,幸好一旁的李银桥眼疾手快,赶紧扶住了他。

稍微缓和之后,毛主席这才嘱咐道:“快把彭老总喊回来”。

彭德怀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当天,便踏上了前往东北的火车,毛主席为何又要将他调回北京呢?

原来,看过这封电报之后,毛主席便明白,志愿军失去了苏联的空军支援,在朝鲜战场上必定十分被动。

毕竟那个时候,我国的空军部队正处于初建阶段,根本无法正式投入战场。

之所以要紧急将彭老总调回北京,是要就当前的形势商量对策。

已经身在东北的彭德怀很快接到了电报:

“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请德怀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看到这里,彭老总的心中也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他也已经隐隐预料到,肯定是出现了新的难题,导致出兵援朝变得更加困难。

10月13日,彭德怀回到了北京,商讨出兵援朝问题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再次在颐年堂召开。

会议刚开始,站在前台的毛主席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苏联方面的空军不能及时投入战场,至于何时投入战场,也还悬而未定”。

此言一出,整个会场瞬间沸腾了起来。

只不过和之前不同的是,在经过短暂的躁动之后,众人意见却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即便苏联不能提供空中支援,志愿军部队也要及时投入到朝鲜战场上去。

性格耿直的彭老总更是站起身说道:“在过去的几年,咱们解放军部队从无到有,打败了日本人、打败了老蒋,现在我们仍然能够打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军!”

见彭德怀如此表态,毛主席也欣慰地笑了起来。

当天晚上,毛主席便将会议讨论的结果告知了身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即使苏联不出空军支援,我们仍应出兵援朝不变。

当斯大林从周恩来手中接过这份电报之后,也不禁感叹道:“你们的毛主席是个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中国军人都是好同志!”

1950年10月19日夜,在夜色的掩护下,彭老总正式率领第一批入朝部队共计25万余人跨过了鸭绿江,开启了长达3年的抗美援朝战役。

在这场“立国之战”中,志愿军将士们靠着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顽强毅力,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帮助朝鲜同胞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同时也保卫了我国东北边疆的安定。

也正是靠着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我国边境再未有战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和平环境。

正如毛主席所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0 阅读:97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