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贵阳㉙】古代贵州“学霸”在这里“高考”!

贵阳网 2024-05-11 11:31:38

《读懂贵阳》推出第二十九期:

古代贵州“学霸”

在这里“高考”!

走进贵阳,读懂贵阳。

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读书人想要鱼跃龙门,都需要通过贡院考试才能谋个一官半职。那么,古代贵州“学霸”在哪里“高考”呢?

未建贡院前,贵州学子要考取功名,需要长途跋涉远赴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应试。为了这次考试,许多学子需要提前几个月出发,长途跋涉几千公里才能抵达。因而许多没有路费的、身体病弱的没办法参加乡试,生员大减,这也是导致贵州文教不兴的主要原因。

同样是经历过科举出来的,在京任户科给事中的贵州思南人田秋更能感同身受,于是向朝廷奏请在贵州设乡试科场,获得朝廷批准。贵州学子这才迎来科举的春天,再也不用受远涉外省就试之苦,只到省城贵阳就可参加乡试。

明朝时期的贵州贡院在贵阳城西,后因战火被毁。到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任贵州巡抚赵廷臣请准改建在了今天贵阳大十字广场这片区域。

贵阳大十字广场

贵州贡院“出道即巅峰”,地盘大、规模也大。在地盘上,南抵中山西路狮子桥,北达太平路翠屏山,东临中华中路,西沿贯城河,都是贵州贡院的范围。在规模上,贡院内设有头门、公堂、官厅、厨房等,单是供秀才们考试的号舍,就有2900余间;贡院前还有一个大坝子,即今大十字广场南部,是专供参加乡考的秀才们在此等候喊号的地方,这个坝子后来就成了老贵阳的一个地名——“贡院坝”。

贡院布局图

直到一纸诏书废除科举,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这才退出历史舞台,贡院的辉煌也就从此不再。陆陆续续的,在贵州贡院这块土地上,先后修建了贵州警察学校(警政学堂)、贵州官立法政学堂、警察厅、民众教育馆。经过这些变化,贡院原来的大部分房舍被拆除或改建,再也没有原来的样子。

贡院巷1939年2月4日,日机轰炸贵阳,大十字一带包括贡院坝成了一片火海,数百年历史的贵州贡院从此完全消失。改革开放后,贵阳在此修建大十字广场,一直存续至今。

贵州贡院作为贵州进行乡试的场所,在贵州科举上的贡献是突出的。自贵州单独开科取士以来,造就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三状元一探花”的骄人成绩,比如赵以炯、夏同龢都是从贵州贡院走进朝廷,最后抱得状元归来。

赵以炯(左),夏同龢(右)

今天的贵州贡院虽已无迹可寻,仅遗留贡院巷、贡院坝地名,作为贡院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但依然抹不掉它为贵州文化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AI数字人主播:马铮

文字/摄像:杨阿敏

设计/剪辑:林虎 赵宏宇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