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名外籍员工在玉门油田“学艺”

中工网 2024-02-29 05:00:47

原标题:“中文+职业技能”中非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开班(引题)

19名外籍员工在玉门油田“学艺”(主题)

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康劲)“我们都知道铁人王进喜,他就曾在玉门油田工作过。”2月28日,中非“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在玉门油田开班,来自非洲乍得的阿里兴奋不已。当天,通过“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曾在东北石油学院学习过的阿里再次来到中国,和19名中石油乍得公司、西非公司外籍员工一起,共同参加为期35天的培训。

2023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提出,中国将同非洲继续加强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合作,包括通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万名本土复合型人才。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有着深厚底蕴和丰富经验。经过几个月的积极筹备,率先落地培训。

为高质量完成此次培训,玉门油田成立了6个工作专班,结合中石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研究制订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配齐配强海外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培训师团队,依托油田实训基地及相关生产场站,充分利用数智化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首创“保姆式”岗位结对师带徒培训法,采取师徒结对方式,开展技能提升训练、石油精神学习、跨文化交流、安全应急强化等6个模块的培训学习和考核评价。致力海外推广和应用中国石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考核方式,切实为非洲技能人才职业晋级和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玉门油田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来进和表示,玉门油田将把办好培训班作为企业参与践行“一带一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促进中乍深化合作的行动,将“助力推动海外本地化员工队伍建设、创建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标准体系”作为使命担当,把培训班办出特色、办出经验、办出成果,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海外本地化人才培养经验模式。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