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松开了,但中指却开始躁动

袁大岛 2024-01-22 22:05:37

个人情绪和生存环境的关系,有时候是很微妙的。

比如个人情绪因为遭受了不公而变得很激动,但是因为生存环境不允许激动的时候,人们就会把这种激动的方式进行“修缮”,

有时候是忍,

但更多的时候是换一种方式激动。

在讨论那些极端情绪所引发的行为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正视一个问题的存在,

那就是,没人愿意让自己莫名其妙的激动。

举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在办公室中,一个人的笔被偷了,找了半天没找到,于是这个人变得很急躁,此时另一个人走过来对他说,

“不就是丢了一根笔嘛,为什么要急躁呢?你还是不够成熟吧。”

说这话的人,既不懂被偷笔的烦躁,也不懂这根笔对于这个人的意义,或者说他唯一懂的就是,

他想以这个事情,强行表现出“自己就不会在意,我比你成熟”的可笑论调。

虽然可笑,但这样的例子,内核不变,换个人换个事,

那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笔笔皆是”。

所以,当我们明确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激动之后,就会意识到那些必须修缮的激动,并非人们的本愿使然,

而是生存环境下达的“最后通牒”。

关于这个问题,要解释的内容太过复杂,所以我认为用一句老话,一句广为流传的老话来解释更为通俗,

“人呐,不能跟命争。”

这里所说的命,其实就代表了那些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形成的生存框架,

要说博眼球,谁都明白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侃侃而谈的声音是大家内心的共鸣,但关了手机,离开对话的环境,走入自己必须面对的生活时,

那么人生,就成了一场“该打卡就打卡,该加班就加班”的旅行。

可以离开,可以厌恶,但为了生活,走下去是一个大多数必须接受的选择。

也正因如此,握紧拳头的冲动,就如同“上班不打卡”这样的吃亏之举,虽然有人会说一些江湖义气之话来彰显自己有多明白,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们之所以不怕事是因为人们更喜欢围观,

人们怕的不是事,而是怕自己出事,

至于别人出事,那对于喜欢围观的人来说,可是一件能够体现其“勇气”的豪迈之举。

围观的人是明白的,即便脑子糊涂,嘴上也会用不依不饶的口吻显得很明白,

所以,拳头握紧了,围观的人也有了,

若这一拳下去,有人惊呼,有人叫好,有人起哄看热闹,

但出拳的人如何,结局大家都知道,

但是知道归知道,该叫好的还是叫好,

该看热闹的,也不会因为“道德问题”而拒绝看这个热闹。

说来说去,松开拳头的理由,并非对手有多强,而是环境使然的代价,

让攥紧拳头这件事,变得特别“没意思”,

但是,受的伤,受的苦,受的罪,这些不会因为松了拳头而彻底消亡。

拳头松开了,中指也竖起来了,

这竖起来的中指,朝向的人究竟是谁,这似乎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因为对于那些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明着来的还是暗地里使坏的人们来说,

这竖起来的中指,都是对他们明确且毫不避讳的鄙视:

在如今这个世道,当个事事皆忍的老好人,并不是明智之举,

有时候,让别人知道自己不好惹,

并不是一件坏事。

1 阅读:41

袁大岛

简介:用最实际的话语讲最实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