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才是综合实力最强女儿,王熙凤难企及,贾母宝钗黛玉都不如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4-03 09:46:28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金陵十二钗谁是“第一”?这个话题可能众说纷纭,每个人每个角度都能举出一二三个例子来。

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作为三甲人选,最容易获得支持和赞誉。但其实秦可卿和李纨,才是具备贾家败亡后,类似“女娲补天”一样将贾府的“窟窿天”补全的能力。

好女儿不是在盛世大展拳脚,也未必能够在末世力挽狂澜,真正厉害的往往是在废墟之中破而后立。

王熙凤对秦可卿梦中所托的两件事关贾府未来的大事视如不见。没能提前安排万一败亡后的后路。不但让女儿巧姐差点吃亏,更是让贾府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作为管家媳妇,她不是败亡第一责任人,没有忧患意识或者蝇营狗苟一己之私,显然不如秦可卿,不是个合格的“补天人”。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贾府抄家,贾宝玉离家而去。薛宝钗无法承担在废墟上让贾家破而后立的“补天”之举,与含辛茹苦教养儿子贾兰功成名就,日后重新高官厚禄的李纨相比,薛宝钗也不是个合格的“补天人”。

但秦可卿死了,李纨也只能让自己的儿子成才,没有能力阻止贾府的分崩离析,注定二人的能力,都受到一些局限性。

究其原因,还是个人的综合能力受限导致。那么,剩下的金陵十二钗众人中,谁才是真正能力最强之人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谁能够比王熙凤、秦可卿、李纨和薛宝钗这四个贾家媳妇能力更强?

可以肯定妙玉不屑为之,贾迎春、贾惜春和巧姐力有不逮。史湘云不差,可也不是个挥斥方遒、杀伐果断的厉害人物,他们五个全不取。剩下就只有贾元春、林黛玉和贾探春。

贾元春尽管是贾母教养,但从小受母亲王夫人影响最大,王夫人与薛姨妈是亲姐妹,教养和影响女儿的方式如出一辙。

贾元春和薛宝钗,在女儿受母亲教养和影响巨大的年代里,尽管会有不同,但底层的思想和胸怀不可能天差地别。

不提宝钗如何,只说贾元春,她的“元”实际含有“怨”的意思,便证明其人不可靠。证据有三个:

一,判词图画的香橼,特性是内心酸涩,意为心有不甘,就是“怨”。怨父母送她入宫,怨皇宫不得见人。

二,[恨无常]的“恨”,就是“怨”。“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就是怨恨没能享受太久贤德妃的荣华富贵。

然而,贾元春被晋升贤德妃,很明显是皇帝针对贾家的有意行为。

元春省亲更是千万不应该响应太上皇,不应该掏空贾家,成就元春一人的荣光。

这两件事贾元春视如不见,还“喜荣华正好”,不但愚昧,更是不辨是非和任性。

为了一个虚荣,元春不惜让贾家与皇帝离心离德,掏空家底操办省亲,为贾府日后抄家埋下巨大隐患,如此荣华“何喜之有”?

更可笑的是[恨无常]曲子讲她人都死了,才想起来要叮嘱父母“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哪里来得及啊。您早干嘛了?

三,元春判词借用了两个典故:

五月榴花神潘淑任性卷入皇权之争。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教育弟子立场鲜明。

都在暗示贾元春不辨是非,没有在贾家与皇帝之间做好沟通桥梁,甚至成了推动贾家万劫不复的重要推力。

作者借“三春怎及初春景”反讽了出身、资源和现实都比妹妹庶出的贾探春更好的贾元春。

尽管姐妹都为帝王妃,可贾元春任性妄为、不辨是非害了贾家后才知道后悔。

贾探春却在[分骨肉]临行前,就告诫父母“自古穷通皆有定,聚散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意思就是荣华富贵的兴亡有定数,不要强求。如今分别两地无法照顾,一定要以“平安”为重。既有身体康健之意,也有家族发展之诫。

贾探春这段叮嘱凸显出她的眼光和胸怀,远比贾元春胜出太多。

她并不觉得做了帝王妃,有什么“喜荣华正好”。反而觉得骨肉分离最让她痛苦。

但既然分离了也就接受现实,要各自保重“平安”最重要,荣华富贵可以退而次之,甚至可以舍弃!

只可惜,贾探春的“担忧”恰恰是贾元春的“怨怼”。终究她与贾家一起败亡。让“三春怎及初春景”成为了一个极致的反讽。

贾探春远嫁成为贾府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尽管脂砚斋的批语未必都对,但贾探春对贾家的意义却看得最清楚。

第二十二回贾探春的风筝谜语后,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要知道贾家抄家和子孙离散是两码事。

如果贾母还在凝聚众人,贾家抄家也不至于“飞鸟各投林”都散了。贾宝玉、贾环、贾兰和巧姐等全都各奔东西无法互相扶持。

脂砚斋认为贾探春具备与贾母相同的能力,她要在就不会“树倒猢狲散”。这种能力可不光是领导的凝聚力,而是领袖的风采。

贾探春与王熙凤的判词都提到了“才”,可二人的才并不相同。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说的是探春因有才而志向高远。

王熙凤“都知爱慕此生才”,说得是凤姐恃才为恶,不爱惜羽毛,将凤凰活成了野鸡。

贾探春是“山高人为峰”。

王熙凤是“站的高跌的重”。

两者的差别注定王熙凤管家远不如贾探春管家,格局和出发点不同。

王熙凤管家是为自己牟利。

贾探春管家是要清除贾府积弊而锐意改革。

所以,贾探春是改革家,王熙凤是酷吏。

尽管改革大观园最终折戟沉沙,但贾探春就像王安石和张居正,“失败”错不在她,而在腐朽的末世无法焕发生机。

而[分骨肉]之后的贾探春,将是她人生的悲喜分水岭。

受家族骨肉羁绊的贾探春,注定是“悲”。

摆脱家族骨肉束缚的贾探春,注定否极泰来。

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预示贾探春远嫁异国后,像娇杏一样,迎来自己的新生。不但得到国王宠爱,还生下王子继承了王位。

贾探春房间的陈设,对此也有明确的伏笔。

(第四十回)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大鼎,为传承之器。预示探春生下王位继承人。如娇杏生子。

紫檀、大观窑,都是帝王象征。

佛手,寓意福寿,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寓意福寿数十年。

洋漆,代表海外异国,远嫁西洋“西海沿子”。

白玉比目磬、小锤,代表夫妻合和、比目双飞、琴瑟和鸣。寓意婚姻幸福,探春被“扶正”。

既然儿子是继承人,贾探春肯定要为太后。以她的能力和改革家的胸怀和志气,就像她自己说得那样:“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在西海沿子那个没有中原王朝男尊女卑的地方,贾探春有条件实现自己的志气和愿望,创下一番属于她的事业。

对此,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之二《交趾怀古》谜底是“西洋钟”,就影射了探春远嫁后像马援一样声震海外的成就。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探春拥有皇家的权力,马援一样的勇气和志向,张良一样的计谋和能力,在那个异国做出声震海外的事业,试问谁能比得了?

别说王熙凤,就算是贾母也不具备这等改革家的气魄。

那么,林黛玉是不是能比贾探春更强呢?可以肯定她也不如。

林黛玉的才华和能力毋庸置疑。但与贾探春的领导和创造力不同。

贾探春是实干家、创业领导者。

林黛玉是教育家。

从香菱学诗这件事就能体现出林黛玉身为教育家的能力和价值。

香菱在薛宝钗身边只能做一个守本分的小妾,到了林黛玉手里化腐朽为神奇,成了女诗人。

如果将几个儿女分别交给薛宝钗和林黛玉。

薛宝钗的孩子要么读书科举、辅国济民明白道理,要么不如不读书安心做个庸人。

林黛玉的孩子能科举的科举,能做文人做文人,能诗词歌赋就诗词歌赋……因材施教百花齐放。

所以,对于抄家如天崩地裂的贾家来说,林黛玉是个比李纨更合格的补天人,能够为贾府培养更多的读书种子,转变门楣为书香门第,进而厚积薄发复兴贾家全族,而不是只有一脉。

李纨不如她,薛宝钗也不如。

但林黛玉也做不到贾探春的地步。

贾探春是一个给她机会,能够自己带领贾家成功的领导人。

这个能力是当时、当下和个人能力的极致体现。别说金陵十二钗中是独一个。整个贾家也唯有她一人。

一个贾探春,不用和任何人比,她才是能够直追先祖宁荣二公的开创之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3 阅读:20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