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中国人喝酒或更容易致癌?专家忠告:这4种人最好滴酒不沾

讯闻观察官方号 2023-11-25 18:46:48

“酒为邪气,多饮伤身。”

饮酒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过度饮酒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示:在基因特征上,中国人喝酒可能更容易致癌!(编辑:嘉良)

这项研究不仅对于爱酒之人,也对于广大公众有着重要的启示。它提醒我们,虽然适量饮酒可能有一定的社交和文化价值,但健康才是生命的第一要务。

01北大研究结果

2022年,北京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在《国际癌症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揭示了中国人饮酒与癌症风险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15万多名中国成年人的DNA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那些携带ALDH2和ADH1B基因低酒精耐受性变体的人群,尤其是男性,饮酒后患头颈癌和食管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中国人群中饮酒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中国人群中这些基因变体的高频率背景下。   

饮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松指出,长期大量饮酒首先会对消化道造成严重损伤。

从食管到胃再到肠道,酒精都可能导致粘膜糜烂、溃疡和炎症,甚至可能引发严重出血。除此之外,长期饮酒还会对肝脏造成持续性的伤害,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此外,饮酒还可能加剧其他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症状,增加急性发作的风险。

02专家忠告:这四种人最好滴酒不沾

对于某些特定的人群来说,饮酒的风险更大,因此最好完全避免饮酒。以下是四种最好滴酒不沾的人群:

1.孕妇和备孕女性:饮酒可能对胎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增加胎儿酒精综合征的风险。

2.驾驶员:饮酒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3.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增加未来酒精依赖的风险。

4.特定药物使用者:某些药物与酒精共同摄入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李大叔曾是一名酒精爱好者,经常饮酒,直到一次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医生警告其如果不戒酒可能会患严重疾病。李大叔开始意识到饮酒的严重后果,决定彻底戒酒。

在戒酒过程中,他经历了诸多挑战,但最终坚持下来。戒酒后,他的身体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03古人对饮酒的看法

在中国古代,养生观念深植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其中对饮酒的态度尤其谨慎。

古代名医如扁鹊、孙思邈都在其著作中提到了饮酒的潜在危害。

扁鹊曾警告说:“酒为邪入,过则伤肝。”这反映了他对饮酒过量导致肝脏损伤的深刻认识。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提到,适量饮酒可以调和血气,但过量则伤身,特别是对肝脏的损害极大。

《黄帝内经》中亦有关于饮酒的指导,强调了适度原则和个人体质的考量。书中指出,饮酒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适量进行,过量饮酒会导致气血紊乱,损伤脏腑。这些古代智慧与现代医学研究不谋而合,都在提醒我们,适量饮酒对健康至关重要。

古代养生智慧不仅局限于物理层面的身体健康,还包括精神和情感层面的平和。饮酒过量常常导致情绪失控和理智丧失,这与古人提倡的“内圣外王”的养生理念相悖。

因此,从全面的养生角度出发,减少饮酒或滴酒不沾,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心灵的平静和精神的健康。   

在当今社会,这些古老的智慧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养生观念,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做出更明智的生活方式选择,特别是在饮酒这一习惯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04总结

适度饮酒对健康至关重要,而对于某些人群,最好是滴酒不沾。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适可而止,以养生命。”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对健康的负责。

关键在于意识到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调整生活方式。正如专家们的忠告,对于孕妇、驾驶员、青少年和特定药物使用者,避免饮酒是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记住,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健康的身体和平和的心灵。

0 阅读:0

讯闻观察官方号

简介:传播社会正能量,让社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