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出的4个求救信号,当心是抑郁症的前兆

上海助医 2024-03-13 13:52:22

古语云:“少年不知愁滋味”,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已达到15~20%,与成人的患病率不相上下,相当于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抑郁了!

1、为什么孩子也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并不分年龄,孩子所面对的世界,也不似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同样可能受到心理压力的困扰。青少年时期正值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他们往往面临着考试、升学、家庭关系、社交问题等多重压力,若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就有可能引发抑郁情绪。

此外,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社会心理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关,尤其在生命早期经历重大创伤,比如父母分离、父母忽视或虐待等,也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

2、孩子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是抑郁症

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

(1) 情绪变化:孩子情绪突然变得低落、沮丧或易怒,对原本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或突然表现为易激惹、异常兴奋、行为冲动。情绪的明显变化可能表明孩子正在经历内心的痛苦。

(2) 学习问题: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学校作业或活动缺乏积极性等,这些可能不仅仅是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可能是孩子内心困扰的外在表现。

(3) 社交退缩:孩子变得孤僻、不愿与同龄人交往,或者突然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这可能是他们在面对内心痛苦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4) 身体不适:经常抱怨头痛、胃痛或其他身体不适,但经过医学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身体问题。这可能是孩子心理压力在身体层面产生的反应。

3、如何预防孩子发生抑郁症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正确应对压力、负面情绪;正确处理社交关系,帮助他们养成坚韧和适应变化的能力;鼓励孩子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

创造支持性环境:家庭应该提供一个稳定、温暖和支持性的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接纳,促进他们情感的健康发展。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及时发现并协助孩子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避免问题的积累和恶化。

健康生活方式:确保孩子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

4、孩子抑郁了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家长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要轻视或忽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其次,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医疗帮助,让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评估和治疗。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避免批评指责,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拾信心和勇气来应对生活的挑战。

抑郁症不仅会导致青少年的学业受到影响,还会损害其社会功能。此外,抑郁症也是自杀行为、吸烟和饮酒等物质依赖行为的高危因素。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重视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工作,在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吴慧攀, 干敏雷, 尹小俭, 马渊源, 侯宇欣, 张祥, 李勇, 王进贤, 邓婷, 张颖坤, 刘媛. 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 2023, 44 (05): 786-790.

[2]陈桂存, 黄莹.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预防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 (10): 1072-1074.

[3]徐伏莲,黄奕祥.青少年抑郁症状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02):255-256.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3.02.051.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1 阅读:427

上海助医

简介:上海市卫生局成立的医疗健康平台,服务人民群众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