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料】俄国殖民中亚桥头堡——鄂木斯克要塞

赫歇尔 2024-02-21 08:39:50

参考资料

Словцов И. Я. Материалы по истории и статистике Омска, извлеченные из однодневной переписи 1877 г. — Омск, 1880. — 2 т.

Краткий историко-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очерк города Омска. Составлен по поручению Омской городской управы. Приложение: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е сведения по городу Омску. 1911 год. Печатан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типо-литографией. Омск. 1911

探险队的目标是寻找矿石和金矿,发现并研究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贸易路线,以及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建造城市的可行性……

出于与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外交政策原因,俄罗斯人决定在鄂木河口(下图)建造堡垒(今鄂木斯克)。

这主要是针对卫拉特人,他们的部落在17世纪的前几十年开始在“俄罗斯领土内部”出现,这既是由于卫拉特人的外部敌人——哈萨克人和诺盖人的压力,也是由于他们的自己的内乱。

卫拉特人袭击了俄罗斯塔拉地区的边境乡镇和鞑靼人的居住地区,抢劫了商队,破坏了渔场和狩猎场,还俘虏了当地人口。鉴于此,当地俄罗斯总督与卫拉特人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卫拉特人允许俄罗斯人在额尔齐斯河上游活动。同时,卫拉特统治者要求建立自己定居点,并确保免受喀尔喀蒙古的“侵害”,承诺与俄罗斯人一起“保卫家园”。

然而,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1620-1630年,卫拉特人对俄罗斯的依赖减弱,他们建立准噶尔汗国,增强了势力,并再次威胁塔拉地区。

当地俄罗斯的官员们提出了在鄂木河上建堡垒的问题,旨在保护保护俄国商人和当地盐矿。当地的环境对商人和盐矿工人非常不友好,往返途中没有任何军事据点,无论是航行还是取盐,都会遭到当地蒙古人和哈萨克人的袭击。

1627年,塔拉地区的哥萨克领导人纳扎里·扎多夫斯基(Nazariy Zhadovsky)检查了未来堡垒的选址,但由于种种原因,要塞的建设一直没有动工。

1672-1681年的俄土战争和其他事件干扰了南西伯利亚的形势,俄罗斯与准噶尔人、喀尔喀蒙古以及哈萨克的关系不断变化……直到中亚草原局势相对平静后,鄂木斯克堡垒的建设计划再次被提及。

18世纪初,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殖民化加剧。自彼得一世重视南方领土以来,当地的探险活动将社会政治任务与科学研究任务结合起来。

标志性的事件是“伊万·布赫霍尔茨的远征”,这次行动最终促成了鄂木斯克要塞的建成。

布赫霍尔茨探险队的目标是寻找矿石和金矿,发现并研究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贸易路线,以及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建造城市的可行性。

该行动的主要发起人是西伯利亚总督马特维·加加林,他认为被卫拉特人占领的鄂木河上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金矿。俄瑞战争(北方战争)后俄罗斯的经济困难成为支持这次远征的强有力理由。

1715年7月,布赫霍尔茨率领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和莫斯科团的官兵队伍,以及在托博尔斯克和其他西伯利亚城市匆忙召集的新兵和工匠,沿着额尔齐斯河向南离开托博尔斯克。

11月,探险队到达亚梅雪夫斯基湖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堡垒。然而,准噶尔人认为这是对他们土地的侵犯,围困了这座堡垒,迫使布赫霍尔茨于1716年4月撤离要塞,摧毁了刚刚建好的营房,将要塞夷为平地。

布赫霍尔茨带着他那支不到700人的残部,在饥饿和疾病中幸存下来,队伍撤至鄂木河口,建立了一座新的堡垒——这便是鄂木斯克要塞。

根据俄国1744年8月的资料,鄂木斯克要塞人数为267人,大炮20门。随着时间的推移,鄂木斯克于1804年初具城市规模。

1825年,鄂木斯克被赋予了西西伯利亚行政中心的地位。西西伯利亚和后来的草原总督府也设在鄂木斯克,覆盖了西西伯利亚的很大一部分和现代哈萨克斯坦北部。

1819年5月8日,鄂木斯克发生了一场大火,摧毁了城市大部分财产,包括城市管理部门的文件。

此后不到一个月,即1819年6月29日,新任西伯利亚总督M.M.斯佩兰斯基 (M. M. Speransky) 访问了鄂木斯克,当时他正在托博尔斯克省南部检阅。

到19世纪中叶,鄂木斯克有1,592栋房屋,人口80%是军人。

1850年至1854年,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关押在鄂木斯克监狱,他在其著作《死屋手记》一书中描述了监狱中的感受。

由此,鄂木斯克开始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产生联系,21世纪初,鄂木斯克州政府决定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命名鄂木斯克国立大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54年谈到这座城市时说道:“鄂木斯克是一座肮脏的小镇。几乎没有树。夏天有炎热还有风沙,冬天有暴风雨(雪)。我还没有见过大自然。这个小镇肮脏、军事化,而且堕落到了极点……”

0 阅读:10

赫歇尔

简介: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