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虎进村损失1狗3牛,没出人命很幸运,那然后呢?

风云圈科学 2024-03-11 23:46:43

很多长期不见的野生动物,甚至是只在书里见到的,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会是什么感觉?

3月9日,在吉林延边延安珲春庙岭村附近某鱼塘,有农民自己装的鱼塘监控摄像头,捕捉到了两只成年东北虎。监控对两个移动目标发出了警报声和闪灯,没想到这两只东北虎其中一只根本不予理睬,另外一只侧身走了几步就再次卧倒。不久后,又来了两只东北虎。监控再次对这4只东北虎发出强光警告,四只老虎竟然毫不理睬。

在吉林珲春这一带,老虎可以说是当地村子里的常客了。农民早就见怪不怪了,只是每年冬季下雪的时候,这些老虎偶尔还会偷偷溜进村庄,找些家禽牲畜打打牙祭,才会在当地的林业新闻中偶有提起。

2023年11月9日。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村民早晨喂狗发现看门狗身首异处,只剩骨头,为此虎林市发布紧急提醒,市域内有野生东北虎活动,建议“非必要不外出”。

几乎同时11月8日,在黑龙江省依兰县,也疑似出现东北虎。发现东北虎行踪的也是一村民,他的两头牛被咬死了,根据留下的动物足迹判断“爪印比手大”,疑似虎爪。第二天,村里又有一头牛被咬死,这头死去的牛后腿已经完全被吃掉。而这次牛被吃掉的位置,离村中心已经不足500米,现在整个村子进入夜里根本就变“无人村”了。

已经50年没见老虎进村了,可近几年却年年见虎,难不成一到冬天就得“非必要不外出”?目前东北老虎进村只是损失了1狗3牛,虽然没出人命很幸运,那然后呢?面对珍稀野生动物频现,“人兽冲突”该如何破?

东北虎进村,尤其又在大雪之后,主要和野外捕食困难,村内有饲养的牲畜,便于捕食有关。寒冷的天气和大雪封山,让东北虎很难找到足量的食物,于是进村捕食村民饲养的家禽家畜,就成为了它们觅食的重要区域。按照东北虎的习性,如果真的没寻觅到食物,冬眠的棕熊和黑熊,都会成为它们的攻击目标。

相对于前些年人们对老虎的“50年未见”,到如今的几乎每年都见。从当年人们纷纷直播,甚至饶有兴趣的打趣儿道“武松何在?”“可以撸吗?”可猛兽不是“萌兽”。

如今的人虎关系,正在从恐惧和被制服,走向了相互尊重和共生。一般来讲,老虎的习性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主动避开人类。但也必须坦诚面对,老虎有一个应激反应的过程,它在开启捕食行为时候,也是会把人扑倒的,另外必须强调的是,它是一个食肉性动物。所以,面对老虎,不能学习武松,而是立即隐蔽和躲离,不去打扰,甚至惊扰老虎。

但近些年如此高频率的进村,打乱了原有村民的正常生活。他们损伤农作物和牲畜,很有可能会让农民对其产生报复性猎杀心理,减低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愿,“人兽冲突”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建立生态管控和规划,建立多用途自然保护地,利用自然生物链之间的生态相互补偿,人为干预损害救济。不能总是“非必要不出门”,关门了之。

其次,各地需要有一本相对固定的野生动物台账,还需要有一本经常跨界时长检测到的野生动物目录,这样的“摸家底”,是为了更好地去管理和检测、掌握野生动物的相关情况,提供相应的预警和引导。

再次,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在常觅食地区栽种野生动物不喜欢食用的作物,以保障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失,将高风险农作物以及牲畜,调整出野生动物时长活动区域。

最后,做好补救措施,能够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可一旦已经造成损失,补偿措施就一定要跟上了。

目前的老虎进村,虽说近年来几乎年年都有老虎下山,但可能仅仅只是开始。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也许很多50年未见的猛兽会在村庄左右出现。并且不排除这两只老虎因为捕食的容易得手,而在村庄捕食成为自己的习惯,还有可能把这种习惯传给周边虎群或者下一代。在印度孟买,就有了夜晚豹子进城捕食流浪狗的习惯,当地处理起来相当棘手。

我们要建立面对猛兽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培训躲避逃脱猛兽,就像地震、火灾一样,在人兽冲突地区搞起来,最大程度把猛兽对人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0 阅读: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