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一33岁女子毕业后宅在家中,啃老十年的背后有何隐情

裘克谈史 2024-04-09 04:38:32

2017年,河北一33岁女子在家啃老十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她,从来没想过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偏偏要待在家里啃老,无法忍受的父母耐着性子劝说,却换来女儿歇斯底里的争吵和质问,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范成金生活在河北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上面还有一个已经出嫁的姐姐,一家人的收入全靠那仅有的三亩地,父母本以为两个女儿长大后,自己身上的担子就能轻一点,谁知小女儿毕业后却蜗居在家,不出门不工作,就等着他们来养活。

没办法,父母只能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每天顶多能有几十块的收入,只是零工也不是天天有,有时候生活实在拮据,老两口只能仰仗着出嫁的大女儿来接济。

眼看家里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他们不止一次劝说范成金出门找个工作,但范成金就是赖在家里不出去,每每提起这件事,母女两人都要大吵一架。

范成金认为啃老的人不止她一个,而且啃老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现象,既然这种现象存在,那肯定就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是父母既然把她生了下来,就应该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

母亲也是一个性格强势的人,每隔两三天母女两人就要大吵一架,气上心头时两人还用摔碗来表达对彼此的不满,父亲虽然从未加入过争吵战,但他看向女儿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气愤和失望,因为他曾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希望,但事实证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范成金出生以前,父亲本是粮库的理货员,公职岗位加上每个月还算尚可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是滋润,但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范成金属于超生,也因此导致父亲丢了粮库的铁饭碗。

失去了经济来源,家里又多出了一张嘴,一家人的生活状况急转直下,虽然每次想起这件事父亲都会唉声叹气,但他还是将改变命运的机会寄托在了范成金身上。

在当时,农村人的唯一出路就是考大学,可范成金的成绩却一直不理想,连续复读了三年,最终还是只考了一个专科大学。

三年复读花掉了老两口大半积蓄,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范成金毕业后没多久就背着行李回了家,表示要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却不想这一待就是整整十年。

面对女儿的啃老行为,老两口伤心又难过,他们想了各种办法逼女儿出去,但最终都没有结果。

有一次实在气极了,父亲便将女儿的被褥扔出了门,然后给了她一千块钱让她自生自灭,本意是为了逼女儿尽块去找工作,但范成金只是收拾了东西,便又厚着脸皮回了家。

因为在她看来,她之所以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全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既然如此那他们就必须养着自己。

自范成金出生后,父母便在她身上寄予了很大期望,经常耳提面命的教育她,让她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只是范成金在学习上好像并没有太大造诣,但她却偏爱画画和设计。

上初中的时候,她自己设计了一些图案,放学后兴高采烈拿给母亲看,然而母亲却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画画没用,让她不要玩物丧志,专心学习才是正理。

范成金迫切的想要得到母亲的肯定,可母亲却只用一句“看书去”就打发了她,甚至还将“不务正业”的她打了一顿。

对此母亲的解释道:她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读过书也没有那么多的文艺细胞,女儿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她完全不懂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回应。

但在当时还年幼的范成金看来,母亲的行为就是不尊重她的表现,因此这件事也被她一直记到了现在。

范成金希望能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但父母似乎认为只有打压式教育才能让女儿成才,于是从小到大范成金面对的都是父母各种各样的否定,哪怕她做一顿饭父母也能找出几十种埋汰她的理由,一会说她水添多了,一会说盐放少了,长期的否定和打压让范成金内心变得极度自卑。

大学毕业后,范成金找了一份销售工作,对于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范成金十分珍惜,只是正式上岗后,她才发现自己没法跟陌生人交流,说话时也磕磕巴巴,客户看到她这个样子满眼都是鄙夷,甚至嘲笑她连句话都不会说。

对方的嘲笑和工作上的失败给了范成金极大打击,她心灰意冷之下便回了家,本以为可以在父母这里得到些许的安慰,却没料到父母得知她丢了工作,二话不说就将她骂了一顿,还嘲讽她连这点小事都干不好。

父母的态度无疑给了范成金致命一击,她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选择了躺平,姐姐实在看不下去妹妹这副颓废的模样,便托关系给她在广告公司找了份工作,却没想到仅仅两个月她就辞职了。

对于辞职的原因,范成金认为是老板看她不顺眼,仅仅因为她没拖好地就将她骂了一顿,之后更是到处找她的麻烦,但姐姐却说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她认为妹妹太过懒散,五天里有四天都上班迟到,甚至还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客户身上。

客户让她设计一个名片,样式、格式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但范成金却认为那样设计出来的不美观,在未与客户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就擅自更改了客户要求的字体和样式,这才引来老板不悦。

之后,范成金又陆陆续续地干了好几份工作,只是这几份工作加起来的时间还没超过半年,在经历了越来越多的失败后,范成金干脆回家当起了啃老族。

有时,姐姐也会给她介绍工作,但她却没有了尝试的勇气,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她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遇到困难下意识的想法就是逃避。

只是在家里她也没闲着,想了很多赚钱的方式,比如她曾经看中了村里小学旁边的一间商铺,当时的价格不算贵,范成金便想把它盘下来开个小超市,学校旁边不愁没有生意,只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父母否决了。

遭到拒绝后,范成金更加颓废,好似不管她做什么都无法得到父母的肯定,为此她埋怨了父母很久,她始终认为如果盘下了那间商铺,她的人生就一定可以改变,是父母固执的态度毁了她一生。

其实,父母反对的真正原因是家里没有那么多钱,老两口种地加上打零工,攒下的积蓄少得可怜,想要把那间店铺盘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或许是因为不会沟通,他们说出来的话听在范成金耳中就变了味。

可是,让母亲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果真的是她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那为什么在相同环境中长大的大女儿却乖巧懂事,而小女儿则是在家啃老,甚至还理直气壮的咄咄逼人?

想不通这些的母亲,请来了《心理访谈》节目组来调解,希望能帮助小女儿回到正轨。

似乎是终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对象,范成金不停地倾诉自己多年来的委屈,并控诉父母对她的各种贬低和打压,以至于她养成了如今自卑的性格。

在范成金发泄完自己的情绪后,一旁的观察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察员认为如果范成金能够自信一些,坦然的跟别人交往并出去工作,她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人生,可她却在潜移默化之中学起了母亲的处事原则,母亲吼她也吼,母亲暴躁她也跟着暴躁,她已经活成了母亲的翻版,并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之后,工作人员做了一个小实验,将母亲曾说过的贬低话语全都记录下来,每念一句就在范成金身上裹一圈白布,很快白布就缠满了全身,范成金想要站起来都做不到。

姐姐看到妹妹这个样子忍不住泪流满面,或许是想到了曾经的自己,只是性格隐忍的她没有像妹妹一样,毫无顾忌地将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出来。

最后,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个台阶,台阶上放了很多铁饼,每一个都重大十斤,上面贴着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不被父母认可”、“和同事关系紧张”等等,这些都是范成金目前的困境,她将这些铁饼拿在手中,想往上跨一步都变得十分艰难。

最终,母亲和姐姐在工作人员的提议下,上前帮她卸下了压在身上的重担,减负之后范成金成功登顶,这一刻她似乎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衡点,母女三人也终于解开了心结。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时他们的教育方式或许不对,但他们的初衷都是希望儿女可以更优秀,只是教育的方向出现了偏差,结果也就会事与愿违。

但同时,范成金也不该因此而逃避人生,毕竟抱怨和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糟糕。

那么,对于此事大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0 阅读:62

裘克谈史

简介:品今朝古史,论大事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