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130H不堪重负,美军极地运输机机队会被重组?

看航空 2024-04-07 12:16:16

据飞行国际3月23日报道,美国参议员近日向美国空军呼吁,要求重组负责南北极地区运输任务的LC-130H特种飞机机队,以确保美国对北极和南极地区投送力量的能力不会衰退。

LC-130H

美国负责极地运输的机队是美国纽约州空中国民警卫队109联队下的139中队。该中队拥有全部10架LC-130H,以及3架用于训练和其他常规运输任务的C-130H,主要服务对象是北极地区的高纬度雷达预警站,南极地区的麦克默多和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除运输任务外,2015年开始,LC-130H也携带特殊的科学吊舱,通过雷达、激光、光学传感器,探测并记录冰层的成分和密度等信息。

这些经过特殊改装的运输机一直在常规飞机无法起降的地区运行,并提供关键任务的后勤运输,但它们的机体大多数制造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经接近寿命末期。按照美国参议员的说法,尽管支出了高昂的额外维护成本,但连续不断的可靠性问题和多发的故障,已经使该机型的任务能力率下降到只有50%。

这并不是美国政界人士首次发出相关呼吁。在2020年关于美国C-130机群的发展路线图中,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就特别提出,要以C-130J型飞机为标准对极地运输机队的LC-130H机群实施资产重组,并“鼓励空军部长在未来几年的预算周期中为LC-130H的资产重组制订计划和预算”。

C-130J是洛马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对C-130进行重大技术升级的改进项目。相较于C-130家族早期型号,该机机体的70%以上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和改进,主要维修性指标提高了50%,可以使一个装备16架C-130飞机的中队减少38%的人力需求。

极寒地区气候恶劣,设施简陋,人手有限,这些因素都导致运输机比其他地区更容易出现故障、并且检修维护起来格外困难。甚至不乏由于环境温度过低,故障或受损飞机必须等待以季度计算的时间后,才能展开维修工作并有效回收飞机的情况。因此,对于极地运输机来说,C-130J在可靠性和维护性上的性能优势尤其重要。

但从近日的政经新闻来看,由于南北两极在全球的政治利益博弈中处于边缘位置,过去几年中,美军对极地运输机队都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而只是在维持基本运行能力的前提下,针对一些痛点问题实施了有限的必要升级。

LC-130的滑橇起落架特写

C-130在极地地区的运营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其最早由C-130A改进而来,除了更换各种能耐受极寒温度的液油、柔性密封件外,LC-130系列最主要的改动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改进机体的液压系统,安装可收放的滑橇起落架。这使得LC-130可以在未经压实修整、存在大量松软积雪的地表起降,同时也不妨碍该机在常规的硬质跑道上完成降落。但滑橇起落架在松软积雪上形成的摩擦力,远远大于正常轮式起落架在常规跑道表面的摩擦力。这会导致LC-130的起飞加速非常缓慢,起飞需要极为漫长的距离而且异常危险。一位曾多次驾驶LC-130在极地起降的飞行员就表示,曾创下长达5英里的起飞滑跑距离纪录。

LC-130使用助推火箭起飞,注意照片中还是老式的四叶螺旋桨。

针对滑橇起落架无法避免的缺陷,LC-130又在机身外部加装了“贾托”助推火箭,以改善LC-130在使用滑橇起落架时的起飞性能。早期的LC-130上,助推火箭采用了可主动抛离的设计,以减小飞行过程中的死重和阻力。

但这个设计后来在极寒环境下被证明是不可靠的,出现了多次意外松动、脱离的事故,并带来了一个“葫芦娃救爷爷”式的故事。1974年,一架LC-130起飞过程中助推火箭松动,导致机翼起火和螺旋桨损坏,不得不终止起飞。驾驶第二架LC-130前来救援科学家和机组人员的飞行员因此拒绝使用助推火箭。结果第二架飞机在起飞中,松软的冰雪直接导致起落架塌陷,救援行动不得不中断,又增加了新的受困人员……直到第三架LC-130来到,才把前两架飞机上的所有人员救走。

但故事没有就此结束。前两架被损坏的LC-130必须就地维修,恢复飞行能力。但由于极地的气温过低,针对飞机的救援维修直到次年才得以展开,并且需要空运大量的零部件、修理工具和人员。然而在抢修过程中,又有一架LC-130因为助推火箭松动再次发生螺旋桨损坏。不过这架飞机的损伤较小,因此被优先修复。最终三架LC-130飞机都被成功修复和回收。经历这几次事故,后来LC-130的助推火箭都被修改为不可抛离的设计。

换装8叶螺旋桨的LC-130H。

现役的LC-130有两个型号版本:7架为LC-130H-2,还有3架LC-130H-3。

在2019至2022年期间,针对冰雪环境起飞困难的问题,LC-130H对动力系统进行了大修升级,采用了罗罗公司针对C-130家族推出的T-56系列发动机3.5升级包。

罗罗公司宣称可以将发动机的涡轮温度降低100多摄氏度,并提高12%的燃油效率、提高22%的可靠性。此外LC-130H还换装了柯林斯公司的NP2000型8叶螺旋桨,起飞推力增大了20%,并将驾驶舱噪声降低了20分贝。

除了动力系统外,LC-130H还与基准型C-130H一致进行了很多其它方面的升级,包括数字化、具备多功能显示能力的驾驶舱,现代化的多功能雷达、通信导航系统等等。

总之,C-130极为优异的短距低速起降能力,使它在服役之后迅速在美军极地运输任务领域淘汰了C-124,并从1959年服役至今。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在未来的数十年内,C-130依然会是美军极地运输的绝对主力;但升级到LC-130J的步伐却未必会很快,LC-130H大概率还要唱上好几年、甚至更久的主角。

1 阅读: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