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和胡宗南的关系,远远不是老师和学生这么简单

历史客栈 2024-05-06 11:05:23

我们都知道,胡宗南是周恩来的黄埔学生,不过,两人的关系绝不只是学生和老师这么简单。

1924年,28岁的胡宗南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几个月后,26岁的周恩来也来到了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学生28岁,老师26岁,这个年龄差距,让胡宗南不可避免地对这个老师产生了轻视的心理。

而且,在胡宗南这些学生的心里,上黄埔军校就是学习军事知识的,至于那些空洞的政治理论,可有可无,没有人在意,所以,胡宗南一开始对周恩来是没有放在眼里的。

但是,有能力的人从来都不怕别人的轻视,你现在轻视我没关系,等你见识到了我的能力之后,就会对我转变看法的。

周恩来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在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之前,政治部主任已经有过两位了,一位是戴季陶,一位是邵元冲,但是两人都是传统的封建思想,讲的还是“忠君报国”那一套东西,让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直到周恩来上任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无论是精神属性还是表现形式,都有了极大的变化,让学生们非常喜欢,精神倍增。

胡宗南就是其中一位,经常跑去向周恩来请教问题,还参加了周恩来创办的“血花剧社”,与陈赓、蒋先云等人一起创作了很多革命剧目,广受好评。

可以说,当时的胡宗南虽然是国民党员,但是在思想上还是更倾向于共产党,这一切,都是周恩来的功劳。

1926年3月,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不得不离开,很多人为了避嫌,都没有去给他送行,只有胡宗南去了,让周恩来也大为感动。

从此,两人分处不同的阵营,势同水火,胡宗南在围剿红军上面也很积极,但是,周恩来一直对这个学生充满期待,到了1936年9月,还亲自给胡宗南写信,劝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这封信中,周恩来写道:“十年来,兄以剿共成名,私心则以兄尚未成民族英雄为憾。今春红军东向,曾联红军中黄埔同学多人,致书左右,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请,惟未蒙即予赞同。然私衷总以兄绝非勇于内战怯于对外之人,时机未熟,在兄或亦有难言之隐也。

“兄在黄埔为先进,亦为蒋先生所最信赖之人,果能立排浮议,立停内战,则颂之者将遍于国人。此着克成,全国抗日战争方能切实进行,西北御侮行动,亦必能统一步骤,不致为日寇各个击破,陷民族、国家于万劫不复也。”

胡宗南收到这封信后,虽然对周恩来的话很有触动,但是他处在那个位置,已经不允许他服从内心的选择了,就把这封信保存了起来,没有回信。

很快,西安事变爆发,各派势力剑拔弩张,何应钦甚至下令,让胡宗南率军攻打西安。在这个关键时刻,周恩来再次给胡宗南写信,晓以大义,胡宗南也深以为然,最终按兵不动,确保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在全面抗战时期,我党在延安扎根,而延安就在胡宗南的势力范围,虽然当时是国共合作抗战,但蒋介石一直都想对我党除之而后快,因此,周恩来就派熊向晖打入胡宗南身边,及时掌握胡宗南的情况,确保延安的安全。

那些年,熊向晖向延安传递了不少情报,要说胡宗南一直都没有发现,其实是不可信的,胡宗南还没有傻到那个程度,他之所以一直都没有揭穿熊向晖,有好几个原因,一是当时国共合作抗战,双方还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自然也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

二是胡宗南在将计就计,假装不知道熊向晖的身份,让他传递一些虚假的情报;

还有第三,就是周恩来的关系,胡宗南是周恩来的学生,熊向晖又是周恩来派来的,要说胡宗南一点不念旧情,也是不可能的。

1943年7月,周恩来路过西安时,胡宗南特地举办宴会,宴请恩师,而且,胡宗南还特地派熊向晖去迎接周恩来,周恩来走的时候,又是熊向晖去送行,其中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

解放战争爆发后,在蒋介石的命令下,胡宗南一度攻占了延安,但是,我党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在长达一年的转战陕北期间,胡宗南的部队跟在后面“紧追不舍”,却总也“追不上”,明眼人其实已经知道答案了。

那几年,周恩来一直没有放弃策反胡宗南,直到1949年9月,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周恩来还特地派胡宗南的亲信张新去做最后的劝降。

张新是胡宗南的老乡,深受胡宗南信任,在解放战争中被俘后,张新弃暗投明,被安排在彭德怀的一野总部工作,这次周恩来派他去劝降胡宗南,是抱着很大希望的。

张新见到胡宗南后,对他晓以大义,详细介绍了共产党的政策,只要弃暗投明,洗心革面,就会既往不咎,重新重用。

两人见面时,已经是1949年10月了,新中国已经成立,国民政府已经落幕,所以,胡宗南的心情也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也知道国民党不得民心,失败是必然的,共产党走的才是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他又抱有传统的“忠君报国”的思想,认为蒋介石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不能对不起他。

于是,胡宗南就问了张新一个问题:“共产党是如何看待文天祥的?”

张新说:“文天祥不向异族屈服,为民族尽节,当然是好的,人民也尊他为民族英雄。但是你我现在所做的事,并不是为民族尽节,所以,我们不可能成为文天祥。”

张新的回答是很有道理的,文天祥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不向异族屈服,为民族尽节,如果胡宗南是在抗日战争中这么做,那他无疑也是民族英雄,但现在是解放战争,是中国人之间的内战,只有站在人民一边,才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胡宗南还是过不了这一关,哭着说:“士为知己者死,我不能对不起校长!”

就这样,胡宗南拒绝了共产党的劝降,跟着蒋介石一起离开了大陆,再也没有回来,最终在1962年2月14日去世,享年66岁。

1965年7月,李宗仁回到祖国,周总理和他谈起了很多老朋友,当说到胡宗南时,周总理说:“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老乡,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总结《红楼梦》的经验,敢于如实描写,不要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可见,周总理对胡宗南这个学生还是非常惋惜的。

(参考资料:《胡宗南大传》《周恩来与国民党将领》)

16 阅读:7229
评论列表
  • 2024-05-07 10:09

    世界上最具智慧的美男子,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 2024-05-07 12:58

    周总理敌人都尊重的人

  • 2024-05-06 19:33

    中国上下五千年,周公恩来是圣贤。二十八年解放日,二十七载途奉献。永远缅怀周总理,致敬!

  • 2024-05-06 16:04

    新中国成立,周总理居功至伟!

  • 2024-05-07 02:00

    周总理对人对事既有人情味又有坚定的原则。令晚辈钦佩。

  • 2024-05-07 02:51

    说起周恩来,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赞美

    用户83xxx11 回复:
    总理几乎就是完人了!

历史客栈

简介:《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