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罗斯验证“量子灵魂”理论,在量子力学中,物质将无法束缚意识

小汤的日记 2022-07-18 23:54:03

物质和意识的关联性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

实际上自从人类科学开始思考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开始,它就是一个决定我们科学立场的“哲学问题”。

从古至今,“灵魂”(意识)是否可以脱离物质单独存在一直都是困扰科学家的未解之谜。

毕竟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文明,人类物质性的大脑却产生了连聪明科学家都捉摸不透的“思想能力”。

我们怎么能用浅薄的“自发性”来概括呢。

在传统科学的逻辑中,意识和物质是“共生关系”,任何一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

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情绪思维可以左右我们物质的身体,而物质的身体要素又能反作用于我们的思维情绪。

如果情绪低落那么身体健康也很快会出现问题,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生病或者受伤的时候,“意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简单的“一元论”使得意识研究只能被划归到“玄学”的范畴,严谨的科学家则对此不屑一顾。

直到1930年左右,量子力学开始在人类的科学舞台上崭露头脚,人们这才注意到“思维”和“存在”的内在联系是如此紧密。

科学家也借机投入到量子力学和量子意识的研究中,最终确定了人类的意识能够影响量子态的物质粒子,并有可能干扰和改变宏观宇宙的运动规律。

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量子叠加态”实验。

科学界通过大量实验数据,最终证实了微观粒子在观察瞬间坍缩成为一个确定的“状态”和固定的位置。

而在没有意识干扰前它处于一个“激发态活跃”的不稳定状态,说明意识对物质的状态是有决定权的。

不过这样一来又引起一个“老生常谈”的科学悖论,那就是物质和意识彼此能不能相互分离并单独存在于宇宙时空中?

量子力学似乎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但它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巧妙的思路,那就是人类的意识究竟是不是“量子态”的。

我们经常谈论的思维性的“灵魂”到底是不是某种“量子物质构成的”?

如果我们能够确定“灵魂”也是物质结构的,那么根据当前的科学定理,物质和物质之间必然能够剥离并单独存在。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前提,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院数学教授“罗杰·彭罗斯”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展了一项合作研究。

通过专业的脑波测绘仪在人脑产生意识活动的时候观察“神经元”的运动方式。

虽然前期失败了很多次,但最后彭罗斯在比神经元细胞更小的“微管结构”中发现了类似于量子物质的化学成分。

由此也初步证实了他的猜想,即人类的意识本质上也是量子力学的运动形式之一。

如果量子意识本身也是物质的构成,无论它和其他物质之间有多么紧密的关联,从科学角度来说都是可以单独运行的。

因为我们的宇宙本身就是物质性的,物质和运动是宇宙万物不变的根本法则。

不过这并不意味任何物质结构分开以后还能够维持原本的物质状态。

“量子灵魂”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有一天意识脱离了物质的束缚,那么它必将以一种我们不曾见过的前所有的状态出现。

甚至很可能这个状态是宏观宇宙视角无法捕捉到的。

量子力学研究的是宇宙最“微小”的秘密,但这个微小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事实,有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在未来能够揭开量子力学的奥秘,那么我们将看到宇宙的真相,毕竟我们目所能及的一切都是由量子态的物质构成的,所谓“知微见著”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你认同科学家的这个说法吗?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0 阅读:66

小汤的日记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