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的战绩远不如卫霍,司马迁为什么要给予李广,极高的赞誉

老张聊史 2023-09-11 10:57:55

司马迁获刑有两大罪状,一是沮贰师,二是为李陵游说。沮是沮丧,悲观的意思,司马迁不看好贰师将军李广利,背后的意思就是在质疑刘彻派兵攻伐大宛的决定。他对刘彻的穷兵黩武是有意见的,所以才借着“上召其问"的机会,在汉武帝面前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是司马迁遭受宫刑的主要原因,为李陵游说只是一个诱因。所以司马迁获罪第一条是沮贰师,第二条才是为李陵游说。

汉武帝东击朝鲜,西伐大宛,南诛两越,北逐匈奴。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打了一遍,固然赢得后世汉人的喝彩,可他穷兵黩武是真的,在当时造成的民生凋敝也是真的,我们后来人无法体会。可司马迁是活在当时的,他是看在眼里,因此才有了沮贰师的罪名。汉武帝能容忍一个史官对自己的质疑?

至于李广,李广是古之游侠儿的代表,他把游侠儿那一套带到军营里面去了。以前的侠者行侠仗义,行的往往不是正义,而是意气或者义气。这种人早已摆脱了人类自身最大的恐惧——死亡。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也不会在乎别人的性命。他可以去杀敌人(匈奴),也可以杀无辜(霸陵尉),还可以杀降卒(八百降卒),甚至到最后关头他连自己都杀。这种人是无所畏惧,是不能用普通人那种仁义道德去进行桎梏的。后世汉人经过了儒家仁义道德的教化,都有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那种精致的自惜毛羽的想法,所以才会对李广肆意杀戮的行为感到惊诧。

李广为国戍边几十年,辗转渔阳,云中,雁门,陇西,几乎横跨了大半个中国了。而且不是躲在幕后的,是亲自上场殊死搏杀,随时准备为国捐躯马革裹尸。他一生遇到无数次危险,这跟他那游侠儿的带兵风格有很大关系。其实李广这种身先士卒,以身犯险的作战风格,固然能鼓舞士气,可对于一名将军来说,是极其不合格的。主将不怕死,每次作战都身陷敌阵。那么谁来指挥?李广一生不得封侯,跟他这种带兵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他太自恃其能了,以至于忘记自己是血肉之躯,他的手下也是血肉之躯。

李广在武帝朝被重视,可因为自己骄纵,有战果都捞不到。出征五次,一次失败情有可原,二次虽然对面人多,可他出击的地方是现代雁门关有主场地形优势,战绩比公孙敖还差。三次跟着卫青独领一军,并且有大战果,很多将领因为首虏率达标封侯的情况下,李广军无功啥都没有。

四次虽然是被张骞坑了,但就他那个把斥候当站岗用的哨兵看,估计就是自己军纪松散,等到发现后路被断才知道被围。后面惩罚看责任不在他,功劳过当,却是功过相抵看估计回去路上又有损失。五次武帝有安排可就算这样,只有李广按计划到那也有功结果迷路。李广是名将不错,家族也悲剧。

封建时代的背景下,没什么人会真正在意普通老百姓这个阶层,司马迁纯粹是为了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看到奴隶出生卫青这么强,不安失落下,只能运用春秋手法黑卫青霍去病,对应的硬撑功绩相差十八条街的李广,还单独给李广立传,而卫青霍去病合传,用词酸臭味还特别大。卫青霍去病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国人的武德和文明的高度,让后辈人明白这个民族可以达到多大的成就,也正是这些英雄铸就了民族的傲骨,注入了不屈的基因。

9 阅读:2470
评论列表
  • 2023-09-11 23:26

    司马迁跟李广都是世家子弟,卫霍是草根出身,能力还比他们强,当然没有好话了!

    夏夜微风 回复:
    李广可不是世家,所谓世家那是东汉才出现的,而且李家在汉朝也算不上啥名门,李广是以“良家子”身份投军抗击匈奴,虽然史书里没有提到他从军一开始的军职,但是从他抗击匈奴立功后也只是被封中郎(不是中郎将哦)就能看出李广从军之初军职并不高,而卫青是从一个从没接触过军事的人直接独领一军,所以拿出身这种事来说事那你是在黑卫青霍去病
    夏夜微风 回复:
    你看你说的是什么鬼话?一会是卫青没有夷他三族就已经不错了,一会又是卫青没杀他满门都是仁慈了,咋的卫青都当皇帝了?还有,击伤就是行刺?你语文是英语老师教的吧!还扯卫青的武力,卫青一个平民出身然后给公主当马夫因为卫子夫入宫的缘故被汉武帝提拔为官做的也是文官,他哪来的所谓武力?自古穷文富武,就卫青那出身怎么学武?跟马摔跤吗?
  • 奋斗 37
    2023-10-01 13:34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文学属性比它的历史属性高,正是因为史记夹私货,立场不中立。

    用户15xxx89 回复:
    你别代表鲁迅先生发言,周先生本意就是个说史记的史学价值有所欠缺但文学价值很高,你这反过来说?给你附上先生原文,自己看看跟你说的是不是一回事!
    打大赤脚到处走 回复:
    你想象一下,撇出当时的价值观,一本史书按真实来写,能流传多久?
  • 2023-09-11 23:08

    斯文败类总会嫉贤妒能,再加上又是太监心里多多少少再有点变态

    天堂不寂寞 回复:
    武庙十哲七十二武将是唐朝的皇室弄的!而唐朝皇室认李广为先祖,那么卫青是李广的仇人,霍去病是李敢的仇人!这么大的仇唐朝皇室都不敢把他们除名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封狼居胥,马饮瀚海!就是将之天花板还需要什么十哲七十二将来证明吗?
    wangfei 回复:
    你懂啥。没有刘彻还有别人。文景之治给刘彻留下的是空前强大的帝国。汉武帝就是拿着六神装打出青铜的战绩。汉武帝50年汉昭汉宣20年,一场战争连绵70多年,打成了互相追加成本的烂仗。
  • 狄衍 26
    2023-10-30 23:22

    按军旅失期当斩,汉武帝给了他几次机会,回回迷路,最后实在没脸回去自杀了。李敢觉得是卫青害死了他爹,以下犯上羞辱卫青又被霍去病干掉。所以李广难封不是不封,而是没法封。最后补充一个,龙城飞将是卫青,跟李广无关

    溪山古秀 回复:
    其实司马迁史记是黑李广的,李广一生大小作战七十余次,居然次次迷路投降被俘,心胸狭窄私人恩怨杀霸陵尉,如果不是自杀的时候提了一下杀八百降兵,你根本找不出李广打胜战的痕迹。
    用户15xxx89 回复: 溪山古秀
    七十余次有多少是打防御战赢的?光看这个,那宋军怎么会被说不行?《李将军列传》里提了他五次出塞,三次“失道”、“无功”,两次全军覆灭,还有被俘的。你以为这是他的全部?车骑将军卫青出塞成名战那次,李广可是五路里那四路败军之一,《李将军列传》里提了吗?[流鼻涕]
  • 2023-09-11 23:05

    李广和司马迁有亲戚关系[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溪山古秀 回复:
    用不着冷嘲热讽,巫蛊之祸连皇后卫子夫都上吊了,司马迁一个受过宫刑的人有那么大能量救得了任安?说说自己的真实处境就卖惨?你哪个朋友做生意失败了要跳楼你会倾家荡产贷款甚至陪他一起跳楼吗?将心比心,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圣母!
    用户16xxx72 回复:
    高中生,历史书都没读完。逻辑学都不知道。我告诉你霍去病不迷路的原因,你不敢反驳我说的原因,来扣字眼说不迷路就是一次都没迷路。既然你要扣字眼,那么我问你,谁告诉你李广次次迷路的?那本史书告诉你的?
  • 2024-02-14 21:29

    因为司马迁先生被嘎的原因就是帮李家说好话,如果在史记里不美化一下李家,那不白被嘎了?

  • 2023-10-10 15:35

    出战被匈奴人灭了部属,只身被擒,之后神奇地在重重匈奴人中瞧准机会,飞一般逃跑,人称“飞将军”。

    用户10xxx20 回复:
    李广带兵,和土匪差不多,他自己都找不全自己人,匈奴怎么团灭他?几百人的队伍被打败了,李广被俘,然后只身逃跑,回去喊一嗓子,又是几百人的队伍
  • 2024-02-14 18:46

    自从文物的不断出土和现代考古的深入研究发现司马迁可以算大半个小说家

  • 2023-09-26 09:08

    所以古代史书在唐以前其实毕竟写实,但是不可能每件事情史官都能了解的非常清楚,所以有很多是从其他人口中了解以后用自己的理解来写的,所以很多时候史书会有作者一定的感性在里面[笑着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 2023-10-05 14:54

    你读了《史记》,认为李广不行,然后又说史记美化李广,你这是什么逻辑?

    岁月如歌 回复:
    因为李将军列传溢美之言无数,像什么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什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实际看中的首虏率一点没有。所以美化和读出李广不行没有矛盾。这里得为司马迁正个名,他写史记还是公正的没有胡编乱造,但个人情感么还是有明显的偏私,对比李将军列传对比卫霍列传就很明显,特别在佞幸传里阴阳怪气的恶心了把卫霍
    用户59xxx73 回复:
    按照你的逻辑记录李广只能记录战败、被俘、迷路这些?其他的写上了就是吹了?
  • 2023-09-11 23:37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清林秀风 回复:
    就是,明明是延误军机畏罪自杀,偏偏要说是不愿和刀笔吏打交道,
    用户98xxx21 回复:
    这里的龙城飞将是卫青
  • 不可无史,也不能尽信史!你把人物排列起来,去划上他们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蔚然上苍 回复:
    就是因为不能尽信史,所以才有历史学家存在的必要。
  • 2024-05-12 11:30

    熟人,夹带私货

  • 2024-02-16 17:34

    私人关系[得瑟]

  • 2024-02-28 08:41

    司马迁被阉,真的活该

  • 2024-05-19 11:54

    秦汉的史记就当虚构改编的小说看罢了。

  • 2024-03-17 11:20

    说的好听点,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像荆轲刺秦,项羽,李广写的就特别详细生动。对一些一帆风顺的成功人士有一种嫉妒吧

  • 2024-04-27 15:01

    因为汉武帝没有给李广同样的支持。吹卫霍的基本都是没有什么分析能力的

  • 2024-05-16 09:46

    西汉从刘邦到刘彻都有后宫干政的事例,刘彻从小就受奶奶和母亲的掣肘无法自主发挥,当奶奶和母亲都去世后终于皇权独揽,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都受封大司马掌握兵马,刘彻对这2个外戚既喜欢但肯定也要防着,肯定会给他们竖立几个对立面来牵制,李广家就成了棋子,当然要有一定的宣传力度。要不李敢为什么敢去杀卫青,而卫青却不敢吭声,年轻气盛的霍去病杀了李敢,不久后也去世,一把不受控的尖刀,“病”死就是最好的结局了。所以司马迁敢这样写,完全是皇帝的授意,是政治平衡的需要

  • 李广出击不行但是他做到了保境安民,在李广戍边期间匈奴绕道而行,这在卫青之前是独一份的,李广的黑点那也是老年才犯下的,处于当时的环境,李广值得。卫霍打战败光了大汉几代人家底,在当时看来太败家,和李广之前的消耗比起来肯定有差距,在当时可不止一个大臣反对出击,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另外就是卫霍是刘彻的亲戚,刘彻和司马迁有嘎蛋之仇,所以司马迁在史书上搞点小动作非常的正常

    墨斗先生 回复:
    你这有点强行洗白的意思,匈奴本就是骚扰汉朝,知道你哪里防守好 吃了一两次亏肯定第三次不从那里来了。不要看电视剧里单于发飙了要打汉朝哪里哪里,其实匈奴根本就不会攻打汉朝防御很强的城镇,只是骚扰诱敌深入,利用骑兵优势在草原上打。所以只要守城将领不乱来,基本没有防守不住的,所以汉朝守城将领很多,也不止李广一个,所以在老大眼里,这不算功劳。但汉朝出了汉武帝,他想转变思路,老守着受骚扰他不愿意,所以要训练骑兵,想用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这时候他也没有可用的进攻型的带骑兵的将领,所以他也是看谁能用,结果卫青霍去病脱颖而出。至于后面战事,倾国之力打匈奴那是皇帝的战略,你带兵将领完成战役目标就行,可人家卫青霍去病作为军团司令可以完成,手下其他将领也可以完成既定目标,李广每次都出岔子,你还能怪谁?
    ࿐ཉི༗࿆寡人好色 ༗࿆ཉི࿐ 回复: 墨斗先生
    司马迁又不是后世的人,没有你看得那么宽,你不要带着现代的理解去看司马迁
  • 2024-02-19 10:10

    [得瑟]他们是亲戚。。

  • 2023-09-11 23:09

    李广身上有猛士精神。

  • 2024-02-15 07:31

    很简单你在公司任劳任怨干了很多年,没高升。后来老板小舅子来了,直接就是你领导。你能没怨言??

    用户15xxx49 回复:
    没有直接高升,汉武之初四路单独出兵就是大汉军界的大比之年,李广被验出了特大水份,谁做了老板也是不可能将贵重资源“骑兵”交给亲戚去挥霍浪费。
    星条旗当柴 回复:
    李广有什么资格有怨言? 卫青和他同样地位去打匈奴,打完回来人家直捣龙城,李广全军覆没,难道你还要给李广升官吗? 之后卫青出战,不管是当偏师还是主将,都保持了至少不败的战绩,李广出去最好的战绩是找不到敌人无功而返,下限是一次又一次全军覆没,李广的上限还不如卫青的下限,有啥不服的资格?
  • 2024-04-07 11:30

    还不如百度百科 还黑李广[笑着哭] 没文化就别写了

  • 2024-03-19 20:28

    断章取义歪曲鲁迅先生本意的家伙真多。周先生原文怎么说的?汉文学史纲里说司马迁写的是“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诶。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某些人是真看不懂还是故意歪曲?

老张聊史

简介:历史其实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