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飞两遍,阅兵后期配音,开国大典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事?

回顾近代 2024-05-12 05:49:14

“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次……”

1949年开国大典,17架战斗机越过天安门,其中有几架几乎是刚离开,就立刻掉头,又重新飞了一次。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是周总理的办法。

其实,开国大典远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那场盛会的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开国大典有多难。

一、地点与时间

开国大典在哪召开?这可能是大典前所有领导人都会考虑的问题。

一开始,大家都没有将开国大典选址在天安门前的想法。毕竟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阅兵往来多有不便。

天安门

因此,最后将天安门选为开国大典的地址,也不全是因为它是中国,是北京的重要地标。

有人曾建议:将北京的西苑机场,作为进行开国大典的场所,因为那里曾经举行过,毛主席入城北京的欢迎仪式,意义相当重大。

而且机场附近地形空旷,非常适合阅兵。

西苑机场

但周总理不同意,他认为,如果开国大典选在偏远的机场,不利于人民群众前来观瞻庆祝。

如若选址,就要选择一个有意义、又能方便人民喝彩的地方。

在这个条件下,总理决定将天安门作为盛会的地址,至于交通问题,就需要专人耐心地进行疏导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北京才解放不久,天安门已经无限接近于荒废,广场内外杂草丛生,城楼上下斑驳破旧。

翻新天安门,已经是迫在眉睫。

在北京市政府的号召下,令人动容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一日清晨,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那是北京市民自发组成的清洁队。

他们个个手持工具,弓背弯腰,甚至趴下为天安门处理杂草和垃圾,仅是一上午的功夫,天安门就新了起来。

另一边的城楼装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从加固到粉刷,数百工人夜以继日,终于在开国大典之前,将崭新的天安门送给了北京,送给了新中国。

不知各位是否有疑问,为何开国大典选择在下午三点举行?按理说这种盛会,在上午进行会更好一点。

这个时间并不算是良辰吉时,而是为了安全考虑。

在开国大典进行的同时,我国的西南、西北、海南岛、东海范围内,还在进行着解放斗争。比如,云贵川地区,就是建国之后才完全解放的。

当时,成都、广州、重庆都还有反动派的飞机停留,我们要小心他们的“临死反扑”,出动战机影响庄重的开国大典。

尤其是集中在舟山群岛的美制B-24轰炸机。它时速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能装载4吨炸弹。

舟山群岛距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230公里。也就是说,轰炸机如果上午起飞至北京轰炸,三小时内还能安然地返回舟山群岛。

可如果是下午起飞,反动派的“轰炸任务”虽可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就很难飞回去了。

所以,开国大典选在下午三点进行,正是为了给敌人制造麻烦,保障人民安全。

二、大红灯笼

在考虑装修天安门的时候,社会各界都拿出了不同的方案。周总理与毛主席在众多方案之中,心照不宣地选了同一个。

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8个大红灯笼和8面五星红旗。

为了美观大气,周总理指出:这8个灯笼必须足够大、足够结实。

天安门

红灯笼的方案 如总理所说确定下来之后,很多人都犯了难。

因为,想要达到效果的红灯笼,需要每个高2.4米,直径2.6米,重量至少是160斤。

制作这种灯笼自然是不难的,主要是时间太少了。20天的时间,8个巨大的灯笼,不管是家具厂还是灯笼厂,都不敢领这个军令状。

没办法,只能到处寻找手艺人了。可时间一点点过去,一个合格的灯笼都没做出来,难道这个方案就要流产了吗?

就在9月26日,一名做红木家具的老人来到了天安门,他的名字叫尹作滨。

尹作滨

尹老先生实地考察之后,当场答应制作灯笼。

就这样,他带着三名徒弟和数不清的解放军战士,忙碌三天三夜,终于在9月29日,将合规精美的灯笼做了出来。

在悬挂灯笼的时候,需要十几人一同努力,可想而知,这灯笼在制作的时候有多麻烦。

大红灯笼制作完成

后来,这8个灯笼参加了开国大典,于1994年9月才取了下来。虽然有人定期打理,但也不是随便一个灯笼,都能坚守岗位整整45载春秋。

尹老先生及人民子弟兵功德无量。

打理大红灯笼

三、阅兵式的后期配音

开国大典的一个重要流程,就是朱德元帅随车检阅人民军队。

但由于当时的科技条件所限,当朱老总驱车行驶出天安门,他话筒里的声音,就没办法收入到广播和录像中了。

这急坏了工作人员,他们都不允许新中国的第一次阅兵,在没有声音的情况下进行;不能让后代儿孙看到如此宁静的阅兵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决定用后期配音。

开国大典前,朱德元帅和人民军队,提前举行了一次阅兵式。工作人员在车后紧追不舍,将朱老总和解放军的声音录了下来。

大典当天,声音被整合在了广播和录像中,没想到,所有人声都与画面完美匹配,没有任何违和感!

广播内容更是让人热血沸腾。一声声“为人民服务”,响彻云霄!

小小的细节,能让我们看出当时解放军的纪律,看出他们是多么的团结、整齐。

在开国大典上还有很多小故事。

比如,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话筒,声音太小。便有人将9个话筒安在了一起,这个特殊的话筒,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九头鸟。

毛主席军装里面,其实穿着一件破洞的羊毛衫。曾有人建议他换身新衣服,毛主席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我们该省就要省!”

开国大典毛主席讲话

开国大典虽困难重重,但也足够热血,一切努力的背后,都是为了给曾经身处刀山火海的人民,一个满意的结局;给新中国一个美好的开端。

真希望伟人可以看到如今的中国,听我们告诉他们——这盛世,如您所愿!

参考资料

[1]钱国宏.开国大典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J].党史文苑,2023(10):4-5.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DSWY202310003.html

[2]段益,张武新 ,张丹华.开国大典飞过天安门的长机领航员[J].炎黄春秋,2023(10):41-44.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YHCQ202310011.html

[3]本刊编辑部.73年前,这8盏大红灯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J].平安校园,2022(10):72-75.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PAXY202210029.html

在阅读此文后,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2

回顾近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