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总结

建筑设计大师 2024-01-18 16:28:01

1、低影响开发策略

低影响开发是指场地采用了源头、分散式措施来保持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一致,也将其称为低影响设计(Low Impact Design,LID)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主要包括峰值流量、径流总量、峰现时间等。

场地属于田园综合体的一部分,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湖,因此融入雨洪管理的生态概念,使场地具有吸水、渗水、蓄水的特点,设计中主要采用了多种措施,如植草沟降低雨水地表流速,沟内植物有效地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下凹绿地利用较大空间承接及存储雨水,达到减少雨水外排的作用,在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量以及过滤污染物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透水性路面有效地减少地面径流,减少地面积水,增强整个场地雨水下渗的连续性。

2、最小干预策略

对现状树木尽可能保留。大面积密林与林间小路形成了僻静的林下空间,丰富空间类型。南部空地现状并无树木,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等方式与活动空间相结合,为游人提供遮阴纳凉之处。

对现状地形尽可能迎合。该场地有多处高差,应遵循场地原有自然肌理,避免大面积的改造。道路布置顺应等高线,采用平路、坡道、架空三种方式。活动场地也分为上台、下凹两种,山顶处是这个场地最高之处,有着独一无二的观景优势,因此设置观景平台,四周完全开敞,只在中心处栽植乔木遮阴。最北侧下凹处设计成儿童活动区,周围的全面围合给孩子们最大的安全感,围墙因势利导结合攀爬、滑梯等,与有围挡的架空环路形成三种不同高度,带来新的体验。

资源重复利用,再生设计。比如场地中用稻田、玉米等收割后产生的秸秆搭建廊架、景墙、造型雕塑等,极具乡村田野风格。小池塘收集到雨水可再利用灌溉草坪等。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景观可持续发展之路。

3、植物配置策略

选取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与自我维护能力,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可减轻后期人工维护的成本负担和管理压力。而且乡土植物是最能展现地方文化特征的,彰显地方特色,利于该区域的文化传承。

植物栽植可通过数量、组合方式、植物类别、高度颜色等营造出多种植物景观,但应该根据不同分区、不同空间类型的特点进行独特的配置。这不仅丰富了场地的植物群落,丰富物种多样性,更使不同空间更具识别性、独特性,吸引游客参与其中。

0 阅读:0

建筑设计大师

简介:专注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