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恭王朱睦㰂:一生深陷政斗漩涡,几乎王位不保

钱越说史 2024-01-01 19:30:56

弘治十二年(1499年),本就因为内斗而热闹非凡的开封周王府再爆猛料。义宁王朱安涘(音sì)向朝廷举报现任周王继承人、镇国将军朱睦㰂身份存在污点,不适合主持王府事务,更非周王的合适人选。他奏称朱睦㰂的生母李氏出身乐户,本是先王懿王朱子埅(音dì或fáng)的妾侍,后与已故世子朱安㶇(音héng)私通,诞下他。如此孽子实在有污天家血脉,故而请求取消其继承权,从本藩之中择贤长执掌府事。

“安涘……奏:‘睦㰂生母乃乐工刘善女,且先幸懿王,为安㶇所烝而生。睦㰂出不正,不可以嗣。乞推贤而长者掌府事。’”(《明孝宗实录》)

朱安涘与朱安㶇是亲兄弟,他控告大侄子乃二哥与庶祖母通奸所生,是否确有其事?朱睦㰂的身份是否真如其叔所言存在重大问题?

身陷夺嫡之争

朱睦㰂(音shěn),生于弘治元年(1488年),为周荣悼世子朱安㶇的庶长子,周惠王朱同䥝(音áo)的长房长孙,生母李氏。因庶出故,虽为长子,初封镇国将军。

出身尊贵显赫的周藩,又是长房长孙,份属未来周王之位的有力竞争者,可朱睦㰂的幼年过得并不快乐,甚至一度危如累卵。究其原因要从其父朱安㶇说起。

午门石狮:周王府镇门狮

同样是庶子出身,且排行居次的朱安㶇,比朱睦㰂要幸运得多,他一出生就备受父祖宠爱,先是受封周世孙,父王袭封周王的同日又晋封周世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溺爱的同时相应的教导没有跟上,朱安㶇不出意外的长歪了,与四弟义宁王朱安涘、五弟平乐王朱安泛并称周藩三大逆子。三人贪婪暴戾,因老爹经常缠绵病榻无法理事,在外招收地痞无赖为党羽,动辄霸凌他人。

“初,周惠王无嫡子,庶长子安㶇封为世子,安涘、安泛以次受封。惠王常不事事,安㶇等竞为非度,各置囹圄刑具,招集无赖为私人,击断亡讳。”(《明孝宗实录》)

朱安㶇是三大逆子中的最贪婪的一个,他专权嗜利目无君父,霸临周藩小宗,侵夺民产,甚至做出侵占胞弟的丧葬费用,欺凌弟媳,致母病故这等恶行。在朱安泛的挑唆下,朱同䥝愤而上疏控告朱安㶇的恶行。此事虽然在河南巡抚韩文居中调和下,以周王上疏自承诬告世子告终,可兄弟间的仇恨算是就此种下。

弘治十一年(1498年)十一月初七,周王朱同䥝薨逝,在位12年,享年51岁,朝廷赐谥曰惠。

生与死是人生最大的两件事,在百善孝为先的古代,身为逝者的子女,再怎么滴也会装一装孝子贤孙。可周惠王去世后,灵堂上传来的不是孝子贤孙的哀悼声,而是争权夺利的争吵声。三个逆子,没一个肯为老爹流一滴眼泪、展一丝哀容,反而相互上疏攻讦,只能说家门不幸!

明孝宗也是被这几个不肖子孙气得半死,将相关奏疏统统转给河南,命河南巡抚与三司详查此事,形成报告上呈,以供其裁决。

然而调查工作还未展开,官司缠身的周世子朱安㶇突然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月去世。在周惠王第一妾阎氏的奏请下,朝廷命时年12岁的朱睦㰂以镇国将军本爵暂理府事,主持丧事,算是确立了其继承人身份。

周藩传承世系图

对朱安㶇而言,赶在朝廷大张旗鼓调查前故去,不失为一种幸运。以其所作所为,若是活到结案之日,少不得被废为庶人,到凤阳高墙走一朝,妻妾子嗣大概率也会相随而去,他这一系继承权自然不保,周王之位估计会便宜了其六弟崇善王朱安㴦(音gōng或guàn)。结果因为他死的时间点过于完美,朝廷本死者为大给予了相应的哀荣,也没累及子孙。

父亲在恰当的时间去世,虽然让朱睦㰂顺利晋升为周王之位的第一继承人,却也因此失去了为其遮风挡雨的保护伞,让其暴露找几个叔叔的攻击范围内。

朱安泛排行老五,上面还有朱安涘这个四哥,周王继承权都轮不到自己,故一门心思的趴在周王府身上疯狂吸血。为方便自己侵吞王府财产,他意图解决掉世子妃杨氏这个嫂子,先是逼杨氏为丈夫殉葬,一计不成又控告杨氏不守妇道。

老大、老三早夭,二哥去世,排行第四的义宁王朱安涘成为兄弟之中最年长者,只要挤掉朱睦㰂这个大侄子,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周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遂向朝廷诬告侄子出身不正,请求选贤长,也就是他自己管理府事,以此为跳板进而袭爵。

奈何皇帝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派心腹司礼监太监赵忠会同刑部侍郎何鉴前往河南勘查,将事情查了个底朝天。弘治十三年(1500年)八月,明孝宗做出裁决,将平乐王朱安泛变为庶人,发配凤阳守陵;义宁王朱安涘革爵,监视居住;牵扯入内的人犯高达近千人。

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二月,洗脱身上罪名的朱睦㰂,正式被明孝宗册封为周王。弘治十七年(1504年)十二月,朝廷册封兵马指挥袁茂之女为周王妃。

为诸弟请封,卷入朝堂之争

弘治十五年(1502年)五月,在新任周王朱睦㰂的奏请下,荣悼世子朱安㶇被追封为周王,赐谥曰悼。

新鲜出炉的周悼王朱安㶇,合法子嗣共有九人,没有嫡子,其中第八子未名早夭,次子朱睦梠早逝。在世诸子中,长子朱睦㰂袭封周王,幼子朱睦楧年幼未曾请名,其余四子受封镇国将军,第七子朱睦槏情况不详。

清明上河园

追封亲王也是亲王,亲王之子自然应该受封郡王。明朝历史上多有先例,比如宁世子朱磐烒(音shì)先父亲宁献王朱权一步而去,其子宁靖王朱奠培袭爵后,由庄惠世子追封为宁惠王,除朱奠培外的其余诸子皆得以晋封郡王。有这许多先例在,朱睦㰂自然不会不给自家兄弟争取利益。

奈何时移世易,优渥的待遇使得大明宗室自立国起,就开启了人口暴涨模式,越来越成为负担,及至弘治朝朝廷开始收紧授爵的口子。此次周王请封,自然成了朝廷树立相关制度的那只鸡。明孝宗借礼部之口,将其奏请驳回,所用理由为:周悼王属于追封亲王,与实封亲王大不相同,《皇明祖训》只有郡王诸子(世子诸子视同郡王诸子)授予镇国将军的条文,而无追封亲王诸子可以晋封郡王条目,所以其子只能按原封世次授本等官职,也即镇国将军。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明孝宗驾崩,随即年仅15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改元正德。明武宗年少继位,为人跳脱、尚武,对待宗室的态度也乃父迥异。猴精猴精的宗室们蠢蠢欲动。

晋藩与周藩类似,弘治十五年(1502年)待机时长达61年,熬死了包括晋世子朱奇源在内的所有儿子,及嫡长孙晋世孙朱表荣的晋庄王朱钟铉薨逝。次年,朱表荣之子晋世曾孙朱知烊(音yang24)袭爵,随即祖父朱奇源、生父朱表荣父凭子贵,分别被朝廷追封为晋靖王、晋怀王。

朱知烊是朱表荣硕果仅存的子嗣,可父辈却着实还有几人,晋靖王朱奇源共有六子,除被追封为亲王的老大外,其余五子都还在世,皆为镇国将军。老爹被追封为亲王,自然对郡王之位很是肖想,可有周藩的殷鉴在,终弘治之世都不敢上疏奏请。

步入正德朝,朱知烊察觉到朝廷风向的变化,遂于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果断地上疏为叔叔们求取郡王之位。

明武宗剧照

武宗命礼部商议如何处置此事。时任礼部尚书,正是当年弘治朝否决朱睦梀兄弟晋封时的礼部左侍郎李杰,这位爷的头比较铁,依然秉承着当年的思想,飘飘地来了句:“追封王爵者之子,视实封者不同,宜仍旧。”

这是在拿先皇的政策点自己呢,明武宗的心态顿时就炸了。这一刻不管此前是何想法,让晋靖王诸子获得晋封是唯一选项。既然礼部不肯干,那就扩大范围逼他们低头。在皇帝意志地干预下,晋藩诸将军成功晋封。当年否定朱睦㰂请封的礼部众人,从礼部尚书张昇到仪制司三主官,再到现任礼部左右侍郎连同仪制清吏司新任郎中等,统统遭到相应惩处。

这么大动静,朱睦㰂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借机再度上疏为诸弟请封。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朝廷正式同意老四朱睦桎、老五朱睦楮、老六朱睦椔三人晋封郡王,嗯老三朱睦梀已经去世,所以没他的份。

“癸亥……加封周府镇国将军睦桎、睦楮、睦椔为郡王。以周王复奏其父安㶇以世子薨,今既追封悼王,其庶弟睦桎等当加封故也。”(《明武宗实录》)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礼部被明武宗借机清洗了一遍,可谓是一场政坛大地震,却导致朝臣对他更为不满,君臣对抗变得愈发激烈。迫于皇帝施压,朝臣捏着鼻子认了晋王诸叔、周王诸弟有镇国将军晋封郡王的决议,不过能拖就拖。晋靖王诸子直到正德五年(1510年)五月,才正式被册封为郡王。

朱睦㰂诸弟的册封拖得时间更长,甚至差点没戏。

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初五,远在陕西宁夏卫的庆藩安化王朱寘鐇(音zhìfán)发动叛乱。安化王之乱虽然持续仅仅20来天,波及范围也仅黄河以西的一隅之地,算是一场以闹剧开始,以戏剧告终的无厘头叛变,可对整个大明朝政的影响异常深远。

正德初年,明武宗之所以能跟文官集团相对抗,依靠的是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为首的阉党势力。安化王之乱后,在三边总督杨一清的操弄下,刘瑾成为引发叛乱的罪魁祸首,在文官集团的逼迫下,于当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处死。

随即朝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对“刘瑾专权乱政”拨乱反正运动。凡是阉党成员统统被清洗,连贵为内阁大学士的焦芳、刘宇都干莫能外,刘瑾当政时遭贬斥者皆重新出仕。凡是刘瑾专政时,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不管正确与否统统废止,比如当年九月“乙丑,吏部尚书刘机等查奏考功司所掌考满朝觐等事,自正德二年以后为刘瑾纷更者二十四条,请改正”;“戊辰……户部查奏刘瑾变乱旧制三十余事”;“癸酉……兵部奏京卫武学事例为刘瑾变乱者三事”。十月“丙戌……兵部奏改正刘瑾变法十八事”;“壬辰吏部议改正刘瑾变法二十四事”;“甲辰户部议改刘瑾变法三事”。

刘瑾剧照

朝政如此,宗室事务自然也逃不过。自十一月起,礼部多次上疏要求对正德初年的赐爵行为进行重新审核,以拨乱反正,给出的理由为宗室贿赂刘瑾以期获得非法晋封。只要不如文官集团之意的,皆属纳贿而得,于是乎周、秦、晋、宁、代等一大票宗藩都被打上了贿赂刘瑾的标签。

“庚寅……礼部会府部等衙门议朝廷宗支各有爵职,其品第之高卑,视支派之疏戚。故袭封之典载于《祖训》,惟亲王之子不分嫡庶,郡王言嫡而不言庶者,祖宗立法之意固有在也……故凡族属疏远者,妄图承袭累烦廷议,以致逆瑾得以假借纳贿,变成法示私恩。”(《明武宗实录》)

在文官集团的追击下,正德五年十二月,更为严苛的《皇明祖训》补充条例出台,部分宗室失去郡王爵位。可朱睦桎等人的爵位问题,早已形成决议,事关皇帝脸面,故明武宗在这方面还是顶住了压力。文官集团也见好就收。

正德六年(1511年)五月,朱睦桎、朱睦楮、朱睦椔三人,各自晋封为应城王、益阳王、奉新王。老九朱睦楧也因此得福,于正德八年(1513年)四月受封南陵王。

朱睦㰂二三事

估计是幼年的经历,朱睦㰂对本支宗室管理较严,对有罪宗室会进行弹劾,同时对宗室之中困难者会予以帮助,表现优异者也予以保举。当然作为一名待机时长强劲的亲王,在位期间还是有那么几件事值得说道的。

1、争取岁禄

因始封祖周定王朱橚为嫡幼子出身,洪武年间的岁禄为顶格的一万石本色,后经永乐、洪熙两朝加赐,高达二万石。周简王朱有爝嗣位后,一度降为一万石,不过在他的奏请下重新涨回二万石。

汴河

此后只要周王出现更迭,周藩与朝廷就岁禄问题便会爆发争议。朱睦㰂的祖父周惠王朱同䥝同样争取过,不幸遇到的对手是明孝宗,最终额定岁禄为一万石本色。

朱睦㰂受爵后,于弘治十五(1502年)四月援引老祖宗定王之例,要求朝廷重新额定岁禄,同样惨遭拒绝。明武宗上台后,他随势而动,于正德二年(1507年)七月再次上疏请求加赐。这次总算让他达成了部分愿望,岁禄得增二千石。

2、侍母至孝

若是要就周藩内乱评定一个最惨倒霉蛋,非世子妃杨氏莫属。两个小叔子为抢夺王府财产、爵位,先是要求他殉葬,后又诬陷他不守妇道。为制造实据,平乐王朱安泛以私人恩怨为借口,缉拿其叔杨仪,迫使世子妃离开王府进行调解。

最终,明孝宗在处置周藩内乱时,以杨氏妇德有亏,下旨“夺其冠服”,也即承认她为朱安㶇正妻的同时,褫夺其封号,降为一介平民。

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二月,朱睦㰂上疏为嫡母杨氏请封。礼部对此意见很大,认为不可轻许。在明武宗的执意要求下,礼部才勉强以杨氏“所犯罪轻”,可以晋封周悼王妃。成为平民五年之后,杨氏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亲王妃。

次年二月,在朱睦㰂的奏请下,其生母李氏也得以由宫人晋封周悼王次妃。

3、食盐关支

“柴米油盐酱醋茶”,此所谓开门七件事,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藩王作为明代最大的特权阶级,这些物资朝廷都有相应安排,比如截止嘉靖年间,周藩名下每年有三百引盐的额度,约合九万斤。

明代,朝廷在两京十三省产盐地“次第设官”,分设两淮、两浙、长卢、山东、福建、河东等6个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各盐运司都有自己的行盐范围,河南大部属于河东盐运司辖下。

周藩的食盐需从河东支取。河东盐运司的盐场位于山西平阳府解州(今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境内的解州盐池(即运城盐湖),世称解盐。解盐质量上乘,奈何受限于黄河,开封的水运通道汴河无法直接沟通河东,转运不便。故嘉靖十六年(1537年)二月,周王朱睦㰂上疏朝廷,请求如徽藩一般改从两淮支取。

解盐产地:解州盐池

对此户部坚决反对,并以徽藩改从两淮支取食盐,是因为当年河东盐池出现问题,才采取的权宜之计,也应当予以纠正。结果明世宗只采纳部分建议,要求周藩继续从河东盐运司支取,同时行令天下诸藩不得再为此上疏奏扰,至于徽藩则继续从两淮支取。究其原因为老道长是修仙狂人,而时任徽王朱厚爝是其同道中人,双方关系亲厚,故予以区别对待。

阿越说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初二,周王朱睦㰂薨逝,在位37年,享年51岁,朝廷赐谥曰恭。朱睦㰂在位期间延续了周藩忠孝贤明的传统,为人比较低调,本身还算安分,在朝廷眼中属于贤王典范,故以“恭”字为其盖棺定论。

朱睦㰂一生历经两次政争,第一次周藩内乱属于被动参与,却最为凶险,几乎王位不保。第二次却属于主动参与,在此过程中做过看不清形式,主动给文官集团送弹药之事。

前文在介绍朱安㶇子嗣时,之所以要加上“合法”二字,是因为他的子嗣不止九人,除此之外还有滥妾所生的子嗣。比如正德四年(1509年)三月,朱睦㰂曾上疏为其父滥妾李氏所生庶弟请名封,结果礼部以李氏为乐女“于例有妨”,将此事定义为冒请,也即违法奏请,要求予以回绝,并要求对各藩来一个大勘查。

“礼部因言:‘各王府玉牒不载生母,所自考究无。乞自今许镇巡与辅导官查。系乐女及非良家女所生,不分已未请名授封选婚,俱造册送部。系庶生者,俱候镇巡移文,再行宗人府验同玉牒,方为覆请名封。著为令。’从之。”(《明武宗实录》)

具茨山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周恭王对自己长眠地的选择。

阿越在周简王篇中介绍过,周藩的家族墓地在明代藩王之中属于特立独行的存在,共分为三个兆域。始封祖周定王墓位于禹州具茨山,嗣封的周宪王墓位于开封祥符区朱仙镇,兄终弟及的周简王墓位于荥阳贾峪镇。其后四代周王(包括追封的周悼王)皆安葬于贾峪镇及其周边地区,多数周藩郡王也葬于此。

不知是父祖的坟园会勾起他同年不堪回首的往事,还是出于其他原因,周恭王没有依照传统将自己的坟园置于荥阳周王兆域,而选择了禹州具茨山,依附始祖周定王而眠。原本孤零零长眠于此在朱橚,在时隔百余年后,终于有了后人陪伴。

相关文章

周惠王朱同䥝:一家三逆子,当爹的带头谋害世子,牵连近千人

晋恭王朱棡:蓝玉案重要执行者,若非英年早逝,皇位哪轮得到朱棣

崇恭王朱厚燿:明代第一批直面农民起义军兵锋的藩王

永兴恭宪王朱志墣:宗室中的事儿妈,与秦王府纷争不断

襄陵王朱范址:当朝皇帝的高叔祖,活着的老祖宗,刲股奉亲的孝子

11 阅读:906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