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他们都在“剃龙头”接好运→

上海黄浦 2024-03-12 11:20:36

春节的喜庆还余味缭绕,二月又如期而至,今天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龙抬头,风调雨顺,人抬头,五福临门。

理发则是龙抬头这天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不少人就等着在这天 “剃龙头”,来讨个好彩头。今天,街边、小区的理发店中,老年护理医院里,都是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老年护理病区理发忙

自古以来老人们都最爱讲传统,龙抬头要理发。不过,为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们“剃龙头”理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大早,黄浦区老年护理医院康复病区老人们,用手机听着电台广播急切地等待“托尼师傅”到来,理个发,讨个口彩。在完成早班护理之后,很快,各个楼层病区一下子就忙开了,来自消防官兵和社区的志愿者,带着全套的理发工具,依次为年迈的老人们一剪一梳开始了理发。

剃龙头,预示着在新一年讨个好彩头。今天该老年护理医院60多位老人理了发,40多位老人修了脚,剪了指甲。该院社工吕锐说:“我们住院老人有360个,每个月志愿者会到我们病区,提供钎脚和理发的服务。这个月,我们把这服务特意安排在龙抬头日子,意思帮老人讨个好彩头,祝他们身体健康。”

小区的理发店里温馨又欢乐

在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承兴居民区,新上海人阿龙在沿街经营着一家理发店,这一次,他向居委提出在二月二当天为小区的老人和小孩免费理发。

这位正在理发的阿姨同样是小区里的新上海人何庆荣,何阿姨先是享受了洗头和按摩肩颈的服务,随后阿龙就拿起剪刀,刷刷刷地为何阿姨设计起了造型,将原本长了以后有些参差不齐的头发剪成齐肩短发,再修一修刘海,然后用吹风机吹得蓬松有型,这么一番操作下来,何阿姨对着镜子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笑着说自己年轻了10岁不止。

阿龙的店铺就开在小区门口的沿街面上,平日里居委会经常会关心自己,小区的居民也非常支持自己的生意,所以平日里小区举办什么活动,阿龙也会当志愿者出一份力,今年正好还是阿龙的本命年,他便找到居委会,希望能够为小区里面的老人和小孩提供免费剪头,让大家都能高高兴兴过个龙抬头。“新的一年,希望他们龙抬头,新的一年,换一个新面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为了“剃龙头”,最早的顾客5点就到了!

清晨8时,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一街之隔的华安美丽馆内已是热闹非凡。“二月二剪个头是老底子留下来的传统,最早的顾客5点钟就来了,基本上都是一个月前就预约的,不然排不上。”用华安美发副总经理董一达的话说,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日都是这幅景象。

步入店内,美发剪刀的剃头声、吹风机的吹发声此起彼伏。靠门最近的顾客正在修面,和一旁剪发、烫发的匆忙相比,显得“优雅”很多,为他修面的胡天祥正用剃刀为平躺着的顾客刮去脸部的角质和死皮,再用热毛巾为其舒缓脸部……修面,也是华安一直以来的保留项目,“整个修面要用8~10条毛巾,蒸箱要一直烧着,保持在95­°C以上,加上过程长,所以还在坚持这门手艺的美发店凤毛麟角。”胡天祥说,自己1984年就进入华安,当时修面只要1.2元,时过境迁,虽然涨到了90元,但依然是很多中老年顾客的心头好。

掌握“十八般武艺”的胡天祥虽是退休返聘,但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屡获殊荣的“江湖地位”依然坐稳店内的“头把交椅”。店里的好几位师傅都是他的“爱徒”,平时里除了传授美发技艺,他深谙“先做人,后做事”之道,教导徒弟们除了狠抓技术外,服务态度也要与时俱进。

胡天祥已有二十多年不接新客人了,来找他理发、烫发、修面的都是老客人,就像朋友一样。来华安的顾客也大多是老客人朋友们,以中老年为主,除了因为这里精湛的技艺,老式国营理发店独有的氛围、服务和人情味或许才是他们留恋这里的真正原因。

理发店迎接“龙抬头”生意旺季

今天上午,记者走访区内多家理发店看到,店里人头攒动,多位顾客正在排队等候。“每年都会选今天来理发,讨个好彩头,一定要提前预约,否则起码等一两个小时。”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经验,今天把积蓄了一个春节的头发修理一下,整个人清爽了不少。

美团数据显示,近3天,平台上“理发”搜索量同比去年上涨160%,“理发”相关团购销量增长超200%。截至3月11日14点,“龙抬头”当天美团美发订单量近30万单。

为助力更多理发店迎接“龙抬头”生意旺季,给消费者提供极具质价比的理发体验,美团丽人在3月9日—3月17日期间,联动全国数万家理发店推出“龙运理发节”主题活动,覆盖全国连锁品牌和各地特色小店,上线“龙抬头理发29块9”优惠福利以及超高性价比的“一口价”套餐,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真正将“龙抬头”的流量变成销量。

记者 / 李德翔 邵林峰 瞿煌俊 张益 范煜昊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李德翔 邵林峰 瞿煌俊 陈嘉明 范煜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