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6离小米SU7,还差了个极氪007?

车厘子大叔 2024-05-15 09:45:54

智己L6真的听劝,一个月前的预售会还无限蹭小米SU7的流量,昨天上市发布会,一个字没提小米SU7,就算性能、泊车对比场景,只是浅浅拉上“保宝奔”,还有两个潜在劲敌Model Y和极氪007,都在用数字突出自己的“突破极限”,果真明白顺畅,高级向上了很多。

没提小米SU7,就等于智己L6“忽略”这劲敌了么?相反,整晚小米SU7都在以“灵魂对标”的方式存在。智己L6打破“物理极限”的两个数据:麋鹿成绩大于90km/h,极速305km/h,不见得买车人都很在乎,但实打实超过了小米SU7在这两项确定的成绩。特别是讲到“后排有效腿托比竞品加长40mm”,懂的人都会心一笑,不就是换了个内涵说法吗?

直到笔者发稿为止,智己汽车尚未公布L6的大定数量、上市一晚的战报情况。不过据会上透露,智己L6一个月内拿到2.9万订单,无论最终转化率多少,对于一个品牌成熟度不算太高的造车新势力,在同级有Model 3、SU7、极氪007的强大对手面前,智己L6有这个成绩已证明了自己。

唯一担心的,智己L6的热度能不能持续下去?还有英伟达Orin X芯片、四轮转向,本属25-30万级的配置,都变成了“20万标配”之后。智己为了销量,陷入“杀敌一千,自损500”迷局?本来,这场“20万新能源轿车”已没多少可卷的战争,现在智己L6横刀祭出“权益价19.9万元”这一招,会为这细分市场增添多少变数?

除了性价比,智己应该要有更多牌

一个月前的发布会,智己L6的预售价在23-33万区间,几乎是按着小米SU7的思路来定的,但智己L6优胜在一连串的“全系标配”,像“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英伟达Orin X芯片、激光雷达、8295芯片、前排座椅通风加热,这些别人的高配或选装才的配置,都被智己CEO刘涛左一个“全系标配”,右一个“但用难回”,全给带上了节奏。

而五个版本的车型,在电池容量、400V/800V快充和单双电机、舒适豪华配置上有区别。就算是19.9万元的入门配置,不花3999元升级豪华配置,你也能买到单电机后驱、CLTC续航在650公里的Max标准版车型,足够日常使用。

从刘涛的着眼点,也知道中低配车型,将是智己L6的走量车型,“超越对产品力新标杆的一切向往”,毕竟30多万搭载固态电池的光年版本,是拉高品牌光环的,“田忌赛马”的19.9万元入门版、和小米SU7、Model 3同是23万,但配置多一堆的版本,才是赚钱养家的关键。

记得雷军曾在小米SU7发布会上过,买我的车我到头我还亏了;智己也延续这个思维,只不过更为极端一些,很多配置都是先从智己开始卷,亏大本也要保证车的销量上去。不过熟知智己的都知道,自从LS6上市,智己“高配+冲击力(甚至自杀)价格”的套路开始在江湖混出名堂,不可否认小米SU7出现让智己L6加速了自己的内卷,但现在的智己,与2022年智己L7上市时候的高端定位已完全不同,同为上汽的飞凡,就是被智己“卷”成毫无存在感。

对外竞争来讲,以“高端性价比”示人并无不妥,毕竟4月蔚来增长135%、极氪增长99%、零跑增长72%、小鹏增长33%等等,都是以降价换来的。但怕的是降价促使的繁荣景象,并不能持续多久,这也是没有市场话语权品牌面临的劣势。去年10月,智己LS6也在标配“ 激光雷达和英伟达芯片”声中卷出新天地,当时LS6一款车就冲到8000辆以上,曾一度助力品牌达到月销万辆的水平。但我们半年之后再回看,目前LS6的月销量已经降到2-3千辆水平,3月份还有官宣降价1万元动作,但对智己回春刺激作用不大。

所以,目前不会太担心智己L6转化的问题,新车的“2千低2.2万元”的权益价在6月15日截止,那么观察期应该是过了权益红利期甚至三个月后,智己L6的销量能不能最终稳定下来,给品牌带来稳定的销量裨益。

不过面对智己LS6的“前车之鉴”,智己给人感觉,似乎一门心思还只在卖车上,打开一些热门的论坛和投诉网站,不难翻到认证车主的现身吐槽,虽然大问题没有,但空调制冷、异响等小问题不断,服务网点的小问题也多,连关键卖点智驾都被吐槽不少,最后更被放大成“上汽的通病”。价格战,核心当然价格,但不是消费者选择的唯一原因,产品质量的维护、服务权益的口水战、营销上的失焦,都可以成为弃选的关键,尤其在高度饱和的20万级新能源轿车竞争。

但稍有遗憾的是,智己目前呈现的破局办法,是加快迭代的速度,新LS6下半年就会来,今后产品迭代速度是1年-1年半为周期,用智己的话说,“迭代速度致敬3C数码产品”。更高的配置,组合更低的“自杀式”降价去拉动市场在所难免,但如此以往,且不看能不能抢到话语权和感动消费者,自己先把自己卷疯了,降价带来的亏损增大,怎么平衡如滚雪球一样。今年3月,智己汽车宣布获得超80亿元的B轮股权融资,不知道这笔钱投在价格战有多少,但用户维护、营销服务都忽略不得。

车厘子观察:价格战下,汽车依旧讲长周期效益

其实,笔者并不完全认同智己“致敬3C数码产品”的迭代速度,汽车不像其他消费品,除了极少数忠实粉丝,购买人群需要把他放在一个更长久的周期考察,购买决策肯定是客观理性的。

智己确实厉害,每次发布会总能带来技术、产品实新“卷”法,甚至越级式进化,都是让人惊叹的。但品牌薄弱的新品牌最需要沉淀,问题一个个出现,一个个试错摸索,营销也是,新车1年卷一次,老车主的情绪安抚去哪了?小问题不断,谁给予过正视?找到最合适的与市场共振的点,才是品牌的标签。记得蔚来刚出来时,就被“半成品”的负面吐成筛子,但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谁还会揪着不放?

这里想起了极氪汽车,与智己一样含着金钥匙出生,成立时间也差不多;为什么极氪007可以与极氪001形成坚挺矩阵,甚至可以分流特斯拉Model3、小米SU7的战败订单?产品力是一方面,极氪007刚出来的性价比,也卷得行业阵阵热议,但放到现在已经不是最卷的那个,反倒是品牌的口碑、安全的执念、补能服务新体验、累积的用户群,讲故事的时候了,如果外界对一个品牌认知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相对稳定下来了,不要说拿到了市场话语权,但打价格战不至于被动,销量稳定顺理成章。

毕竟不是每家都有小米汽车一呼百应的流量,更何况小米汽车也并全无沉淀,雷军造车贴上了自己在3C领域20年口碑呢。所以对标小米SU7,品牌薄弱一点的L6,配置比他更好,比他卖便宜2-3万,也讲的过去;但若来来去去只有性价比一招,那么智己的安身立命,太依靠短视而间断的营销手段了。

0 阅读:6

车厘子大叔

简介:由一群华南汽车人共同打造的全国知名度的汽车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