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经典心理学-邻近效应

木易心旅 2024-04-25 17:01:47

临近效应在很多人心中或许没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的内心,会下意识地对那个与自己相似的人产生好感。

在人际交往中,当你与某一些人第一次接触时,你们往往不会有太深刻的话题聊天;但随着你们接触频繁了,你会对其中某个人特别感兴趣。

原因在于:在对方的身上,你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你们喜欢打同样的游戏,喜欢同样的电影和书籍,有着差不多的追求和目标;在这种相似性的基础下,你们俩的关系会迅速升温。

接下来,你们会成为朋友,甚至是成为恋人。

一、什么是“邻近效应”?

邻近效应,又称为近在咫尺效应,是指我们在记忆与引导行为时,倾向于更多地注意与处理接近自己的刺激。这一现象可以从认知、社会与心理三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从认知角度分析,邻近效应可以解释为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基于距离而加强或降低某些信息的重要性。通过多次实验,研究者发现,人们在记忆文本时,更容易记得距离自己较近的词语,而与之距离较远的则容易被忽略。这也表明,邻近效应不仅存在于视觉上的刺激中,也存在于语言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

从社会角度来看,邻近效应反映出我们心理上的倾向。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于与自己身边的人交往,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中的“同族化”现象。邻近效应也可以导致我们对于自己的面孔、语言和习惯等更有亲近感。这一现象在旅游中也得到了应用,如同样讲英语的游客之间会去选择相邻的座位。这证明了邻近效应在社会行为中的普遍性。

从心理角度来看,邻近效应可以体现出我们的情绪与个性特征。在情感和心理上,我们往往对身边的人产生更多的共鸣,因此会更加重视他们的言行。同时,人们也倾向于与性格相近的人交往,因此,我们会青睐邻居、同学与同事等他们身边的人,从而加深了邻近效应。

二、产生“邻近效应”的原因?

关于邻近效应,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1950年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对麻省理工学院17幢已婚学生的住宅进行了调查,每层楼有五个单元住房,住户都是随机入住。调查的问题是: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

调查结果表明:居住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也更加密切。间隔的户数越多,亲密度下降越厉害!同一楼层中,和隔壁邻居的交往几率是41%,和隔一户的邻居的交往几率是22%,和隔三户的邻居,交往的几率却只剩下了10%。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最终总结出一个结论:住在同一栋公寓楼里的人们更有可能成为朋友,尤其是住得越近,关系就更容易变得亲密!

那么为什么邻近性会引发好感呢?

1. 增强亲近感

邻近性一般都会增强亲近感。住得近的人自然碰面的机会也相对频繁,重复的接触就会引发、增强相互间的好感。

2. 强烈的相似性

人们大多选择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与自己相近的人为邻,而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性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相似性。

3. 越是邻近的人,其可利用度也越高

邻居之间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费用便可成为好朋友,而且有很多事可以相互嘱托,有快乐可以共同分享。比如可以请邻居照看孩子或房子,家里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事都可以相互照应。

4. 认知的一贯性

与讨厌的人比邻而居,在心理上是难以忍受的。人们在交往中大多愿意接近与自己合得来、住所比较近的人。

所以说,远亲不如近邻。

三、“邻近效应”—打破“束手无策”

喜欢一个人,却不知道怎么“追”,那就好好利用这个效应:别错过、别放弃!

好的套路,是“步步为营”!

1. 缩短“空间距离”

只要你不是三天两头去烦人家,问题就不大!切记,不要频繁,只能偶尔。

目的只有一个,缩短彼此的“空间距离”。

“人生而自卑”:每个人身边的好友都是有上限的,谈得上“交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人都会“孤独”、“寂寞”!

例如:频繁地出现在她的视线之中、经常与TA“偶遇”。

2. 缩短“心理距离”

完成了上一个步骤,只是让你有资格出现在TA的生活中。要想和TA在一起,还远远不够!

“活在一个人的眼中,永远不如闯入TA的心里来得猛烈”!

例如:见TA脸上、衣服上有脏东西,大胆一些,温柔地帮TA拿掉、轻轻地帮TA拍掉。

要知道,TA从来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会极大地冲击TA的内心,加深TA对你的记忆。

“空间距离”也好,“心里距离”也罢,都需要你“主动靠近”。

3. 把握好“故意”和“无意”的分寸

故意策划,无意表现。

故意策划,故意表现。

无意策划,故意表现。

例如:对方悲伤的时候,你静静地坐在旁边;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拼尽全力帮忙。这就是故意策划、无意表现。

例如:接对方上下班,给对方送饭,帮助对方解决某些难题,或者“惩恶扬善”的时候。就要故意地策划,无意地表现!

我刚好路过,送你回家吧;我刚好在吃饭,想了一下你今天忙也没空吃,就给你买了一份;我刚好在附近,远远就看到了你,就过来打个招呼……这就是“故意策划、无意表现”!

“无意策划、故意表现”强调的是“临场发挥”。

心理逻辑是:彼此空间距离缩短的同时,也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可以消除戒备心,自然而然产生比较亲密的感情!

所以说,天边的嘘寒问暖,注定比不上面对面的一个拥抱。你,懂了吗?

0 阅读:6

木易心旅

简介:你看自由这个词,长得就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