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拆大召6000户,呼和浩特古迹消失,正在沦为赝品古城!

内蒙古大牌 2024-04-29 12:33:05

当年,北京古城墙被拆除,建筑学家梁思成无力守护,发出的最后哭嚎:“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多年后,梁思成的这句话真的应验了,甚至都没到50年。而呼和浩特这座有着2400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没有梁思成的哭嚎,所以也躲不过大拆大建。#城市观察员#

有网友说,假如在1978年到1983年的5年之内不要拆除旧城大北街、大南街清民时期的中西近代建筑,是不是就是呼和浩特一条著名的旅游景观街。有评论说,旧城是呼市的魂!大北街,大南街,大召前街……是呼市的魄!玉泉井,海窟……是呼市的脉! 现在只有文章与影像是珍贵的纪念。

一座城市最值得后人纪念的是什么?大概就是同一个屋檐下的同一位置,站过几代人,这几代人都一同仰望过天上的月亮。这个屋檐下,可以穿越时空,让今人和古人对话,让人们倍加珍惜亲情友情爱情。

然而,当这座城市被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碾碎,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被消抹,个人和这座城市的感情纽带也就被拆除了。#呼和浩特头条#

其实,呼和浩特的古迹遭遇劫难何止是1978年和1983年。某位领导曾曰过:“2004年我刚来呼市的时候,城市的建筑面积加起来将近3000万平米,这几年加起来差不多拆掉了1800万平米,相当于换了多半个呼市。”

有媒体报道说,当年这位领导光是在大召附近就拆迁改造了6000户,受影响人数超过3万人!

大牌还在媒体的时候,进入过大召的拆迁区域。那些糊着纸的窗棂、纯木的椽子、古色古香的瓦片,一个个裸露在残垣断壁当中,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无情。只是当年懵懂,只感到惋惜,却没有想到这些老旧的房子就是呼和浩特最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记忆。#呼和浩特历史#

大牌查阅资料发现,2004年,呼和浩特市区人口是109.8万人。而旧城区集中了呼市37.3%的人口。这些人大部分住平房,居住的平房最大的是12平方米,最小的只有6平方米,大召古旧民房的拆迁的确改善了这里居民的生活条件。

似乎,就没有想到过,对古建筑有一个叫做“异地迁建”的专有名词。而这一拆,就断了呼和浩特千年以降的历史余香。如今一眼望去,这座在万历三年开建的城市,传承至今的古建筑寥寥无几,仿佛成为了一座“赝品”古城!

当年,以拆迁大召附近具有历史价值的平房为代表的行为,并不叫老旧小区改造,而是还有一个更加高大上的名词,叫做“旧城改造”。不是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改造,而是对呼和浩特旧城的整体城改造。

呼和浩特旧城拆旧立新,古旧的建筑消失了,这座城市蕴养千年的韵味也在悄悄离去。

2015年,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内蒙古博物院报告厅说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近年来,包括呼和浩特在内的一些城市大拆大建,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城市文化空间遭到破坏、历史文脉割裂、社区邻里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消失。”#呼和浩特记忆#

有文物保护工作的专家说,呼和浩特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建国初期,,第二个阶段是“破四旧”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时。旧城的三次改造,呼和浩特的古建筑、不可移动文物被大范围破坏,损坏不计其数,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呼和浩特大量的清代古民居被拆除,旧城区大片的四合院整体消失,大召前街的费公祠消失了,“绸缎庄”等老字号没有了,只有通顺街上的“塞上老街”还空有其壳。2015年的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市四区的199个社区居委会和144个行政村已经没有任何文物遗存。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然而,游客到了呼和浩特看什么?除了大召、清真大寺、五塔寺、白塔等硕果仅存的几座寺庙古建筑,估计也就只剩下将军衙署属于古迹了。其他的,只能看修缮一新的大召广场,看新建的昭君博物院,看2006年开工建造的“亚洲第一佛塔”宝尔汗佛塔了。#呼和浩特文化#

清朝末年,文人骚客评选出了呼和浩特八景。这被称之为呼和浩特“旧八景”的景色分别是:白塔耸光 (万部华严经塔)、青冢拥黛(昭君墓)、虎头瀑布(虎头山)、牛角旋峰(卧牛山)、柳城荫绿(绥远城环堤杨柳)、杏坞翻红(乌素图杏花)、乌素图召,郊区的藏传佛教建筑、沙溪春涨(民政厅门前流水)、石桥绕月(回民区庆凯桥)。

如今,“旧八景”中,除了自然景观以外,真正的古迹仅存白塔耸光这一棵独苗。最为可惜的是中山路路边遍植的柳树形成的“柳城荫绿”景观。该景观修建于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 年),由绥远城建威将军,集资带领八旗官兵在城西种植了3700 多株柳树而成。上世纪70年代,柳树被挖走。后来栽种的树种,给呼和浩特带了满城鼻炎的隐患。#呼和浩特八景#

古迹是属于记忆里的具象,是先贤留下的念想。然而,呼和浩特新一代还来不及看,就失去了。这缺失的不是古建筑,而是为这城市奋斗过的先人们的音容笑貌,是城市历史能够呈现给后世子孙的无法复刻的精神具象。

闭上眼,天翻地覆的历史像一场短暂的春梦。睁开眼, 古建筑消失抚不平心底隐隐的痛。被埋没的是现实,而随之而去的是怅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