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八大发展趋势,你能抓住的风口是哪个?

卓畅信息 2023-12-15 10:56:45

近日,2023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召开。智能工厂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对于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供应链全环节的系统优化和全面提升起重要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2021-2023年共遴选了421家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1541个优秀场景,覆盖29个省份,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四大行业加快应用推进。

我国智能制造探索形成了典型模式路径,具体表现为八大应用趋势:

趋势一是研发全流程与虚拟设计、数据分析结合,加快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和先进工艺创新。如宁德时代、东风康明斯、特斯拉等应用上述手段,提升材料、产品和工艺创新效率30%~50%不等。

趋势二是数字孪生建模、分析与工厂全生命周期结合,优化变革工厂建设、运营模式。如海尔、金风、首钢等应用数字孪生缩短工厂建设周期,降低重点设备维护成本。

趋势三是加快先进控制、智能装备和柔性产线集成应用,满足高精度、多品种、短交期的生产需求。如徐工建设35种产品混线的柔性焊接线;上海ABB探索人机协同柔性混线装配,产能提升50%。

趋势四是精益管理方法结合数字化工具,提升计划、生产、质量等管控效率和精度。如鞍钢应用上述手段,年节约成本近500万元。

趋势五是全厂安全、能源、环保一体化管控与自优化,助力绿色、安全生产。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龙头,如宝武、中石化、海螺等均有落地应用。

趋势六是产品全生命周期流程贯通和业务协同,推动产品迭代、精准创新和个性定制。如博世、海尔、环球服饰等应用上述方式持续创新产品,扩展新市场。

趋势七是生产全流程打通,实现一体化计划调度、协同控制和系统优化。如江苏永钢探索全过程一体化集控与优化,创造效益超亿元。

趋势八是依托“平台+网络”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供应链效率、韧性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如华为探索弹性、韧性ICT供应链,卫华探索开放式装备协同研发,中石化探索化工价值链一体化优化。

上述八个发展趋势中,有一些涉及宏观政策或者是大规模的生产工艺流程改进、自动化设备更换等,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需要长期的、整体的方案规划梳理,还要经过长时间、跨部门的多重测试验证,相对来说耗时耗力耗钱。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最容易把握、属于轻量变革的风口是趋势四---精益管理方法结合数字化工具,提升计划、生产、质量等管控效率和精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在做此次分享的时候,举的例子是鞍钢集团,该企业使用了数字化工具后,年节约成本近500万元。

现在假设你作为一个钢结构加工企业的负责人,新签了一份合同,报价为10000元/吨,其中人工成本2000元/吨,材料成本5000元/吨。如果想要节省成本,我们有两种方式降低成本,一是人工,二是材料。如果我们在材料上提升1个点的利用率,那么人工就需要提升2.5个点才能做到和材料节省的费用相同。那人工要如何才能提升这么高呢?是开除员工节流还是让员工拼命提升效率?这两点都很难。所以,从材料成本下手,提升材料的利用率才是以小博大、降本增效的真正好方法。

那怎么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很简单,将人工套料换成自动套料软件,将利用率低下的套料软件换成利用率高的套料软件。这也正符合魏亮院长在大会上分享时所说的核心要点---将精益管理方法和数字化工具结合。目前大部分制造型企业都已经使用了套料软件,只是大家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利用率的高低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以国产套料软件SinoCAM为例,用数字给大家带来直观感受:一个年耗材50万吨的企业使用了SinoCAM套料软件,利用率从原来的70%提升到80%,有效率提升了10个点,就是省下了5万吨的材料,按照材料成本5000元/吨计算,也就是2.5个亿!这不是虚假的数字,是真实的应用案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智能化浪潮之下,企业应该加强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化的生产和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销售预测等关键环节,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

(部分文字整理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5

卓畅信息

简介:SinoCAM和Hinest是由上海卓畅开发的国产自动套料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