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明明有机会回江东为何却自杀于乌江?因为他知道无法东山再起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03-31 11:17:50

因为就算回了江东,也无法东山再起。

垓下之战时,项羽损失了十余万军队,这是项羽手中最后的王牌,是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的精锐中的精锐。

这批军队没了,光靠一个项羽,哪怕他一次能斩杀上百人,刘邦有几十万军队,项羽杀都不杀过来。

如果项羽回江东招募并训练新兵,短时间内是形不成战斗力的,可刘邦的追兵一直如影随形,就算项羽逃过了乌江,刘邦的追兵也马上就到。

刘邦不会给项羽东山再起的时间。江东百姓如果支持项羽,只能是更多的被屠杀。

没有军队,项羽是无法对抗刘邦的,一个人能力再强,也得有人辅佐。

项羽在乌江

除了军队之外,打仗还需要粮食、物资、器械以及各种补给。

垓下之战时,项羽的地盘只剩下江东和他的封地-鲁地,这点地盘合起来占不到天下的十分之一。

项羽手下的重要将领大多已经叛投刘邦了,比如大司马周殷,这是项羽手下的高级将领,坐镇九江,为项羽镇守南方,有军政大权的。

周殷的投降已经把项羽最后的地盘撕开了一道口子,刘邦的军队已经占据了部分江东地区,只要继续向东,就能攻占整个江东,此时的长江已经算不上天险了。

没有地盘,你叫项羽如何东山再起?

然而项羽不愿意回江东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心理崩溃了。

项羽不止一次地说道,他的失败是上天抛弃了他,不是他打仗不行。

项羽兵败

项羽在垓下之战后带着800骑兵逃走,逃到最后只剩下20多人,他曾对这些人说道: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打过七十多次仗,谁抵挡我,我就打垮谁,我攻击谁,谁就降服,未曾打过败仗,因而霸有天下。

然而现在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作战的过失。今天固然要决心战死,愿意为各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三次取胜,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是上天灭亡我,不是我作战的过失。

项羽认为上天抛弃了他

项羽在乌江自杀前也说道: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上天要灭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怜悯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甘心有愧吗?

你以为是项羽不愿意见江东父老,其实是项羽因为垓下之战失败导致心理严重崩溃。

一个军事能力如此超群的项羽,结果被一个出身底层的刘邦打败,这种失败是项羽所不能承受的,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他不是刘邦,刘邦失败一百次也不气馁,继续从头再来。

项羽被刘邦击败,是他不可接受的

项羽失败一次,就觉得是上天抛弃了他,既然上天都抛弃了他,项羽回到江东又有什么用?

司马迁曾对项羽的一生有过评价:

《史记 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胜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不可能东山再起

太史公(司马迁)说:

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大概是两个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孔。项羽难道是舜的后裔吗?为什么兴起得这么迅速啊!秦朝政治腐败,陈涉首先发难,豪杰蜂起,相互争夺,不可胜数。

然而项羽毫无凭借,乘势起于民间,三年时间,就率领五路诸侯军消灭了秦朝,分割天下,封王建侯,政自己出,号为“霸王”,虽然没有始终保持他的地位,但近古以来,还未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抱怨王侯背叛自己,这时已经难以控制局势了。他自我夸耀功勋,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以为创立霸王的事业,需要用武力来经营天下,仅五年时间就丢了他自己的国家,身死东城,还没有觉悟,不自我谴责,这就不对了。

刘邦不会给项羽机会

竟然用“上天灭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过错”为借口,难道不是太荒谬了吗!

一个心理崩溃的人,是不可能东山再起的,项羽出身贵族,一生未经历过挫折,无法忍受挫折与失败带来的心理落差,他单方面认为是上天抛弃了他,不是他作战失败的原因,在心理崩溃之下,项羽只能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