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惨?那敌后游击战凭啥这么牛?历史给你答案

台台君说史 2024-03-30 10:55:13

插科打诨说历史,有趣有料有态度。欢迎来到台台君说史。

本期,台台君来谈一谈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游击战为何如此厉害。当然,我所理解的游击战未必全面,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对于抗日战争,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我们先讲讲当时日本的厉害之处,自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后,台湾也被迫割让,那时的藩属国朝鲜也被日本人霸占。

后来的日俄战争,日本军队在中国的东北站稳了脚跟,其国力也在大力发展。例如当时的钢铁产量,日本一年可达 580 万吨,而中华民国仅有 4 万吨,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确实展现出了自己的气节。比如淞沪会战,全国都在向上海运送兵力,连蒋介石也不惜成本地将自己的部队调往前线。像胡宗南的第一军这种标准的中央军,乃至新组建的陈诚的第十五集团军,甚至蒋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的税警部队,都被投入到了上海战场。

然而,正面战场的战斗并不那么好打,可谓异常惨烈。胡宗南的第一军已是德械师,装备最佳,却在战场上的第一天就减员 80%。

当时甚至有一种说法,称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军队,只要登上上海的战场,最多只能坚持七天,而且不是被打残,而是七天内打得一人不剩。

甚至连著名的、英勇善战且民风彪悍的桂系军队,上战场的六个师,在一天之内就全部被打残了。

最后统计,中日双方的战斗损失比例为 5 比 1,惨烈程度可想而知。那日本人为何如此厉害呢?

首先,日本人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海陆空立体攻防,它是有一整套各部队协同作战攻防体系的,比如先轰炸,然后上坦克,最后才是步兵,海陆空三位一体。

反观中国军队,虽说也有“德械师”,但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的攻防体系。它更多的是仅凭借一股勇气作战。中国的正面战场大致便是这种情况。

而由伟大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的游击战为何如此厉害呢?甚至许多影视剧都将其拍得神乎其神,诸如手撕鬼子、天空飞自行车等情节。

实际上,敌后战场才真正揭示了日本难以消化中国广阔土地的事实,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战略纵深够大,这才给游击队创造了真正另一番战场。

那为何游击战能让日本军队吃瘪呢?日本军队本是一支成建制的现代化军队,他们自然希望进行海陆空立体攻防作战。

然而,游击战的有趣之处在于,解放军在敌后战场往往只有几个人、几杆枪。若要对付这几个人就出动机械化部队,显然不太现实。

所以后来日本人被游击战折磨得无计可施,只能将军队拆分,也化为零星的部队与八路军作战。这也就丧失了日本战争中的现代化和体系化的战略优势。

在敌后的游击战场里,日本人中佐(相当于中校)以上的军官已完全无用武之地,因为当时只能拆分成一个个中队。

并且,这也催生了抗日战争中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日本炮楼”,这些炮楼是日本军队为对抗游击战而产生的独特产物。

这便是敌后战场的常态,经常是几个人、几杆枪,拦截一下日军的粮草,打击一下日军的税收。

到这种小股部队战斗的时刻,反而协同作战、攻防体系,甚至于装备都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更多的便是勇气了,所以才有了那句“狭路相逢勇者胜”。

而这种类似于村子“械斗”的战斗,怎么能不拖垮日本军队,让日本军队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泥足深陷呢?

0 阅读:45

台台君说史

简介:以史为镜,以史观人,史以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