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两度辍学考上北大,24岁葬于八宝山,她是谁?

李瑞卿 2023-12-19 11:15:06

八宝山,这里埋葬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公墓,是荣耀的象征。

然而,2003年,这里却“住”进了一位年轻的北大女学生。

除此之外,这位年仅24岁的学生,还得到了让北大全体师生在菊花厅为其开办追悼会的殊荣。

整个葬礼上,全体师生都为其惋惜,心情沉痛,就连主持葬礼的撒贝宁都忍不住为其落泪。

她是谁?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本文内信息来源于《闽南网》2018年5月31日,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下凡的“文曲星”

1979年秋天,北风呼啸的湖南山区中,一个女婴降生,父母给她取名为张培祥。

新生命的诞生,并没有给这户人家带来太多的喜悦,因为这户人家已经非常困难,父亲体弱多病,一直需要药物来维持生命,母亲则患有小儿麻痹症,右手瘫痪。

这一户人家中都没能凑出一个完整的劳动力,可以说每一天都是生存挑战。

万幸的是,张培祥家中还有一块滔田,这是他们家唯一生存的希望。

自张培祥有记忆以来,母亲总是早出晚归,去地头干着干不完的农活,父亲由于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床上呻吟,自己想为家中做些什么,却总是无能为力。

等到张培祥五岁时,家中又添了一个小弟弟,懂事的她开始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并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张培祥就跟随母亲去劳作,代替重病的父亲。

在张培祥的童年记忆中,有两件事是难以忘记的,那就是下地干活跟出门卖米。

在其他小朋友在快乐玩耍的时候,张培祥已经学会了除草,播种,施肥,收割等一系列农业技能,这虽然很枯燥很累,但她没有选择。

除此之外,在收获完稻米之后,张培祥还要跟随母亲去往四五公里远的集市上去售卖。

每一袋米都很重,足以压得这对母女走不动路,但她们依然颤颤巍巍的去售卖。

即使年幼的张培祥肩膀上勒出了血痕,她也没有拒绝,因为懂事的她知道,母亲肩膀上的担子更重。

张培祥的童年时光就在不断的跟母亲奔波中度过,幼小的她便已经有了成熟的思考方式,她想要寻求改变,而上学,让她找到了改变的答案。

不过,家庭的贫困意味着张培祥的求学之路会很坎坷,在她成为北大才女之前,她还需要经历更多的考验。

天才少女

随着年纪的增长,张培祥进入了学校学习,直觉告诉她,改变命运的路就在书中。

于是,张培祥成为了全班最用功也是最聪明的孩子,老师讲到的知识点,被她牢牢记在脑子里,只要考试,张培祥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那个。

但这种难度对她而言不算什么,为了做到不断的超越,在课本发下来的时候,张培祥就开始全书背诵,不出一个月,她就能记得滚瓜烂熟。

这出众的天赋和对待学习认真的态度,引来了老师和校长们的注意,张培祥被当做重点学生对待。

然而,这种风光的日子没能持续多久,在张培祥10岁的时候,她迎来了学业上的第一个难题。

这天,张培祥回到家中,发现家人们的情绪非常低落,不明所以的张培祥询问原因,爸爸这才伤心的说道,孩子,你弟弟也到了上学的年纪,要不,你就先别上了吧。

张培祥傻眼了,她不想放弃,但又不敢反驳父亲,只能低着头抹眼泪。

在悲痛欲绝中,她开始苦苦哀求,自己可以多干点活,干完活再去学校学习。

然而父亲叹了口气,不再表态。

如果有条件,父母自然也不愿意这样,但赤裸裸的现实摆在这里,一家人抱头痛哭。

从这之后,学校里少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地头上多了一个挥舞锄头的幼小身影。

但是,这样一位被视为天才的儿童失学,怎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快,整个小山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而张培祥的姑姑也气冲冲的找来。

伴随的姑姑的质问,一家人娓娓道来,不是不让上,实在是上不起,连饭都要吃不上了。

姑姑知道他们家确实困难,但不想耽误如此又天分的侄女,于是心一横,将张培祥接到自己家中主,供侄女上学。

张培祥知道后非常兴奋,连忙开始收拾书包,临走之前,父亲单独将她带到屋里,老泪纵横的跟女儿说对不起,是爹没用......

张培祥理解这一切,她没有怪罪父亲,只是心中那个改变命运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有了姑姑的资助,张培祥得以重返学校,而她也不负众望,在小学毕业之后,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醴陵一中。

但是,醴陵一中学费并不便宜,上完初一之后,张培祥为了不拖累姑姑,决定还是回到家乡,找个学费便宜的初中上。

这件事被家人知道后,他们坚决反对,并且开始想办法。

好在,张培祥的四叔在醴陵一中教书,他也开始资助起张培祥来。

就在举全族之力和父老乡亲的帮助下,张培祥读完了初中。

初中时候的张培祥,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的成绩,被老师和校长异常看好,认为其一定可以进入重点高中。

可此时的张培祥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她想要报考中专,学一门技能,这样就可以尽快挣钱,为家中减轻负担。

这样想的同时,她也是这样做的,幸运的是,醴陵一中的校长罗定中挽救了她。

罗定中看着年级第一居然在志愿上填了中专,自然是不理解,于是亲自找到了她。

张培祥说出了家中的困境,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罗定中自然不会允许这样一个好苗子被埋没,让张培祥放心去考,考上之后什么也不用管。

果然,张培祥再次惊艳众人,中考接近满分,重点高中都对其伸出橄榄枝。

罗定中也没有食言,为张培祥解决了学费问题,还给予了她一笔生活费。

由此可见,张培祥的命运,确实是在学习中不知不觉被改变了,正是由于她的优秀,才得以一直碰到伯乐,为其保驾护航。

考上北大

张培祥的高中生活同样非常坎坷,到了高二的时候,张培祥的父亲做了手术,母亲也查出乳腺癌,本就艰难的家庭,面临着崩盘的结果。

于是,张培祥选择不辞而别,离开学校去深圳打工,幸运的是罗定中再次拯救了她。

知道这件事后,罗定中开始多次寻找张培祥,在经过上千个电话询问中,他找到了张培祥,让其赶紧回来上学,所有的困难都会帮其解决。

于是,张培祥又踏入了校园,并且开始了学习生涯。

三年高中,张培祥上了一半时间都没有,但她仍然给亲戚朋友们交出了一个震惊的答案,她以株洲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法学系录取。

从这开始,张培祥终于苦尽甘来,她将活的更加精彩。

北大才女

2001年,张培祥顺利从北大毕业,但聪慧的她继续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跟随曲三强学习。

从这开始,张培祥将会让自己的名字名扬海外,因为她有了极其出众的天赋,那就是写作。

这个有着极其坎坷经历的人,喜欢看红楼梦,在经过无数次拜读之后,张培祥以“满天飞花”为笔名,不断创作。

随着时间的发展,《大话红楼》、《飞花读红楼集记》、《红楼十日楼》等各种作品相继问世,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然而,这还不是她的极限,2003年,张培祥根据自己经历,创作了小说《卖米》,由于太过于出色,被很多报刊收录转载,而张培祥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熟知,真正的有了北大才女的称号。

这让她的家中为之骄傲,张培祥有了收入之后,也着重于回报那些帮助自己的亲人,帮助家中改善条件,资助弟弟上学。

一切都非常美好,张培祥的辉煌才刚起步,她还拥有无限的可能。

但是老天爷给她的命运开了个玩笑。

黯然离去

提到2003年,最让人恐慌的当属于非典,人们人人自危,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培祥的身体出现了异样。

为了不牵连周围的人,张培祥到医院进行检查,然而,这一查,却查出了白血病,而且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

得知结果,张培祥心中非常平静,她告知了自己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为最后的离别做准备。

跟她相关的人蜂拥而至,甚至之前有过合作的出版社表示愿意出资帮其治疗。

但张培祥拒绝了,她知道已经无济于事,不像浪费钱财。

2003年,8月27日晚,张培祥平静的离开,终年24岁。

人们悲痛的悼念她的离开,特别是北大的师生们,开了一场浩大的追悼会。

张培祥一半骨灰运回了老家,葬在了山上,她的父亲虽然一身疾病,但还是坚持为女儿盖了一个亭子,生前没能照顾好女儿,死后说什么也要为其遮风挡雨。

张培祥的另一半骨灰,经过北大的申请,破例葬在了八宝山的公墓里。

葬礼上,撒贝宁怀着沉痛的心情念出了悼词“家中秀女今何在?叹望长龙泪自流。”

如今,已经过去了20年,人们再次想起这位北大才女的故事,依然会潸然泪下。

1 阅读:113

李瑞卿

简介:欢迎大家来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