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8000年前的遗址,隐藏滔天秘密:兴隆洼探龙之旅

船长卡戎 2024-05-13 01:46:58

龙,那个腾云驾雾、凌空飞舞的神秘生物,几千年来一直盘踞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们华夏儿女的精神图腾。我们自豪地自称“龙的传人”。

可是你知道吗?“龙”的形象的起源,比“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还要早得多?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寻那最初的龙的形象。在考古的宝库中,看一看它诞生的痕迹。

我国最早的龙是7000年前的查海遗址出土的石堆塑龙,它是由相同大小的小红褐色石头摆塑而成,全长接近20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这条龙的形状是头部向上,嘴巴大张,身体弯曲,背部弓起。这是一件非常古老的艺术品,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对龙的想象和创造力。发掘的专家们认为,查海遗存的内涵特征非常独特,有学者认为他是兴隆洼文化的一部分。

兴隆洼遗址位于我国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是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右岸的一处古代聚落遗址。在1983年至1993年间进行了6次发掘,发掘面积有三万多平方米。在这里,考古学家们清理出了180多座半地穴式房址、400多座灰坑、30余座居室墓葬等文物。这些发现让学者们正式提出了“兴隆洼文化”的命名,距今约8200至7200年。它是我国第一个完整揭露出的史前聚落遗址,为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线索,号称“中国第一村”。

在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正在挖掘一个有8000年到75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对摆放在一起的猪头骨,并且用残破的石器和自然石块拼出了龙的身体。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物品代表着当时人们心中的猪龙形象。这个猪龙形象有很鲜明的宗教意义,这也是中国目前能确认的最早的猪首龙形象。

辽河流域是我国玉文化的最早发源地之一。那里的玉制动物形象生动,尤其是玉猪龙,非常出名。猪的嘴巴闭拢,獠牙外露,眼睛微微闭上,脖颈以下是由黑白相间的蛇身缠绕而成。有学者形象地称它为“猪首蛇身”。这种拼合式的蛇形,实际上是对蛇进行神化的一种加工;而选择用猪首来神化蛇,是因为古代的人们对猪的喜爱和崇拜。

在我国西辽河地区的兴隆洼,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古墓,编号M118。这个墓的主人是一个年轻男子,身高1.82米,年龄在20到25岁之间。他的葬礼很特别,因为他和两只猪一起被埋葬,非常少见。他的肋骨凌乱,脚骨残缺。在骨架旁边,还有两具猪骨架,一公一母。这个墓里发现了许多小石叶、石斧、陶杯等物品,这些都是古代狩猎工具和装饰品。考虑到M118墓主是身材高大的男性,正值青壮年,但肋骨凌乱,脚骨不存,可能是因为在狩猎活动中发生了不幸。

专家们推测,随葬的两头猪可能是野猪,为这位不幸的狩猎能手陪葬。这也暗示着西辽河地区的兴隆洼文化先民可能开始喂养野猪来进行祭祀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家猪的饲养。当然,这个“祭祀起源”的假设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

在兴隆洼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用猪进行祭祀的迹象,这可以作为猪龙神格化的考古学证据。这种猪、蛇拼合式图像崇拜,在红山文化的猪首蛇身玉猪龙上达到了顶峰。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态和意义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从最初的朴素的图案,到后来的精美玉器雕刻,再到气势磅礴的雕塑,龙的形象无处不在。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寄托,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的骄傲。让“龙”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飞翔!

0 阅读:385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