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呈现特有风味,惠州这一非遗制作工艺竟要2个月

惠州电视台hztv 2024-03-01 15:47:26

在博罗,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时,人们总爱带上博罗凉果这一美味零嘴。作为广式凉果的代表,博罗凉果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光华工厂,我们见证了1950年代的复古包装和传统手工技艺,深深感受到惠州市级非遗博罗凉果制作工艺的文化传承。

凉果是一种以果蔬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糖(蜜)熬煮浸渍、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博罗凉果的制作技艺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依然保留着用柴火煮和太阳晒的独特传统工艺。通过果子去皮、用盐腌制45天后,再以白砂糖进行熬煮浓缩,去除果品中的大量水分,同时加入调配的中药材一起混料煮制。这一工艺不仅保留了果品的原味,更增添了别样的风味。

博罗凉果制作技艺 第六代传承人 李晓聪:“融入药材的一些香气,来压住它本身果里面的一些酸,有些甘苦的味道就能很好的抵消掉,同时经过煮制,它能更好的将糖和药材的香味融入到果子里面去,让果子里面的内核也包含了这股香味,吃起来会比较有回甘。”

经太阳晒则是让凉果呈现出独特风味的另一关键工艺。在光华工厂的3楼的玻璃屋晾晒场,经过精心处理的果子正在经历一场与阳光和时间的奇妙邂逅。浸渍后的果子放置在晒场上闪闪发光。在太阳的照射下,果子的温度逐渐升高,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微妙的互动。热度让果子内部的糖分和香气更好地融合,释放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香味。博罗凉果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 李晓聪:“最重要的是太阳晒制,必须经过太阳晒才能晒出凉果原本特有的风味。晒制一般是2到3天左右,凉果含的水分要小于等于30%,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检验、包装、出厂。采取人工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包装。”从采摘到成品,整个制作过程需要2个月的沉淀,而这种坚持传统手工的制作方式,也使得博罗凉果具有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博罗凉果,一颗小小的果子,背后却承载了几代人的心血与努力。从解放前的石龙镇酱园厂,到1958年迁移至博罗县城的联合厂,再到1995年第五代传承人李桥华在柏塘镇的创业之路,博罗凉果的传承人始终坚持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天然晾晒,将这一美食文化传承至今。2018年,博罗凉果更是荣获惠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殊荣。博罗凉果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 李晓聪:“当时我爸当厂长,跟着前三代博罗凉果制作技艺的师傅学习制作凉果的技艺,将博罗凉果技术传承到了第五代,再到我第六代。”

作为博罗凉果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李晓聪深受父亲的影响,坚守并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皮梅、化核应子的包装纸从1950年代开始就基本没有变过,一层油纸、一层白纸、再裹上一层蓝白相间复古的包装纸,两头拧的传统手工包装方式,这种包装方式不仅留住了老一辈的童年回忆,还承载了几代博罗人对生活甜蜜的希冀。这些年,乘着电商的东风,李晓聪也为博罗凉果开启了直播带货的模式,让这种传统的食物,借助网络的力量,走得更远。博罗凉果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 李晓聪:“博罗凉果也开展了电商各个平台的入驻,也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博罗凉果。也有做一些网络直播带货,还有一些社区团购。现在目前70%都是出口到东南亚,港澳台地区有30%销量,目前主要在广东珠三角这些城市开发比较多。国内的开发力度还相对小一点 。”对于李晓聪来说,保护和传承博罗凉果,不仅是对父亲的敬意,更是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的一份责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独特的美味和情感,让博罗凉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