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法院贵安新区巡回审判点:调解思维贯穿诉讼全流程

天眼新闻 2024-02-06 00:30:12

全面推进贵安新区发展是“省之大计”。为主动适应这个大局,优化司法力量配置提升贵安新区社会治理效能,2020年11月,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对贵安新区直管区内司法案件集中管辖工作的规定》,贵安新区辖区内应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调整由清镇市人民法院集中管辖,全力给新区发展减负赋能。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清镇法院贵安新区巡回审判点应运而生。作为一个全新打造的审判庭驻点,三年来该点紧贴贵安新区发展实际,全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破解人少案多矛盾,主动适应新区民商事矛盾纠纷特点,不断推动调解息讼专业化、调解思维全程化、效能呈现多维化,司法惠民能力连年攀升。

建强力量

调解息讼专业化

“案多人少一直是清镇法院面临的大问题,集中管辖贵安新区案件后,这个矛盾就更突出了。”清镇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厉文华开门见山地说。

正因为如此,贵安巡回审判点最初只能由2名员额法官带领一个小规模办案团队接手。人少并不等于事少。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1年,新区案件占到全院收案总数的16.4%,2022年这一比重上升到24%,2023年则达到近1/3。

经济社会越发展,矛盾纠纷往往越多。贵安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小矛盾小纠纷急剧增长,稍不注意就容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为破解这一矛盾并适应新区民商事纠纷高发的特点,贵安点将目光投向了新时代“枫桥经验”这把金钥匙,在适度增加审判力量抓好案件审判外,着手花大力气打造调解队伍,构建多维度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既解纷于萌芽,又缓解人案矛盾。

清镇法院积极支援贵安点诉前调解力量建设,选派了12名特邀调解员专门执行诉前调解工作,这些人员中有法院的退休法官、律所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也有交警、公务员等各行各业人员,利用自主时间和工余时段承接诉前调解任务。

为进一步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清镇法院还加大政策倾斜和内引外联力度,不断协助贵安点推动调解工作专业化,“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2022年,通过多方对接,贵安点争取到了贵阳市公证处的支持,成功引入公证力量参与诉前调解。该机制运行以来,成功调解贵安新区直管区内案件就超过了200件。

2023年6月,为应对贵安新区营商环境案件数量较大、涉及企业纠纷多发的实际,提高涉企业案件调解的专业性,成功引入中国中小企业调解中心进驻,专门负责调解涉企业案件,截至目前已调解涉企业案件近90件。

为充分调动特邀调解员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出台了《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件补贴》文件,保障调解经费及时落实。

专业的调解队伍和有效的机制设定,贵安新区巡回审判点的诉源治理工作质效显著提升。截至目前,自调解工作开展以来,贵安新区直管区内收案数的80%都进入了诉前调解环节预调,其中成功调解结案1500余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5%以上,法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效彰显”。

宜调尽调

调解思维全程化

1月8日上午,贵安点立案大厅里,两名窗口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帮前来开庭、立案的当事人走流程。临近12点,窗口工作人员尚红琴抽个空告诉记者,一上午收立案材料4件,都是劳务纠纷、合同纠纷等民商事,其中经过窗口的细致讲解,有3件纠纷的当事人同意走诉前调解程序,暂不诉讼。

“综合算下来,来立案的当事人经过立案窗口的建议,有80%左右愿意先选择诉前调解。”尚红琴默算了一下说。按照贵安点的调解流程,立案窗口是第一道分流关卡,一些事实清楚、是非明晰、标的较小的纠纷,都会被建议走诉前调解方式。“每周我们会集中送一次材料到特邀诉调中心去,一次大概有100来件。”

在离立案大厅不到50米,就是贵安新区巡回审判点“民商事案件特邀调解中心”。

中心办公桌上整齐堆码着三大摞案卷材料,调解组组长、清镇市交警队的陈礼学正和两名同事在研究案子,查找联系当事人。“这里有100多件案子,咱们被聘来的12个特邀调解员要想办法在一个月内消化它们。”陈礼学说。

中心的职能就是诉前调解,一个月内调解无果的案子,除非双方当事人愿意延期,否则全部会重走立案程序,进入诉讼环节。

“可以说我们这里就是调解工作的主战场,必须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把矛盾化解在这一环节。”正整理手中案卷的特邀调解员、律师杨猩猩说。

据统计,该中心成立以来,已接手过5000余件案子,其中经过努力成功调解结案的有1400余件,占到1/4。

事实上,中心也并不是调解工作的结束环节。这里初调不成的案子进入诉讼程序后,还将面临“诉中调解”,这一环节的主角,就是员额制法官们。

高雅莉法官打开电脑,上面的数字一目了然:她去年办结案件856件,其中诉中调解结案143件。“拿到案子后,都会首先想到尽量调,这已经成了第一反应。”高雅莉说。

据正在办理履新交接的贵安新区巡回审判点负责人陈玉兰介绍,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贵安点的人员中已逐渐形成“肌肉记忆”,从立案调、诉前调、诉中调,甚至一些案件到了执行环节,“调解思维”贯穿在诉讼全过程中。

“为提高案件在各环节的流转效率,确保诉调对接快登记、快调解、快结案,不拖延、不积压,还专门优化出台了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陈玉兰说。

多效合一

效能呈现多维化

“感谢你们调解,这么短时间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日前,黄先生将一面“释法正义调解公平”锦旗送到贵安巡回审判点。

黄先生是一环境工程公司的负责人,被一检测技术公司拖欠工程款48万余元,起诉时立案人员发现该案事实清楚,于是委派特邀调解员组织调解,很快双方就顺利达成诉前调解协议,节省了大量应诉时间。

在贵安点的工作区域内,这样的锦旗已经有十余面,都表达着当事人对调解办案人员的感激。

“用调解方式,减少当事人往返、无诉讼费用,节约了时间成本费用支出;自愿达成调解,履约率非常高,无后续麻烦;因为是握手言和,双方心结更容易和谐化解。”陈礼学这样小结调解结案的好处。

社会更和谐、群众得实惠。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贵安新区巡回审判点的实践,已呈现出多维化的效果:节约审判资源、极易案结事了、和谐当事双方,是当然的结案首选方式。

换一个视角,还能看见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提高案件关联人群法律意识和素养、推动队伍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巨大能效。

调解过程没有任何强制性,这就要求调解人不仅仅要熟知法律法规,还得熟悉各种规则风俗,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升沟通能力。“调解方式对法律规则的把握和对风险的预见比直接判决要求更高,反推我们必须随时‘补课’。”高雅莉坦言。

“调解中心更像是一个法律实践基地和社会知识深造课堂,听百家言、晓万家事。”陈礼学说,特聘调解人的补助很微薄,大家愿意不辞辛劳来做事,一是靠情怀,二就是看中这里确实非常锻炼人。

调解中心现有的12人中,有5个人都是学法律的年轻人,且正在准备参与法考。去年中心还接纳了5个学法律的大学生跟班实习。“实践基地”名副其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海南 陈景雄

编辑 罗华

二审 程星

三审 田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