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工程?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宇宙天文馆 2024-05-13 11:41:27

随着我国的神舟十六号飞船成功对接天宫空间站,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就连火箭大鳄马斯克也不禁发文感叹:中国航天技术真的强。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此之前,作为老牌报业的《纽约时报》竟然公开宣称:

中国的天宫空间站造价只要80亿美元,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造价要1000亿美元,所以天宫空间站是豆腐渣工程。

此言一出,舆论大哗,要知道《纽约时报》在世界上可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

那么《纽约时报》说的是真的吗?中国天宫空间站造价更低,真的就是豆腐渣工程?

国际空间站为何要花费如此巨大?

要弄清楚《纽约时报》所说的事是事实还是诋毁,我们只要从中美两国的空间站建造的对比上就可以找出答案。

首先,从历史上来说,美国的国际空间站比中国的空间站历史更加悠久。早在1984年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就提出了“自由”航天计划。

里根准备在太空建造一个规模宏大的空间站。

但是当时美国的经济刚刚从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还处于低谷恢复期,建造空间站投资巨大,政府一时间拿不出这笔钱来。

具有科学前瞻性的里根知道,空间站必须要建造。

但是没钱该怎么办呢?思来想去,这个演员总统最后想到了现在时兴的众筹。

他决定以美国先进的航天技术为基础,向各国发出建立国际空间站的要求。

美国出技术又出大部分钱,其他国家只要出小部分钱,到时候这些国家就可以在将自己的宇航员送上空间站,这对于当时一些不能凭一己之力建造空间站,又想往太空发展的国家来说,可谓是好事一件。

但是关于众筹,大家还是处于观望状态,毕竟美国不讲道理不是一次两次,万一给了钱,后面不让上天可怎么办?

所以,这个计划直到里根卸任也没有正式启动。

一直到了1993年,美国拉了一位年轻朋友俄罗斯入伙,并宣布合并了两个国家的空间站,这样国际空间站项目才最终落地。

大家一看,既然俄罗斯也参加了,以后美国反悔也有人带着一起掰手腕,便也纷纷加入。

最后,国际空间站计划总共吸纳了16个国家,其中有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这样的大国,也有荷兰、丹麦、比利时这样的小国家。

中国也想加入,却遭到了美国的拒绝,这也是我们决定独立搞空间站的重要原因。

当时美国预计,将会在项目启动的十年内,建造一座总体积为423吨,长度达108米,宽88米,可以六名宇航员长期停留的的一个巨型国际空间站。

通过换算,这个空间站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当然,造价也不便宜。

最开始,美国的科学家估算,建造这个空间站需要投资500亿美元,按照各国的投资比例,美国需要出资276亿美元,俄罗斯出资30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发射任务主要由美俄这两个拥有先进航天技术的国家来完成。

其他国家则负责把资金缺口补齐,等美俄完成主要发射任务之后,再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发射任务。

1998年,国际空间站项目正式上马,进入第一阶段。

俄罗斯率先发射了第一个控制模块,接着美国也发射了一个控制模块,并在太空成功的和俄罗斯发射的模块成功对接。这个过程大约花费了两年时间。

到了新世纪,美国和俄罗斯通过六年时间,将国际空间站的实验室和居住舱等基本设施对接,国际空间站的雏形开始形成。

2006年,国际空间站正式进入了第三个重要阶段。

欧盟、日本、加拿大这几个拥有发射能力的国家,开始发射空间站组件,在美俄的基础上,扩建了空间站。

同时,第三阶段已经开始进行了频繁的宇航员轮换和补给工作,也就是说,此时各国已经开始从空间站中获得了看得到的好处了。

2011年,国家空间站建造完成,开始正式运营。16个国家开始以合作和成果共享的形式,在空间站上完成一些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

在这十几年的建造过程中,国家空间站的投资由最开始的五百亿美元,逐渐增加到了上千亿美元。

根据美国和俄罗斯公开的财务数据,仅仅是美国一个国家,就在国际空间站这个项目上花费了1311亿美元,俄罗斯则花费了120亿美元。

加上其他各国的投资,国际空间站的造价保守估计在1500亿美元以上。

为何国际空间站耗资巨大?

国际空间站耗资巨大的原因中,固然有货币贬值的因素,不过更重要的是,在项目起步阶段,美国科学家在预测的时候,寄希望于未来的技术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可是没想到,在建造的二十年中,世界空间站建造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发展非常缓慢。

而这个项目又是当时最大的一个空间站项目,没有人做过,科学家的前瞻性预估自然就有所缺失。

并且,由于是十几个国家一起建造,各国的标准和程序各不相同,在合作的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这一千五百亿美元只是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成本,在建成之后,还要支出高额的运营成本来维护空间站的运转。

从2011年正式运营之后,空间站每年大概需要投入二十亿美元来维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本还在不断的上升,到了2020年后,国际空间站的运营成本已经到了30亿美元。

由于外太空的恶劣环境,运营仅仅十年的空间站,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面积设备老化的情况。设备的更新又是一大笔钱。

在空间站使用周期满了之后,空间站也不能说废弃就废弃,还要花费大约10亿美元来使得空间站脱轨。

从投产到运营的十年时间,国际空间站保守估计已经花费了2000亿美元,约等于全球首富马斯克的身价。

可以说搞航天航空,那不是一般的烧钱,那是融钱。

为何中美空间站造价悬殊?

其实,中国官方部门从来没有公布过有关天宫空间站的造价信息。

那么中国天宫空间站造价只需要80亿美元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这个说法,主要是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接受一次采访的时候提出的。

他当时宣称,中国的天宫空间站造价不会超过80亿美元,大概是570亿人民币。

因为天宫空间站还在完善优化阶段,很多项目还没有完全落地,加上一些安全考虑,有关部门没有公布详细的造价数据也是情有可原。

那么为何中国会比美国的国际空间站便宜那么多呢?

这是因为天宫空间站自2021年建设以来,其设计构想更加偏向轻型化。

天宫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试验舱组成,总体构造呈T字型,总重量约为100吨,是美国国际空间站的1/4左右。

在未来,天宫空间站还会继续扩建,增加一个巡天舱段,其中配备有一个核心舱和两个试验舱,届时整个空间站的总重量将会达到180吨。

外形也会从一个T字型转换成一个“干”字型。

不过,即使是最终形态,天宫空间站的体重也只是美国国际空间站的一半左右。

这里需要注意,虽然天宫空间站比较轻,但是并不意味着其实用性和功能会比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小。

天宫空间站的体积目前虽然只是国际空间站的四分之一,但是得益于我国在航天航空技术上的突破,它的功能比国际空间站更多更实用。

比如天宫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体积比国际空间站小,但是功率不相上下。

同时在天宫试验舱内,还有16个专用实验室和7个空间柜。这些设备可以满足11个空间学科的实验需求。在实验能力的产出上,天宫空间站和国际空间中不分伯仲。

另外,天宫空间站还配备有国际空间站没有的伴飞望远镜,它的视野是著名的哈勃望远镜的三百倍,观测效果好效率高。

在动力方面,天宫空间中也比国际空间站更加先进和便宜。天宫空间站的动力系统使用的是霍尔电推,既可以避免消耗的大量燃料,又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运转速度。而国际空间站使用的是相对没那么先进的毒发燃料。每年的成本大概在2.1亿美元左右,燃料成本很高。

同时,根据权威资料看,天宫空间站的维护成本每年大概在4.41亿美元左右,同年相比,天宫的运营费用只有国际空间站的14%。

我国的天宫空间站虽然在体积上比国际空间站小,但是功能和实用性基本上和国际空间站持平,有一些地方甚至更加出色。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航天人员不知疲倦的深耕,使得我国的航天技术突破了世界发展的瓶颈,在天宫空间站上使用了一些太阳能发电、水资源循环、纳材料等最新技术。

这些技术突破极大的降低了成本,而且我国是自主研发,不像国际空间站那样16个国家合作研发,我国可以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在实处。

《纽约时报》之所以在造价上大做文章,是看见不得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突破。

在未来,随着国际空间站设备的老化,太空上很可能只剩下天宫这一个空间站。到那个时候,《纽约时报》回想起这段言论,不知道会有什么滋味。

你觉得我国在未来可以在航天航空领域引领世界吗?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精彩观点。

17 阅读:6105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8:51

    国际空间站是超过10个国家出钱,每个国家不到80亿!

  • 2024-05-13 21:54

    美元值钱,美国说花费万个亿都可能,可以再印刷

  • 2024-05-14 07:18

    中国老百姓月生活费500元够了。美国呢?

  • 2024-05-15 10:29

    3. 加速度人工重力:是通过使航天器或空间站加速运动,产生人工重力的一种方法,当航天器或空间站加速运动时,人身体会感受到增加速度产生的力,从而产生类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加速度人工重力的大小,与增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 2024-05-15 10:29

    网络上有消息说,2021年的一次航天专家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未来有可能,要研发环形载人航天器这个项目。

  • 2024-05-15 10:28

    希望中国能研发出环形载人航天器,产生出离心力,解决在太空中失重、没有人造重力的问题,让航天员待在空间站和宇宙飞船里,就像在大气层以里,待在民航客机里一样,环形载人航天器,可以作为长期有人照料的,有人造重力的空间站,也可以作为把人类,送往更遥远的星球和星系的宇宙飞船,也只有制造出有人造重力的环形载人航天器,才能把人类送上火星,否则载人登陆火星是无法实现的。

  • 2024-05-15 10:28

    中国要想实现载人登陆火星,就必须要解决在太空中的失重问题,从地球发射探测器到火星,单程要飞行半年,往返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航天员的身体在失重的环境中,半年时间像瘫痪一样,到达火星表面,火星那里又没有地面工作人员,航天员跟本无法在火星表面登陆,还得返回地球,航天员在失重的环境中,长达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航天员可能会死亡,环形载人航天器能解决太空中失重问题,中国要载人登陆火星,环形载人航天器非有不可。

  • 2024-05-15 10:29

    科学家现在研究3种人工重力的方法,1. 旋转人工重力:是通过使航天器进行旋转,产生出离心力,制造人工重力的一种方法,当航天器或空间站,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时,人体会感受到离心力,产生类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旋转人工重力的大小,与航天器旋转的半径、角速度以及物体的质量有关。2. 磁场人工重力:是通过利用磁场,对物体施加力的原理,来产生人工重力的一种方法,磁场人工重力的实现,需要利用强大的磁场和特殊的磁性材料,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使物体受到类似地球上重力的作用。

  • 2024-05-15 10:29

    美国曾经在地面,进行过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但是没有成功,美国专家给出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是有重力的,所以在地面进行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很难取得成功,最好是在太空的空间站上,进行这方面的实验,效果会更好一些,环形载人航天器,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产生出离心力,在太空中制造出人造重力。

  • 2024-05-15 10:29

    环形载人航天器,是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不停的旋转,产生出离心力,从而在没有重力的太空环境,制造出人造重力,环形载人航天器的体积规模,必须要达到千米级的规模,才能避免待在里面的航天员,因为航天器的旋转,发生晕厥,环形载人航天器的体积越大,在太空中旋转的速度就可以越慢,既可以产生出离心力,制造出人工重力,又可以避免里面的人发生旋晕,现在最大的太空载人航天器,国际轨道空间站,才达到百米级的规模。

  • 2024-05-15 10:28

    2009年,美国电影(太空运输)。

  • 2024-05-15 10:28

    曾经有航天专家建议,研发一种能够悬停在空中的,叫做磁悬浮飞船的飞行器。

  • 2024-05-15 10:28

    中国可以在天宫空间站上,进行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先用小型装置实验,测算转动的速度和体积的大小,然后再进行大型的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环形载人航天器的体积越大,其转动的速度就会越慢,同样会产生出离心力,制造出人造重力,转动的速度慢,可以避免航天员发生眩晕。

  • 2024-05-15 10:30

    航天科技也要求创新,要有创意!

  • 2024-05-15 00:55

    一个国家贪和16个国家贪的区别。 不过我们是独立的空间站

  • 2024-05-14 17:50

    必须引领

  • 2024-05-14 20:19

    哈勃望远镜好像是装载在国际空间站吧。

  • 2024-05-14 14:47

    美国还收钱,我们收不收钱?

  • 2024-05-15 02:49

    能一样吗?,他们是集资,做小是错,花钱少也是错,我们是小巧玲珑,我们说的算

  • 2024-05-14 13:33

    别的物价是讲利润的,而咋们的空间站是不讲利润的,

  • 2024-05-14 16:40

    国家空间站参加的国家都是出得起大钱的富豪,用起钱来阔绰这不奇怪,主要是不差钱。

  • 2024-05-14 08:06

    无论怎样,中国产品就是物美价廉,诋毁也罢,赞美也罢,中国空间站依然运行,可国际空间站寿归正寝到是真的。

  • 2024-05-13 20:26

    一辆劳斯莱斯一千多万,一辆红旗几十万!

  • 2024-05-14 08:53

    中国国际空间站是中国实力的体现,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

  • 2024-05-14 23:09

    五菱宏光跟梅塞德奔驰,同样是4轮汽车,价格当然不一样

  • 2024-05-14 22:08

    原天宫空间站是用美元建造的,怪不得人民币现在这么不值钱和没有价值了。

宇宙天文馆

简介:宇宙天文馆,不止有宇宙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