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的奇幻漂流:二战中站在轴心国这边的印度,足迹遍布三大洲

战史威锋 2024-02-14 22:22:28

自由印度国旗1943年-1945年

1918年11月11日,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国的失败宣告结束,战败的结果让德国人并不服气,他们认为德国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德国共产党发动政变导致,并将其称为“十一月罪人”。但是无论如何狡辩,失败已经是既定事实,所以“做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只不过付出的代价有些沉重。

由美英法为首的世界三大善人,在经过为期半年的“分赃”大会后,终于制定出了对德国的处罚结果。最终以丧失八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海外殖民地全部归战胜国瓜分;军事上陆军不能超过10万人,海军不能超过1.5万人,禁止德国组建空军;军事工业上不得生产装甲车、坦克、飞机、重机枪,不得参与军事贸易;经济上需要赔偿战争破坏费1320亿马克等14项不平等条约,即《凡尔赛合约》。1919年6月28日德国屈辱的签署了《凡尔赛合约》,为了满足合约的要求,德国上下只能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从合约签订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看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德国人民,那个“落榜美术生”阿道夫·希特勒顿悟了,他突然明白当兵救不了国,只有当元首才能救国,于是开启了他的奋斗,并最终站上了德国政治舞台的巅峰成为德国元首。上台不久后,希特勒就宣布撕毁《凡尔赛合约》,随后1936年收复莱茵兰“特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占领捷克。眼看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英法坐不住了,张伯伦(英国首相)表示“小希,你这样我很难办啊”,希特勒则表示“难办那就别办。”1939年9月,希特勒更是搞出了“内心毫无波兰”,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面对新的世界战争,各个国家可谓是忙的不可开交,有人忙着贩卖军火赚钱,有人忙着学习“法国军礼”,也有人趁乱搞起了民族独立。

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印度的政策历来就是拳头加馒头的策略,和平年代“馒头大的拳头”,战争年代“拳头大的馒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第一天,英国人很自然而然的又一次找到了印度这个“耗材”,表示想和三哥聊聊关于“当耗材”换自治的话题。然而三哥根本就没没功夫搭理英国佬,他们的三大话事人都在忙着各自的事业。睡王甘地每天忙着躺地上搞行为艺术,向全印度推广他的非暴力不合作;前国大党主席钱德拉鲍斯四处漂泊,和法西斯分子关系搞的火热;现任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则是积极组织反英国,反殖民运动,可谓举国上下一片“狼奔豚突群魔乱舞”的景象犹在眼前。

爷们玩的就是行为艺术

英国人看着印度对战争毫不关心,俨然一副摆烂的态度,出于父王的职责,英国人索性代替印度做了决定,自作主张的将印度划入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份子。消息传到印度,尼赫鲁所领导的国大党带头抗议,表示你英国未经印度人允许,就将印度拖入战争,简直太不尊重印度,为了起到表率作用,7个邦的国大党政府官员宣布辞职;之后国大党的精神领袖甘地也带头走上街头,号召印度人民绝食抗议。于是不出意外的,他们被英国人去请去踩缝纫机。

我踩你个妈卖麻花皮的缝纫机

就在甘地等人缝纫机踩的冒烟的时候,国内亲英派的精英份子们开始号召印度人民,要积极响应英国政府的号召,要勇敢的拿起武器反击法西斯,只要我们拿出良好的表现,英国人是会给印度自治权的。最终,在精英的号召下,印度共征召了100万士兵,这些士兵也被当做耗材,分别送往了北非、东南亚和欧洲战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甘心的国大党在8月8日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退出英国决议,然后不出意外又被英国人统一送去踩缝纫机,之后国大党每次的活动最终都以踩缝纫机结束。而国大党前主席钱德拉鲍斯只是坐在缝纫机前,默默的看着这帮虫豸们表演,是时候该我出场了。

钱德拉·鲍斯:1897出生在印度孟加拉邦的一个婆罗门家庭,22岁鲍斯考上了剑桥大学,并且在英国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一份公职工作。此时甘地在印度国内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甘地的呼吁下,大批的印度人辞去公职,拒绝配合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鲍斯也是其中一员。回到印度后,鲍斯加入了国大党,并且迅速展露头角,随着对国大党的深入了解,鲍斯觉得甘地和国大党都不靠谱,鲍斯觉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每天“躺”地上闹独立,玩呢?于是在加入国大党的前5年,鲍斯就只做三件事,1.组织学生运动。2.抨击甘地搞妥协。3.踩缝纫机。

之所以鲍斯会抨击甘地,主要还是两者的政治理念不同,甘地和尼赫鲁追求的并不是印度独立,而是能像加拿大那样,成为英国帝国的一个自治领,对于这种观点,鲍斯一直嗤之以鼻。1928年,国大党高票通过了《尼赫鲁报告》,说要在一年内让印度获得自治领地位,会议上鲍斯勃然大怒,当场反驳尼赫鲁抛弃了印度独立,而且一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让印度摆脱被殖民的命运。这一举动也加剧了他与甘地还有尼赫鲁之间的分歧,所谓一年成为自治领的目标最终也只是黄粱一梦。

1930年1月26日,鲍斯在组织印度人民游行示威的时候,又一次的被警察送去踩缝纫机,一年后鲍斯因身体状况不好,获准去欧洲,在欧洲流亡期间,他写了《印度的奋斗》一书(可以看出他真正崇拜的人是谁),书中除了记载了他早期的政治主张和印度获取独立的途径外,还提出了建立军队,用武力来反对英国殖民者的统治。这让甘地非常的愤怒,觉得他简直不可理喻,无药可救,居然有拿起武器反抗英国殖民者这种荒唐的想法。

尽管甘地反对他的想法,但是绝大多数激进派却非常支持他,1938年,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极高的人格魅力,鲍斯成功当选了国大党主席,成为国大党主席后,鲍斯准备直接给英国人放个大招,他要发动一场覆盖全印度的罢工运动,并且给英国人6个月的最后期限,如果英国人不同意印度独立,就开展全国性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组建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方案也在国大党52次会议上通过。

这样的计划很难让甘地满意,在甘地眼中,这种激进的方案只会把印度带入内战。尼赫鲁虽然也一直在调解二人的关系,但未见成效。在甘地的干涉下,计划始终无法执行。

鲍斯同甘地友好的讨论各自的政治理念

1939年1月,国大党再次大选,选举结果依旧是鲍斯当选,甘地彻底不干了,带头出来反对鲍斯的连任,国大党工作委员会更是集体辞职,表示对鲍斯连任的抗议,最终导致计划流产,而鲍斯也彻底丧失了对国大党的信心,同年4月,鲍斯宣布辞职,6月鲍斯组织“前进集团”,并吸纳了大量国大党激进派成员,正式与国大党分道扬镳。

1940年,鲍斯由于组织反英活动,再次被送去踩缝纫机,在一位狱友的帮助下,他搞到一份意大利护照,1941年鲍斯成功越狱,通过阿富汗前往苏联,希望斯大林能够支持他进行反英大业,但是遭到拒绝。随后,鲍斯又前往德国,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希望和德国结盟反英,希特勒对他的反英行为“很感兴趣”。在希特勒的帮助下,不仅在柏林组建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还将北非战场上俘虏的大批印度战俘送给鲍斯,靠着希特勒的帮助,鲍斯终于有了一只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大约3500多人的“自由印度军团”。希特勒更是出钱出力,派出德军军官训练这支部队,装备都可以比肩德国精锐部队。

威武雄壮的德属印军

1941年6月,这支军队被派往东线战场作战,考虑到印度军团的缘故,于是只给他们安排协助德军防守的任务,进攻的任务就由德国士兵去完成。可是让希特勒想不到的是,装备如此精良的印度军团,战场的表现比意大利人都差,每次战斗还未开始就溃败逃散,碍于脸面,希特勒又没办法苛责,毕竟那是为数不多主动投靠德国纳粹的英属殖民地军队,在政治上有非凡的意义。

迫于无奈,希特勒又将这支军队调往法国,让他们协助德军维持对法国的控制,等他们到达法国后,就开始彻底放飞自我,不仅没有起到维护稳定的作用,反而成了搅屎棍,每天除了酗酒闹事、就是寻欢作乐。维希政府实在是忍无可忍,多次向希特勒告状,要求撤离这支军队,就连和他们一起负责维护的德国士兵都觉得丢人,部分德国军官纷纷提出申请,表示宁可去东线或北非战场也不愿意和这帮虫豸们在一起。

爷们是来享受生活的

恼怒的希特勒只好把他们派往北非,去协助意大利人,眼不见心为静。等这支印度军团到达北非战场后,就连意大利人都瞧不上他们,要求退货。此时德国兵力严重枯竭,隆美尔只好收编了这支部队,安排他们去做后勤工作。1943年12月,隆美尔又将这支部队带去修筑强化“大西洋壁垒”工程,在修筑过程中,得知他们将来要负责在这里防御作战,这支印度军团死活都不愿意,纷纷罢工抗议,最后还是隆美尔亲自出面平息骚乱。

鲍斯亲自指导德国军官训练印度士兵

在之后与盟军的战斗中,这支印度军队的表现依旧像往常一样,躲在德军身后休息聊天,等德军阵亡的差不多了,他们就直接撤出战场,一直到1945年德国正式投降,这支印度军团居然依旧编制完整,装备完好,几乎没有任何损耗,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独一份的存在,没有之一。

热爱学习的三哥士兵研究机枪构造

祸害德国人的同时,鲍斯还心心念念着日本人,1942年日本占领了新加坡,鲍斯又坐着潜艇唱着歌,几番周折后,终于在三个月后抵达东京,并受到东条英机的接见。为了拍日本太君的马屁,鲍斯大肆鼓吹大东亚共荣,和汪伪政府也有过商业互吹,日本太君乐的嘴都笑歪了,东条英机直接大手一挥,将日本在东南亚战场俘虏的印度士兵全都送给了鲍斯。获得这支武装力量后,鲍斯给他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印度国民军,并且划分成了三个步兵师,每个师有一万五千多人,共计五万人,武器装备全部都由日本太君提供。但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民族主义者,鲍斯只不过是在利用一个强盗去攻击另一个强盗而已。

帝国的樱花开了

1944年3月,在经历了瓜岛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后,轴心国逐渐丧失了主动权,日本下达了“乌”号作战计划,命令牟田口廉也进攻印缅边境的英帕尔地区,力求切断盟军同中国的运输补给线,印度国民军也被抽调2.5万人,派往协助“爱兵如子”的牟田口廉也。

英帕尔一带到处都是丛林沼泽,车辆无法正常法行驶。山下奉文曾效仿古德里安,发明了低配版的自行车闪电战,牟田口廉就盯上了世界第一征服者成吉思汗,研发了一套低配版的“成吉思汗战法”,成吉思汗在打仗时会带上牛羊,既能运送物资,食物不足时还能杀了吃肉,于是牟田口廉也发动蝗军,在缅甸村中抓捕动物,共征集了3万头牛,1万只羊,1.2万匹马和1千头大象,就连动物园的猴子都被抓去搬用物资。

太君和它的动物军团

可是令牟田口廉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支动物军团还没走多远,就被英国侦察机发现,将此事汇报给了盟军东南亚总司令蒙巴顿,这位有着八国王位继承权的司令立即下令,让轰炸机起飞,去轰炸这支奇葩的动物军团。动物不像人,不会隐蔽,反而成了活靶子,炸弹一响更是四处逃散,不少蝗军更是被乱跑的动物踩死,仅仅一轮轰炸,动物就跑了个七七八八,大量的枪支弹药,食物药品被动物军团带进了大山深处,最后剩余的食物也只够使用两周。

由于食物紧张,勤俭持家的蝗军准备先将炸死的动物尸体当做口粮,然而印度军队死活不肯吃牛肉,理由是印度教都食素,而且禁止食用牛肉,没有办法,所剩无几的食物也只能优先分配给印度士兵,就这样,仅仅10天的时间,蝗军就被这帮印度士兵吃垮了。只能上报食物短缺,要求补给,牟田口廉也的回复也是很霸气:“日本人自古就是食草民族,你们在如此茂密的丛林里居然还敢报告缺乏食物?”蝗军不敢违抗命令,只好荒野求生,这一下可就苦了印度士兵了,本想跟着太君吃香喝辣,没成想,跟着太君混,三天饿九顿,逃跑的印度士兵也越来越多。

跟着太君混,三天饿九顿

经过千辛万苦,蝗军终于抵达正面战场,日印联军和英印联军正式开启了一场两个阵营三个国家之间的正面较量,英印联军背后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弹药,而日印联军除了少的可怜的弹药,就只剩赖以生存的草根和树皮。战斗开始,英印联军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很不经打,一败再败,看到战报的牟田口也大喜过望,盛赞自己的“成吉思汗战法”,觉得自己成为日本大酱指日可待。然而过远的战线,外加迟迟没有物资补给,很快就消耗光了日印联军仅剩的一点锐气。

5月英帕尔地区迎来雨季,大批日印联军感染了疟疾、伤寒、痢疾,那些被疾病和饥饿折磨的士兵瘦骨嶙峋,每天都有成千成千的士兵倒下,有无法忍受饥饿的蝗军甚至开始吃尸体、吃印度人。饥饿疾病导致大批的印度士兵向英印联军投降,英军第33旅旅长刘易斯·皮尤后来回忆当时俘虏印度士兵的情形时说:“敌军不存在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没有药品,什么都没有,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了野草。”

太君正在展示自己强壮的排骨

1944年7月2日午夜,经东京大本营同意后,日本南方司令部正式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命令。英帕尔战役剩余的日印联军开始大溃败,当英国人沿着铁定公路向钦敦江推进时,他们看到到处都是赤裸的尸体。近10万蝗军,仅有1万逃了回去,饿死病死的蝗军超过5万。而2.5万印度国民军几乎全军覆没,绝大部分病饿而死,即便逃走的下场也不太好,在英国人眼中,这些人就是叛徒,被抓捕后军官直接枪毙,士兵统一送进监狱。

紧接着1945年日本马鹿就投降了,二战宣告结束,印度想要趁火打劫的独立还是没能实现,但是鲍斯的印度国民军却收获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印度人的1.3亿美元捐款,还有大约3万多的印度青年自愿加入国民军。出于担心鲍斯将来会利用手中的力量继续进行印度独立活动,英国提出对印奸鲍斯的指控和通缉,苏联出于对抗西方的考虑,同意鲍斯的政治避难要求,鲍斯趁机携带“复国巨款”,乘坐一架日本运输机从新加坡起飞,欲经过台湾飞往东京,由于日本特务对飞机进行了破坏,原本一切正常的飞机在中国台湾失控坠落,鲍斯受伤,1945年8月19日,鲍斯死于台北一所医院,年仅49岁。

从反法西斯的立场上看,鲍斯先投靠德国,后投靠日本,以此来攻击同盟国政府,这种行为完全称得上战犯,但鲍斯的祖国印度,是一个同盟国的殖民地,在鲍斯看来,日本是将来的侵略者,英国是现在的侵略者,本质上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双方能够打起来,那就是湿婆大神开眼了,作为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鲍斯不可能真喜欢日本马鹿,更不可能相信日本马鹿的大东亚共荣。

早在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他就写文章痛骂日本马鹿贪婪的本性,与甘地要求中国人“用爱去感化侵略者”不同,在这篇文章中鲍斯歌颂了中国抵御入侵的决心与行动,1938年鲍斯担任国大党主席时,还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援助抗战物资,即便投靠日本后,鲍斯也反复告诫部下“日本人不值得信赖,如果在进攻英军的过程中,发现日本想要取代英国人,那么我们随时都要做好同日本人作战的准备。”所以即便到了今天,仍然有无数的印度人热爱鲍斯,崇拜鲍斯。毕竟这位奇幻漂流一生的印度人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只可惜他没能看到印度独立的那一天。

2 阅读:104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