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探文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水族 2024-03-08 07:29:10

近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中央电视一台《农耕探文明》播出。这是浙江省丽水市农业文化遗产继《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作为《农耕探文明》开篇之作之后,又一次隆重登陆央视一台。

青田地处中国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青田先民依山建造梯田,利用稻田养鱼模式在收获稻米的同时也收获了鱼肉,齐全的动植物蛋白满足了营养需求。在相同的技术水平和投入水平下,稻鱼共生模式可以提高稻米产量和经济收入,节约人力,降低成本。稻鱼共生模式是青田先民适应自然环境的农耕智慧体现。

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水稻种植和田鱼养殖,使稻田内的水、杂草、水生动物、昆虫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为田鱼和水稻所利用。在该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和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系统大大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生态互利,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区位于浙江省青田县方山乡,总面积37平方公里。2005年,该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为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我国第一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2年,我国正式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2013年该系统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的方山乡,农民有熏晒田鱼干的传统,逢年过节,请客送礼,视为珍品,形成“尝新饭”、“祭祖祭神”等特色美食和民俗。此外,“鱼灯舞”也成为当地居民欢庆节日的主要节目,甚至登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