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赐死弘时保弘历是因李卫的暗示吗?李卫为何如此?

小岛知风 2024-01-09 09:36:18

在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第三子弘时勾结老八胤禩图谋架空雍正,还派人暗中去谋害下江南的雍正第四子弘历,可以说弘时的所作所为延续了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之争。

雍正在八王议政逼宫事件之后彻底收拾了胤禩一党,最后从被抓起来的隆科多那里知道弘时参与到了其中。这时候雍正对儿子弘时已经起了杀心,但毕竟是亲儿子,雍正在杀与不杀之间犹豫不决,这时候护送弘历回京的两江总督李卫关键时刻提醒了雍正,最终促使雍正下定决心赐死弘时。那么真是李卫的话让雍正下定决心处死亲儿子弘时?李卫又为何如此呢?

其实在这部电视剧中真正懂雍正的人并不多,要说懂雍正的人,智近于妖的谋士邬思道算是一个,十三爷胤祥算是一个,大学士张廷玉算是一个,再一个那就是李卫了。

李卫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叫花子被雍正调教成封疆大吏,还始终深受雍正信任和喜爱,完全就是因为他太懂雍正了,他跟随雍正多年,从来没有触犯过雍正的禁忌。

别看在剧中李卫是个大字不识的人,可他的脑子非常灵光,是属于稍微一点就能透的人,就像与他一起长大的坎儿因背叛雍正被暗中除掉,他在与坎儿曾一起住过的屋子里独自哭泣,邬思道看到之后就提点过他,让他好自为之。

正是这时候起,李卫就明白了四爷雍正是他发迹的根本,如果没有了雍正这个根,他这叶子很快就会枯萎。相比之下文武双全的年羹尧却始终没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最后年羹尧就悲剧了。

当雍正得知弘时暗中派人收买江湖刺客去江南刺杀弘历时,立刻就派了图里琛去江南会合李卫保护弘历,最后刘墨林替弘历当了替死鬼。

李卫一路护送弘历回到京城,雍正召见他的时候就问他知道是谁派人刺杀弘历了吧,应该怎么办。且看李卫是如何回答雍正,只见李卫说道:“主子,奴才什么事都能替您办了,但唯独这件事,奴才不能说。”

从李卫这个回答就能看出来他有多么机敏,要知道这是雍正两个儿子之间关于储位的事情,不管李卫怎么说都有站队的嫌疑,而雍正向来厌恶党争,李卫在这件事上不发表意见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这种事只有雍正自己决断。所以当李卫说完之后,雍正也说道:“朕也知道,这么问是为难你了。”

但是李卫虽然没有明说,后来却给了雍正暗示,李卫在后面吐槽胤禩一党的时候,他婉转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只听他说道:“主子,不是奴才斗胆敢说祖宗的不是,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他明知道八爷他们是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了主子。”

虽然李卫很大胆的吐槽了康熙,但他这些话却说到了雍正的心坎上,要知道雍正继位之后与胤禩一党斗的是身心俱疲,雍正很明白李卫话中的意思就是如果不及早做决断,日后难免还会发生这种事。

所以李卫说完这番话之后,再看剧中雍正的神情,只见他目光一闪,很明显他是被李卫的话触动到了,因此他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管多难,为了新政,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朕不能够把难题再留给后人!”

既然雍正选择了不把难题留给后人,那就代表着弘时必须要死了,所以最终弘时被雍正赐死。

但是要说弘时被赐死的结局是李卫这番话所造成,那又不完全对了,弘时的被赐死的悲剧结局是多方面因素所导致,李卫的这番话充其量是加速了事件发展的过程。

弘时咎由自取非要争夺储位

其实弘时本就不是当皇帝的料,这点上从当初邬思道教导他和弘历就能看出来,邬思道在教他们哥俩读书时,弘时总是耍小聪明跑出去玩,而弘历却是认真的听邬思道的教导,对邬思道所教的理念领悟的很透彻。

所以后来弘历才能在康熙狩猎时惊艳亮相,半路杀出来,获得了本该属于太子胤礽的玉如意,还因此被康熙接入皇宫抚育教导,正是弘历听了邬思道的教诲,才有了这近乎于完美的开局。

弘时虽然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但长大了却还有了争夺储位的心思,而且他的心思很快就被胤禩抓住并无限放大。

在“科场舞弊”案发生后,胤禩在审讯主考官张廷璐时,从张廷璐口中套出了背后主使者是弘时,因此胤禩就当机立断把弘时计算到了对抗雍正的筹码之中,他想利用弘时的野心给雍正捣乱。

胤禩更是直接对弘时说道:“你和八叔我是不同的,八叔当时对很多事情是看不明白的,也没人指点我,所以眼睁睁失去了大好机会。但是你不一样啊,八叔现在是过来人,八叔的失败就是你的本钱,只要你肯振作起来,就绝不会重蹈八叔的覆辙,明白吗?”

后来胤禩又联合了九门提督隆科多以及关外的旗主王爷们搞了一出八王议政逼宫的大戏,最后被胤祥带兵全都收拾了,胤禩和隆科多等人都被抓了起来,成了待宰的羔羊。

雍正为了试探弘时、五子弘昼、三哥胤祉三人谁与胤禩牵扯到关系,他特意安排三人去奉旨查抄胤禩的家产。胤祉那可是老油条,关键时刻直接做壁上观,查抄胤禩家产的时候连门都不进,而弘昼则更绝了,来了一出“活出丧”的荒唐闹剧,连去都不去。

只有弘时看似精明实则糊涂,他欲盖弥彰的擅自做主把胤禩的家人和下人全都发配到边远地区,他怕被暴露出自己曾和胤禩勾结,还暗中派人差点弄死隆科多。正是因为他这些欲盖弥彰的行为,引起了雍正的猜疑,经隆科多交代直接坐实了雍正对他的猜疑。

当然,胤禩玩的也够绝,他在最后还进一步给弘时出谋划策,他告诉弘时:“你有两点不及弘历,第一精明不及弘历;第二狠毒不及弘历。因此,你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抢在他的前面,把他除掉!你若做不到这点,将来你的结局要比八叔还惨!”

这时候的胤禩已经知道自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最后激发弘时争夺储位,让弘时继续给雍正捣乱添堵,这样他就算是输了,雍正也不算赢。

弘时但凡有些自知之明,稍微清醒一点,不听胤禩的话,立刻断了争储的念头,以雍正对他的父子之情,得个善终还是没问题的。

偏偏弘时当时已经被储位冲昏了头脑,他最后果然听取了胤禩的建议,又收买江湖刺客去刺杀到江南办差的弘历,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他最终也获得了老爹雍正赐给的一杯毒酒。

可笑的是弘时直到临死时才知道自己信错了胤禩的话,大喊着“八叔,阿其那”而死。其实他但凡动动脑子早就应该想到,胤禩跟他老爹雍正斗了一辈子,有哪次是赢了,胤禩都赢不了雍正,他还非要听胤禩的话,这不就是不自量力、咎由自取嘛。

胤祥临终前对雍正的忠告

胤祥在临终前就给雍正说过,他从弘时身上看到了胤禩的影子,胤祥的话就是在提醒雍正注意弘时,千万不要让他们这一代人的悲剧继续在下一代弘字辈的人身上上演。

雍正对于胤祥的话当然十分重视,所以他从那时候开始就怀疑弘时,再加上弘时后来欲盖弥彰的操作就彻底暴露了,雍正在审问隆科多之后,彻底证实了弘时与胤禩勾结,这时候雍正内心对弘时就已经有了杀意。

胤禩故意诱唆弘时,逼着雍正赐死弘时

胤禩在终极计划八王议政逼宫失败后,他就彻底没有了翻盘的机会,但是他却故意诱唆弘时去争位,给弘时的夺嫡欲望加把火,这就是他故意为之。

因为胤禩这一辈子都没有赢过雍正,而弘时多少斤两,胤禩心里清楚,他知道弘时肯定最后是要完蛋的,但他拼命鼓动弘时争位,就是为了逼着雍正杀子,所以他在临终前给雍正写的遗书中说道: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云烟。

弘时是胤禩的最后一步棋,也是胤禩最后用来恶心雍正的手段,即便他赢不了雍正,他也不能让雍正太舒服了。

弘历的暗示

弘历对雍正决定赐死弘时也起到了作用,弘历在图里琛和李卫的护送下回到京城,雍正立刻就召见了他。

当弘历见到雍正后,却主动跟雍正说道:“托皇阿玛的庇佑,儿臣平安回来了。请皇阿玛就不要再追究这件事了,皇阿玛圣明!儿臣实不愿因为此事兴起大狱,更不愿因为儿臣使皇阿玛和皇额娘伤心。”

这番话表明了弘历其实是知道谁派人去刺杀他,但是他不想父母为他们兄弟之间的事情为难,所以才说出了这番话向雍正表了态。

紧接着雍正听完这番话后叹了口气,弘历眼看雍正被自己的这番表态说的有些犹豫,赶紧又跟了一句“只是刘墨林可惜了”,弘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提醒雍正,这一次是刘墨林替他死了,万一没有刘墨林呢,那死的人不就是他了。

于是弘历这番话也彻底坚定了雍正要赐死弘时的决心,雍正也会想,这次有刘墨林,那下回没有刘墨林不就该轮到弘历了,所以只有赐死弘时才能保全弘历。

李卫也是为了自保才暗示雍正要处死弘时

李卫对雍正的暗示要处死弘时其实也是出于自保,要知道当初“科场舞弊案”正是李卫捅出来的,而“科场舞弊案”的幕后主使正是弘时,那时候李卫就已经得罪了弘时。

这一次李卫又在江南联合图里琛救了弘历,这等于又是得罪了弘时,李卫连续两次得罪弘时,那么弘时要是不死的话,将来李卫也不会太好过吧。

机敏的李卫当然明白这个问题,所以他就抓住了机会,要知道这可不是他主动向雍正进行暗示,而是雍正先提起来,他属于是被动暗示。因此李卫属于也有为了自保之意才适当的对雍正进行暗示,提醒应该除掉弘时。

写在最后

所以雍正决定处死弘时是多方面的因素,李卫的暗示只是起到了催化作用,雍正向李卫询问,不过是想找人倾诉一下自己的苦闷,寻求一下心里安慰,而雍正可不是轻易就能受人暗示的主,最终决定的权力还在于雍正。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 2024-01-09 13:04

    所以,雍正过早死跟他嗜子后心情打击严重有莫大关系

小岛知风

简介:杂家一枚,爱好摄影、旅游、文学、越野,天南海北都爱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