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忙于权力重构和恢复国力故长时间未再北伐

史海撷英 2024-02-16 11:16:14

青龙二年(234年),秋风五丈原,诸葛孔明壮志未酬身先死。此后,有接近20年的时间,蜀汉没有大举北伐。其间,姜维有过3次北伐,但都兵不满万,与其说是北伐,倒不如说是骚扰。直到嘉平五年(253年),姜维率万人围攻南安狄道,较大规模的北伐才算是“重新启动”。

为什么停下来呢?蜀汉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呢?

蒋琬时期:犹豫不决,虽欲攻,实为守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身负重托,开始执政。

自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至正始七年(246年)蒋琬去世,蒋琬执政12年。蒋琬执政期间,仍有北伐之志,但却一直没有发动。

蒋琬时期,有过两次北伐的企图。

1、景初二年(238年),奉命准备北伐,但最终没有行动

自诸葛亮去世后,魏明帝曹叡似乎“松了一口气”,大兴土木,百姓负担沉重,时有反抗。

景初二年(238年),曹魏令司马懿远征辽东。

刘禅下诏,要蒋琬到汉中准备北伐,并指示:“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然而,实际上,到最后,直到司马懿平定辽东,凯旋而回,蒋琬都没有发兵北伐!

蒋琬

显然,刘禅、蒋琬的方略和诸葛亮时期已经有不同。他们是企图“天下有变”再北伐。但是,刘禅、蒋琬自然是误判了形势。

诸葛亮去世后,魏明帝曹叡似乎“松了一口气”,大兴土木,百姓负担沉重,内部矛盾加深。但是,将此时曹魏的形势与秦末相比较显然是错误的,将辽东公孙渊与陈胜、吴广类比更是南辕北辙。结果,司马懿“去百日,战百日,归百日”,三百天平定公孙渊,风驰电掣,蜀汉始终没有等到机会。

2、换道北伐,但最终无法实施

蒋琬总结诸葛亮北伐效果不佳的教训,认为,诸葛亮北伐路线,道路险阻,运输困难,以至不能成功。“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因此,在费祎、姜维等人的劝说下,蒋琬放弃了这一企图。

最后,蒋琬上书,承认“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暗弱,加婴疾疢,规方无成,夙夜忧惨。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因此,决心将目标改为攻占凉州。

正始七年(246年),蒋琬去世。

蒋琬

总体上,蒋琬主政时期,心有余力不足,多次企图北伐,但都没有实施起来,虽欲攻,实为守。

费祎时期:明确反对大规模北伐

如果说蒋琬是犹豫不决的话,那么,费祎就是态度明确地反对大举北伐了。

费祎对姜维表示:“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因此,费祎执政的7年间,明确奉行防御战略。

当时,姜维向北进攻时,费祎每次都裁制,所分配的兵力不超过万人,严格限制北伐规模。直到费祎去世后,姜维才开始较大规模北伐。

那么,蒋琬、费祎时期,为何对大举北伐不积极呢?不如看看,这二十年蜀汉在忙什么。

蜀汉在忙什么?

这二十年间,蜀汉主要在忙两件大事。

1、权力重构

诸葛亮时期,“政归诸葛,祭则寡人”,诸葛亮大权独揽,丞相府成为蜀汉实际上的权力中心,蜀汉的权力以诸葛亮为中心。

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后,权力自然要重构。

刘禅既不可能再愿意有一个“诸葛亮第二”,又必须要依仗蒋琬、费祎、姜维等人。因此,权力重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来。

刘禅先是让蒋琬“摄政”,但又以费祎为大将军,使二人既共相辅佐,又相互牵制。蒋琬死,“禅乃自摄其政”,刘禅亲自摄政,但仍然继续依仗费祎、姜维。虽然大事都咨费祎断落,但又以姜维为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相互牵制。费祎死后,姜维虽居高位,作为外来降将,在朝廷缺乏根基,对朝政缺乏影响力。

至此,刘禅基本完成了权力重构。

蒋琬

2、安抚

蒋琬以其方整有威重,使因诸葛亮去世而动荡的人心稍定。“众望渐服”。费祎则以宽济而博爱,安抚人心。费祎时期,多次大赦天下,以至于遭到了当时有识之士的非议。“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总之,蒋琬、费祎时期,总体上以“定”、“抚”为主。

了解到蜀汉这二十年在忙什么,自然就知道蜀汉为何这段时间不大举北伐了。

权力重构期间,难以形成统一意见

权力重构时期,蒋琬、费祎,先后占据主要领导人的位置。然而,事实上,蒋琬、费祎、姜维,以及刘禅本人都能对军事决策起重大影响。这个领导班子人数多,而且,内部维系着微妙的平衡。

刘禅

刘禅让蒋琬进驻汉中,联络东吴,伺机北伐。蒋琬在汉中六年,其间,曹叡驾崩,曹爽与司马懿争权,东吴曾发起过四道北伐。然而,六年间,蒋琬并没有发起进攻。随后,蒋琬又提出改变方向的北伐方略,又被费祎、姜维劝阻。后来,姜维要北伐,又被费祎限制规模。

想当年,诸葛亮时期,一切皆是诸葛亮拍板,魏延提出的方略,诸葛亮说否决就否决,没有任何阻力。而这段时间,由于领导班子人数多,关系微妙,对北伐方略迟迟无法统一意见,自然不可能组织起大规模北伐了!

对北伐方略的不同反思

诸葛亮五次北伐,效果不大,对后继者来说,自然是值得反思的了。

领导班子成员对北伐方略的反思却各有不同。

蒋琬的反思是:诸葛亮北伐的方向不对。诸葛亮北伐时期,蒋琬常常留驻后方,负责后勤工作,因此,他对后勤难度的认识是最为直观的。所以,他认为,要改变北伐路线,沿汉水东下!

费祎的反思则更为保守:诸葛亮都不能成功,何况咱们呢?所以,费祎反对大规模用兵。

姜维是军事人才,常年在军队,对蜀汉国内经济压力认识不直接,自己又是凉州人,对凉州事务熟悉,因此,他继承了诸葛亮“断关陇之臂”的思想,算是继承“武侯遗志”,军事方略延续诸葛亮路线。

费祎

由于蒋琬、费祎对诸葛亮北伐的反思,认识到应该有所改变,机械重复诸葛亮时期的北伐意义已经不大。然而,蒋琬、费祎却实在找不到其他更好方法,只能暂停袭来。心有余,力不足呀!

国力已到“临界点”

诸葛亮时期,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常年攻魏,“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人民已经疲敝。

诸葛亮在世时,益州派已经有了“难为汉高,可为周文”的论调。诸葛亮刚去世时,益州派的李邈甚至公开否定诸葛亮的路线。可以说,诸葛亮的连年北伐,蜀汉的运转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果继续加重,就要内部分化、削弱国力了!

因此,蒋琬、费祎,以安定内部为主要任务,也就自然而然了。至于北伐,心有余,力不足呀!

曹魏内部矛盾未引发大乱,无机可趁

刘禅曾试图趁司马懿远征辽东的机会,趁机北伐。然而,曹叡后期虽然大兴土木,百姓疲弊,但魏国并不至于大乱;而司马懿风驰电掣地平定公孙渊,也使刘禅等人期待的机遇没有出现!

此后,曹叡驾崩,曹爽与司马懿明争暗斗。但是,这段时间,曹爽与司马懿的明争暗斗,虽然血雨腥风,但公开搏杀基本限在洛阳之内,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内讧。同时,这段时间的东吴,也因孙权后期“二宫之争”而无暇北进,北伐的规模也不大。所以,这段时间,蜀汉并没有合适的北伐机会。

费祎

到费祎去世前后,魏国内有淮南三叛,数十万大军相互厮杀;外则东吴在诸葛恪等人的影响下,北伐规模加大。到那以后,大举北伐所需要的“多事之秋”才稍稍出现!

蒋琬、费祎时期,蜀汉没有大举北伐。魏大蜀小,时间不利于蜀汉,大家都喘气,魏国恢复会比蜀汉更快,双方力量会更加悬殊。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蜀汉都至少必须要喘一口气了!北伐大业,心有余,力不足呀!

2 阅读:119
评论列表
  • momo 3
    2024-02-16 22:10

    原因很简单,五香猴屡次北伐,锅里空虚民生凋敝,短时间内蜀国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军队进犯魏境:三国演义里对此居然还有描述的,说五香猴末期,不得不对前方军队进行轮换,可知蜀汉之困境窘迫。

  • 2024-03-04 19:25

    诸葛亮北伐几次蜀汉已经没有年轻人打不动了而已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