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牺牲时27岁,毛主席说他的死重于泰山,上将肖华:不死应为元帅

历史门前小个子 2024-01-08 18:02:40

1944年9月5日,时任农场副队长的张思德在煤窑塌方时,将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最终得救,而他本人却是牺牲。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十分感动,挥笔写下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篇经典文章,文章中,毛主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的同志眼里,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上下等级之分,几十年后,直到今天,这篇文章读来仍是一篇令人深为震撼的文章,而随着这篇文章的流传,很多人也知道了张思德,知道了毛主席说他的死是重于泰山。

后来毛主席没有再写过文章,说谁的牺牲是重于泰山,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张思德的死被毛主席称重于泰山,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

陈士榘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首任工程兵司令员,他是从秋收起义就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的将领,他在毛主席身边待过很长时间,是毛主席的爱将。

据陈士榘回忆,他亲耳听到毛主席说过两个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一个是人所周知的张思德,另一个则是曾士峨。

对曾士峨的评价,不止有毛主席,与陈士榘同为上将的肖华,也曾说道:“曾士峨不死,他应该为元帅,曾士峨的牺牲,在红军中震动很大。”

毛主席的高级参谋,黄埔军校第四期排名第一的郭化若说:“曾士峨是最优秀的红军师长。”

曾士峨,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红军将领呢?

1904年,曾士峨出生在湖南益阳的一个中等家庭,他的父亲曾中过武举人,家里有兄妹八个,他排行最小。

少年时期,曾士峨学习很努力,先后读过小学,中学,甚至还考入了县城的信义大学。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上学的人就很少,更别说能上大学的人,所以,可以肯定的说,不管曾士峨在之后参不参加革命,他必定是社会上一个优秀的人才。

而后来曾士峨选择参加革命,这也使得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多了一颗闪耀的星。

21岁那年,曾士峨来到长沙,加入了共产党,后来他考入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学习,这使得曾士峨的履历更为厉害,在当时的革命同志中,像是曾士峨这种能文能武的人,极为稀少。

大革命失败后,曾士峨来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担任了连长。

这个警卫团,是一支完全由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其团长为卢德铭,同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卢德铭得知后,立刻率部前去支援,可他们走到修水时,起义部队已经撤离,卢德铭只好让部队暂时休整,就在这时,上级派人来通知,要卢德铭率部前去参加毛委员领导的秋收起义。

至此,警卫团成为了秋收起义的主力军,也是参加秋收起义,改变了曾士峨的一生。

1927年9月9日起义,毛主席带着起义军打出了自己的名号“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全师下辖3个团,曾士峨时任三团三营参谋长。

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浏阳文家市集合,讨论部队下一步的行军方向,当时起义军师长建议继续攻打大城市,毛主席提出了异议,认为应该让部队前往敌人守备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建立根据地,再图发展。

会议上,毛主席与起义军师长产生了强烈的争吵,关键时刻,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营长伍中豪,以及曾士峨等人坚决支持毛主席,所以,部队奔赴罗霄山脉,成为了定局。

同年9月29日,部队抵达江西永新三湾村,此时的起义队伍已经从最初的5000多人,缩减到了不到千人,毛主席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改编后的队伍下辖7个连,其中,毛主席将最精锐的队伍组成了特务连,特务连的主要任务包括查探敌情,担当警卫等,任务很重,责任很大。

所以,谁来当连长成为了毛主席一个着重思考的问题,此人必须有勇有谋,而且信仰坚定,对党忠诚,思来想去,毛主席选定了曾士峨。

曾士峨在军事上突出,政治上靠谱,信仰也坚定,所以,他成为了最佳人选。

后来部队前往井冈山进发,事实证明,毛主席没有选错人,无论在什么危急时刻,曾士峨总是冲锋在前,不畏牺牲。

部队上了井冈山后,曾士峨成为了毛主席麾下的爱将,他先后当过红军营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

由于曾士峨能力优秀,所以他带出的部队也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军事过硬,在当时的井冈山,曾士峨领导的部队,被称为了“钢军”

毛主席指挥军事战斗时,非常喜欢用曾士峨以及他带领的部队,曾士峨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南征北战,劳苦功高,赢得了诸多同志们的敬佩。

可惜的是,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高兴圩战斗时,曾士峨由于冲锋在前,不幸牺牲,年仅27岁。

曾士峨的牺牲,让毛主席尤其悲痛。

毛主席说:“曾士峨的牺牲是英勇的,是重于泰山。他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牺牲的,他亲自带部队冲锋,改变了战况。”

曾士峨牺牲后,红军总部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向全军发出了号令,号召全军战士们向曾士峨学习。

当时负责油印这个号令的,正是后来的肖华上将,他说:“红军总部发通令号召向个人学习,曾士峨是第一人。”

曾士峨牺牲了,但活着的同志们则继承了他的信仰,继续革命着,前仆后继。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带着一群为建立新中国而做出卓越贡献的同志,以及党外民主人士,走上了天安门。

有一刻,28门礼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是对新中国建立的喜悦,也有中国共产党走过28年风雨征程的欣慰,更多的是对这28年牺牲烈士们的一种怀念。

在我党领导的28年风雨征程中,有成百上千,上万的同志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更多的同志无法见证革命的胜利,但是我们不会忘他们,历史不会忘他们。

16 阅读:7932

历史门前小个子

简介:关注军事和历史,百家荟萃,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