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因许久未见爱将张宗逊,听取报告时,毛主席问:宗逊去哪了

史说新读 2022-09-28 18:34:01

1927年,张宗逊率部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经过三湾改编后,直接护送毛主席上井冈山,参与了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军队建设实践中,张宗逊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他的戎马生涯也一直和毛主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71年,毛主席因许久未见到张宗逊,便在一次听取报告时询问一旁的黄永胜:“张宗逊到哪里去了?”

那么毛主席和张宗逊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些年张宗逊又去了哪里呢?

毛主席的首任卫士长

张宗逊1908年出生在陕西渭南赤水镇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里,1922年在赤水职业学校学习的时候,逐渐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王尚德组织的各种活动。

1924年5月,张宗逊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协助团逐步举办了“平民教育服务团”等群众团体,并在赤水镇附近先后办了十几所平民夜校,让农民有书读。

1925年夏,此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期间,张宗逊也在这一背景下加入国民党,并前往广东报考黄埔军校。第二年2月,他如愿考入黄埔军校,被编入第五期入伍生2团2营5连,在此期间他正式转为共产党员。

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策划了“中山舰事件”。除此之外,蒋介石还要求拥有双重党籍的黄埔生只能选择一种,要么退出国民党,加入共产党;要么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在这一前提下,张宗逊毅然决定退出国民党,并公开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

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开始后,张宗逊跟随部分学生前往东江,执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任务。9月,张宗逊回到黄埔军校,随后升入本科学系,正式编在第四期政治科第二队学习。

1927年4月,张宗逊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第8军3师9团,担任政治指导员办公室干事兼2营政治指导员。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不久后张宗逊所在的新兵营被编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第3营。

9月9日,张宗逊跟随警卫团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参谋。按照当时制定好的起义计划,各团从东向西发起进攻,其目标是夺取长沙。

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敌我双方兵力过于悬殊,再加上起义军指挥员缺乏实战经验。因此起义进展的不是很顺利,部队损失惨重,1团团长卢德铭也不幸牺牲。

在行动过程中,张宗逊率领一连的战士们,在第一团编成内行动,向西进攻的时候,担任先锋;向东撤退的时候,担任后卫。在连续十多天的战斗中,张宗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初步展露出指挥作战和管理部队的才干,也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果断决定放弃夺取长沙的计划,改向东南湘赣边境的山区转移。经过十多天转战,起义军余部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来到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起义军余部在三湾村休整了5天,并对其进行了改编。起义部队从原来的3个团缩编为1个团,下辖1营、3营和1和特务连,共7个战斗连队,大约有1000人。由于部队改编,原本的干部也都降职,张宗逊也被调到特务连担任副连长。

特务连主要任务是保护毛主席和团部的安全,因此张宗逊被任命为副连长后,便带着一个排的兵力专门负责毛主席的贴身警卫任务,他也成为毛主席的首任卫士长。

当毛主席得知张宗逊是陕西渭南人的时候,笑着说:“你来自八百里秦川,是姜太公的老乡呢!姜太公垂钓于渭水嘛!”张宗逊的性格本身就比较内向,所以他听了毛主席的话只是笑了笑。

1927年10月23日,部队突然在大汾镇遭到反动地主武装萧家壁部的袭击。当时十分危险,连长和罗荣桓连忙命令张宗逊带一个排的兵力,护送毛主席离开。

秋收起义结束后,经过几十天的不断行军,毛主席的脚背早已被草鞋磨破了,走路一拐一拐的,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也会被石子硌到。看到毛主席那艰难行走的样子,张宗逊和战士们提出要抬着他走,但毛主席却摆摆手,说:“谢谢大家的好意,我自己能走。”

不过张宗逊坚持要抬,毛主席却坚决不坐,双方僵持不下。最后还是毛主席主动让步,说:“这样吧,你给我找一根竹竿,咱们拄着慢慢走,怎么样?”张宗逊这才点头同意。

事后张宗逊回忆说:“我们认为毛委员是读书人,和我们这些武人不一样,他不擅长行军,但他却能坚持下来,这真的很令人佩服。”

张宗逊除了担负保卫毛主席的职责外,还肩负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收集情报。那时,部队还没有专门的侦察机构,更没有电话、电台等高科技产品,因此外界的情况都是靠收集敌军报纸和打探消息得来的。

这天,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同志带回来几张旧报纸,只见上面刊登着“朱德等人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在广东汕头地区活动”的消息。张宗逊连忙将这一报纸拿给毛主席,毛主席看后十分高兴,当即决定派人前去联络,由此引出半年后的朱毛会师。

1928年4月,朱德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后,张宗逊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的一名连长,成为“我军创世阶段的少数几个连长这一”,甚至一度担任过永新县游击大队的大队长。

从此以后,张宗逊一直跟在毛主席的身边,转战赣南、闽西,在战斗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成长……

张宗逊和彭德怀在长征途中

1934年10月17日,彭德怀奉命率领红三军团,以红4师为先锋部队向赣西南边界前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此时红三军团担负着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和红一军团组成左右两纵队,为中央机关、军委直属单位组成的中央纵队以及军委纵队开路。

红三军团刚出发没多久,就在信丰县城内遭到敌军的阻击。在交战过程中,红4师师长洪超不幸牺牲,刚发兵就损失了先锋主将,这也令彭德怀格外着急。红4师担负着先锋的任务,那么该由谁来接替洪超挑起这副担子呢?

就在彭德怀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他想到了在曾立下战功的红三军团第14师师长张宗逊。在和军团政委杨尚昆商量后,他们联名给中央军委发去电报,请求调张宗逊到红三军团第4师担任师长。

此时的张宗逊刚担任中央纵队的参谋长,在行军途中突然接到调令,尽管有些疑惑,但他还是马不停蹄地赶往红三军团报到。10月29日,张宗逊来到红三军团指挥部,他刚下马,彭德怀就迎上来说:

“你来得正好,前面是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现在不少人都在看着我们红三军团,而我们军团则主要靠红4师。我把军团唯一一个炮兵连配给你,你们一定要周密组织,坚决打过去,为军团开路!”

彭德怀话音刚落,就带着张宗逊到红四师,将他介绍给红四师的其他干部。时任红四师政委的黄克诚主动向张宗逊介绍说:

“我们四师是平江起义后由红5军改编的一支老队伍,能攻善战。以后打仗方面的事情,还请你负责,我视力不是太好,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什么也看不清楚。其他的事,我尽量多管一点,减轻你的负担。”

张宗逊谦虚地说:“我初来乍到,对四师的情况不太了解,以后还请你多多帮忙才是。”

张宗逊了解了四师的大概情况后,随即带领师指挥部人员和各团团长到现场研究突破敌军第二道封锁线的办法。不久后,张宗逊将制定好的作战方案汇报给彭德怀,并获得他的同意。

11月6日,经过周密的部署,张宗逊指挥战士们发起进攻。红四师接连突破了敌军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并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打开了一个大缺口,控制住10多公里宽的湘江江面,为后续部队过江开辟了渡场。

由于红四师等先遣部队挺进得太快,导致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等部队被远远甩在了后边。彭德怀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着急,多次给军委致电,让他们加快速度前进,同时还命令张宗逊指挥各团抢占有利地形,方便接应后续部队。

由于后续部队的行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直到11月27日才赶到渡场,这也导致失去了渡江的最佳时机。最重要的是,蒋介石已经命令由湘粤桂黔四省二十多个师的兵力,组成“追剿军”,从四面八方向渡场扑来,和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红四师在敌人疯狂进攻面前,激战了三天三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成功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成功渡江,但自身却付出伤亡600余人的代价。事后,彭德怀说:“你们打得很好,如果不是你们顶住了敌人,后果不堪设想!我已经向军委提出为你们请功了。”

张宗逊沉痛地说:“功不功无所谓,只是好多同志都牺牲在这里,如果后续部队能够快一点的话,我们也不至于付出这么惨痛的代价。还请你向上级反映,尽快总结教训。”彭德怀重重地点了点头。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中央军委命令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继续分为两个纵队,然后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北部发起进攻。张宗逊率领红四师担任先锋,向西挺进,并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彭德怀命令张宗逊部在遵义城附近担任警戒,并就地休整。

蒋介石发现红军在遵义休整的情况后,当即命令在云贵州的部队向遵义发起进攻。红军则对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主动撤出遵义,大步向后撤退,迷惑敌人,创造战机。经过一个月的游动,对我军有利的战机终于出现了。

2月24日,红军占领贵北桐梓县城后,侦察得知北起桐梓县城,南到遵义纵横100多里的地区内,仅有贵州军阀王家烈所属的三个团驻守,再加上分散比较孤立,因此十分好进攻。

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商量后决定,由彭德怀统一指挥红一、红三军团,发起遵义战役,歼灭王家烈部。回师遵义只有途径娄山关这一条公路,但在娄山关和附近地区却有敌军一个团兵力用于防守。于是,夺占娄山关成为这一战的序幕。

2月25日,彭德怀决定以一部兵力沿着公路假装攻打娄山关,实则命令第10团团长张宗逊率部从公路的右侧穿越山林,向娄山关的侧后方迂回。

张宗逊率部经过一晚上的攀山越岭,终于绕道了娄山关的侧后方,抢占了制高点。守敌发现被我军包围后,连忙放弃此处向遵义逃跑。张宗逊看后连忙率部追击,直到追到遵义城下才放弃,这也为红一、红三军团主力回师遵义,打开了通道。

在接下来和敌人争夺老鸦山的战斗中,张宗逊不小心被敌军的机关枪击中,后因失血过多昏迷。彭德怀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调遣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和细心照顾,张宗逊没多久就苏醒了过来。

见张宗逊苏醒,彭德怀对他说:“真是感谢阎王爷没有收下你,自从撤离中央苏区以来,你身上的担子就没有卸下来过,你辛苦了。但你也要吸取教训,指挥作战不能太靠前,何必进到敌人机枪射程里呢?”

张宗逊苦笑道:“本来想替你分担点,没想到却变成了累赘。”彭德怀安慰道:“你不要这么想,我一定会想办法把你的伤给治好的,我们还要一起战斗呢!”

在彭德怀的关照下,部队抽调五六个体魄强壮的战士,用担架抬着张宗逊行动。但由于张宗逊的伤势太过严重,再加上天天行军打仗,他为了不拖累部队,主动提出要去后方医院治疗。4月上旬,在毛主席的同意下,张宗逊离开红三军团来到中央休养连治疗。

彭德怀和张宗逊在红三军团这个部队里,共同经历了万里长征途中战斗最频繁、最激烈的150多个日日夜夜。两人虽然在作战问题上也有过不同的意见,但他们从未红过脸。战斗激烈的时候,彭德怀多次对别人发脾气,说粗话,但对张宗逊却一直很客气。

此时两人虽然短暂分开了,但却给彼此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信任和友谊,为之后的合作共事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毛主席问黄永胜:张宗逊去哪了?

1937年8月,张宗逊担任八路军358旅旅长。在此期间,他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山西忻口会战中,张宗逊率领战士们深入敌后方,夜袭永兴村,成功歼灭数百名敌军;10月18日,张宗逊在雁门关设下埋伏,歼灭敌军500余人;10月27日,在北上岗伏击敌军骑兵中队,击毙敌军70余人,缴获数十支枪。他领导的这些战斗都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友军的对敌作战。

1938年11月3日,张宗逊为了配合傅作义部“反攻绥、包”战役,他率领358旅在滑石片地区设伏,歼灭敌军大队长以下700余人。1942年2月,指挥部队粉碎日军企图消灭358旅的阴谋,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铁壁合围”,进一步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6年,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败后,为了挽救自己的垂死统治,便将重点进攻放在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上。其目的是击断解放区的左右臂,然后从东西方向夹击华北解放军的主力,阻断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间的联系,逐个击破,最后出关占领东北地区……

在这次计划中,进攻中央所在地延安是蒋介石的重中之重。大敌当前,延安的情况十分危险。毛主席给贺龙发去电报,让他调张宗逊率领的晋绥第一纵队援助陕北。

张宗逊接到命令后当即收拢部队,人员和物资得到补充后,日夜兼程赶赴延安。主力部队于11月底抵达延安以南地区,张宗逊再次承担起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任务。

张宗逊一回到延安就来找毛主席,毛主席亲切地说:“等你们部队都到了之后,我和朱老总要去看看,就是去看望一下同志们,你不要张罗。”

12月7日,晋绥第一纵队全体指战员在延安机场列队,接受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检阅。张宗逊陪毛主席缓步从各旅、团队面前走过,并逐一介绍各旅、团的主要领导干部。毛主席从排头走到排尾,从前排走到后排,从这里足以看出这不是一般的阅兵,而是最高统帅在近距离看望自己的近卫军。

当时延安已经非常寒冷了,但毛主席仍笑容满面,频频向指战员们招手示意,而指战员们也冒着寒风大声喊道:“誓死保卫毛主席!誓死保卫党中央!”这次毛主席和朱老总亲自检阅,也令部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随即转入更加紧张的作战准备中。

在蒋介石的严厉督促下,胡宗南从晋南和豫西向陕甘宁边区周围调集了34个旅的兵力,其兵力远远超过边区兵力的9倍。蒋介石想要直取延安,捣毁中央机关。

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为了方便协调,中央军委决定将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和即将来到的晋绥第二纵队合编为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直接指挥。张宗逊担任西北野战兵团副司令和第一纵队司令,率领战士们和兄弟部队一起作战,担负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任务。

在解放战争中,张宗逊直接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358旅是第一纵队的主力,也是西北野战军的三大主力之一。其中714团6连在1948年宜瓦战中杀出了威风,是闻名全军的硬骨头。

第一纵队在陕北先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七天七夜,最终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三天占领延安的美梦,出色地掩护党中央撤离延安。紧接着,第一纵队为主力又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次作战,三战三捷,立下头等功。

1947年8月的沙家店之战,伏击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整编36师。第一纵队和敌整编36师激战了整整一天,取得沙家店战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陕北的重点进攻,令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处境转危为安,也令西北站场从内线防御转变为内线反攻。

1950年10月,彭德怀赴朝参战后,经毛主席批准,由张宗逊戴笠西北野战军西北军区司令的职务,支持西北战区的工作;1952年10月,毛主席任命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1955年,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

1971年,因许久未见到爱将张宗逊,毛主席在一次听取报告时,询问黄永胜:“张宗逊到哪里去了?”黄永胜没想到毛主席会问张宗逊的情况,便说:“他去济南军区了。”紧接着,张宗逊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没过多久,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的关怀下,张宗逊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部长。1975年2月,军委决定让张宗逊列席军委常委会议。1988年7月,由于早已不在军队,所以张宗逊并没有被授予军衔,但他却被授予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8年9月14日,从井冈山成长起来、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西北野战军的杰出代表张宗逊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江泽民、胡锦涛、李鹏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张宗逊的去世表示哀悼,对其亲属也表示亲切的慰问。

2 阅读:2230
评论列表
  • 2022-10-25 16:04

    百战之将,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