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台湾社会的这一难题,不应在地震后才被看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4 14:05:27

台湾地区加速老龄化的不只是人口,还有住宅。台湾《中国日报》14日刊发报道称,地震频发造成岛内老宅数量快速增加,居住安全亟待改善。据统计,全台逾30年老宅高达483.3万户,2024年底恐将突破500万户,老屋比重超过全台住宅总数一半。

势观君看到,上述数字背后,是一个困扰了台湾社会几十年、仍未得到解决的难题——都市更新,在台湾简称“都更”。

今年4月3日台湾花莲发生强震后,岛内各县市老屋危房受损事故频传,楼梯断裂、梁柱爆开、钢筋裸露、楼体倾斜等险情轮番上演。据台湾土地管理部门统计,花莲、台北、新北、基隆及桃园五县市的房屋勘灾申请就超过800件。岛内舆论再次聚焦“都更”。而台湾民众对于房屋安全的呼吁与企盼,已持续多年。

2016年2月6日,台湾南部发生6.7级地震,台南市维冠金龙大楼倒塌,115人死亡,敲响了台湾房屋安全的警钟。当时“都更”也成为台湾媒体的关注焦点。

当年有岛内专家指出,面对台湾地震频繁且违建密集的情况,应尽快推动“防灾型都更”,呼吁台当局要有“更为积极的作为”。彼时已成为候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也在台媒镜头前大谈“推动大面积公办‘都更’是必然趋势”,承诺上任后将把“都更”列为优先项目。

势观君注意到,此后数年,“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都更2.0”……民进党当局不断创造出与之相关的文宣词汇,博取台媒版面,吸引民众眼球。然而,亮丽的宣传看板挡得住巷子里的老旧楼体,却对楼内的安全隐患没有一丝助益。直到2021年10月高雄城中城大楼的一场大火,烧穿了民进党的文宣,将“都更”停滞不前的真相,赤裸裸地摊在台面上。

从台南维冠金龙大楼倒塌,到高雄城中城大楼恶火,再到花莲震灾中倾斜的大楼,台湾“都更”的迫切性,以一种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方式,一次次被推向台前。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家属的哭喊、民众的呼吁、舆论的关注,民进党当局展现出的仍是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嘴脸。他们在此次震后还在自夸所谓“都更政绩”,吹捧推动危老重建共4200多件。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寻求安全,则是一切的基石。台湾年轻人喜欢说“小确幸”,代表着他们对简单、平凡生活的追求。但无论如何,其处所至少应该足够安全,毕竟没有“小确幸”能够诞生在危楼当中。

势观君由衷希望,一场场的不幸能够警醒台湾地区施政者,让“都更”能在岛内真正推进,让台湾民众能够真正享受幸福而安全的生活。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