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干预老年性疾病,让2.5亿中国老人“老而不衰”

卡森细胞集团 2024-03-26 09:17:19

2019年4月11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消息: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9%。面对日渐紧迫的养老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罕见16次提及“养老”,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推动我国养老健康事业发展。

面对日渐紧迫的养老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罕见16次提及“养老”,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推动我国养老健康事业发展。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减轻老年人的疾病困扰,控制那些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的疾病,最终让老人“老而不衰”。

干细胞改善退行性疾病

衰老衰弱是一种复杂的老年综合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多种因素导致虚弱的发展,包括基因组不稳定性、DNA损伤、表观遗传改变、干细胞衰竭等。这些相互关联的因素综合导致组织稳态的丧失和器官生理功能的下降。

尽管数十年的研究使人们对虚弱的生物学改变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目前还没有获得批准的能够有效减轻或逆转衰老虚弱的药物治疗。迄今为止,临床医生已经尝试了多种干预措施来改善和改变虚弱状态,包括体育锻炼、营养等多学科干预,但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干细胞是能自我复制、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从胚胎发育到生命终止,干细胞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在身体的生长、维修、更新、损伤修复中起着主要作用。

鉴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认为能够改善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如退行性骨关节炎、老年痴呆等)。所以,干细胞被逐渐研究用于治疗各个系统的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骨髓衰竭、肌肉萎缩症、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干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

我国第一例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在医院完成。来自印尼的76岁老人谢喜云患帕金森病十几年,右手三个手指肌肉强直收缩,身体僵硬,吞咽困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几个小时,就能顺利进食,当晚还能轻松地观看电视节目,身体其他症状明显好转。

一项研究将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的悬液通过颈动脉输入10位帕金森病患者体内,患者回输后,行走姿势、震颤程度,自主运动及坐、起运动能力得到提高,不但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的发病进程,而且有效改善受损的脑组织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007年3月-2012年3月合作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患者,于第2周期进行鞘内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均不同程度缓解,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较平稳。结论:短期内即可部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患者UPDRS评分显著改善。

阿尔茨海默病

2020年7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医学研究所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HGF介导临床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功能恢复在衰老加速的阿尔茨海默氏病小鼠模型中”。

研究证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细胞的功能,显著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

干细胞与消化系统疾病

肝硬化

如今国内已有数千例肝硬化患者从间充质干细胞中获益。

研究发现,对照常规治疗患者,22位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生命质量明显提升。

合作医院曹巍博士发现,22位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和检测指标均得到改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干细胞与心血管疾病

心梗

2015年,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结果,治疗组共58位患者接受了18个月的随访,发现治疗组的心肌活力增加、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S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减小。众多临床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心衰2015年7月,在美国“journal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表明:为受损心肌提供干细胞的新方法已经在治疗严重心脏衰竭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这项初步研究中,他们发现将干细胞用于治疗心脏衰竭病人是安全可行的,且在治疗一年后,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都获得了良好改善。

该研究招募了60名严重心脏衰竭的病人,并随机分配其中48名接受干细胞治疗;另外12名维持传统的标准治疗——给予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强心利尿等。一年后,48名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患者心脏的“射血分数”相对另外12名患者都有明显改善!同时试验也证实了干细胞疗法在治疗心脏衰竭领域是安全可行的,并没有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静脉溃疡

2016年,70岁的陈女士因右下肢静脉溃疡引发慢性创面,辗转治疗近9个月都无法愈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付小兵教授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技术,对陈女士的慢性创面进行治疗。55天后,陈女士的伤口完全愈合,治疗效果明显。

干细胞与运动系统疾病

关节炎

合作医院关节外科为60岁的孙大爷进行了胫骨截骨矫形手术,并为其实施了干细胞关节腔注射,不仅解决了困扰孙大爷多年的膝关节骨关节炎,还保住了他的关节。据悉,孙大爷年轻时膝关节受过外伤,造成胫骨近端畸形,这种畸形使膝关节内软骨很早就发生退变。但由于年纪尚轻,他不愿意接受关节置换手术,便四处寻医,最终得到了满意的治疗。

2016年8月,一名骨关节炎患者在经干细胞治疗后,患者骨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关节功能恢复如常,达到预期临床治疗效果。这是全国首例应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是干细胞技术在骨关节炎领域的全新突破。

2017年科研人员采用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玻璃酸钠等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后进行跟踪、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患者无不良反应,膝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较前增大,关节面软骨厚度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2022年7月,韩国首尔研究人员发表在《Stems Cells Translational Medcine》的5年随访研究证实,通过向关节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安全有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结果发现,经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注射后6个月直至随访结束时,膝骨关节疼痛程度更轻且膝骨关节功能状态更好。

干细胞与代谢系统疾病

糖尿病

在干细胞技术之前临床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依赖体外给予胰岛素或药物降低血糖,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和运动。

在我国开展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大多数患者都达到血糖降低,胰岛素减量的效果,部分患者甚至停止用药。与此同时,患者体质增强了,亚健康状态也得到一定程度纠正。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研究人员在无菌条件下,为5位Ⅱ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按3cm×3cm间距于患处多点肌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病变严重者足部按1cm×1cm间距注射,溃疡周围重点注射,治疗后足部疼痛和麻木程度明显减轻,间歇性跛行显著改善,溃疡全部愈合。研究人员向53位II-IV级糖尿病足患者的病肢溃疡部位多点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三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皮肤温度,踝-臂压力指标,皮肤氧张力及跛行距离均有稳定提升。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

合作医院向15位胰背动脉、双肾动脉介入及外周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患者血压、血糖、C 肽值及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在改善舒张压、肾功能方面的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口服缬沙坦+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对照组患者。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免疫原性低、免疫调节等多项独特优点,通过近些年的临床及科研案例表明干细胞在改善多种老年疾病方面均显现出强劲潜力。脑中风、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等这类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已经成为了当今医学的研究热点。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的发展,是攻克这些疾病的新希望。

0 阅读:2

卡森细胞集团

简介:卡森细胞官方账号,原账号(卡森细胞)停用;分享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