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短与喝酒有很大关系?调查分析978万人,得出重要结论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05-17 22:18:04

很多男人有长期喝酒的习惯,高兴了、郁闷了、疲累了都喜欢来几杯。虽说每个人酒量有高低,但都喜欢酒水入喉那种甘醇的感觉。很多人认为,长期酗酒肯定不好,但经常喝2两,应该没啥事。

要知道,随着年龄增大,总感觉嘴淡了,喝酒之后味觉回来了;心烦了喝几口酒,烦恼随着酒气飘走了;喝了几杯小酒,浑身通透,血管仿佛都舒张了,人变得年轻起来。

换句话说,“喝大酒”当然是不好的,能避则避,但经常喝“小酒”,只要不超标,对身体是有益的。有的中老年人振振有词:你看中医都拿酒当药物和药引,喝一点肯定不会有啥事。由此衍生一个著名论断:小酌怡情,大醉伤身。

喝酒是不醉酒没事吗?常喝小酒对健康有多大影响?

我们先搞清“喝大酒”、“喝小酒”之间的区别,喝大酒与小酒的说法,最先起源于宋朝,《宋史》记载,大酒就是现在的蒸馏酒,经历酒曲—蒸酿—发酵的过程,酒精浓度高;小酒就是一种米酒,酿制和发酵周期很短,度数很低。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大酒和小酒的区别主要有两条:

1、酒精度大小,超过35度以上的酒,属于“大酒”,还有55度以上的“烈酒”;小于35度的多是“小酒”。

2、饮酒量多少,以2小杯、或2两为限,不超过就是喝小酒,否则就是喝多了,至于拼酒更是要不得。

随着酒文化盛行,很多地方把2小杯、不超过2两作为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安全范围”,叫: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真的是这样吗?

《欧洲心脏病杂志》刊发研究论文,探讨“喝酒与心脏健康”的关系。该研究从2009年至2016年,历时8年,共978万名志愿者参与,志愿者在参与前均无心脏房颤问题。8年后,确诊房颤的人群里,长期喝酒的人房颤风险明显提升,每周饮酒量每增加1毫升,房颤风险提高2%。

换句话说,如果每天喝“2两”,几年下来心脏不知不觉就受损了。健康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下是正常的,但喝酒会打乱这些规律,不仅脉搏乱了,而且血压高了,结果就是心律失常,慢慢出现房颤。如果患者原本心脏有问题,喝酒无疑雪上加霜。

房颤使心脏不堪其扰,作为人体核心“零部件”,心脏出现问题,对寿命影响是巨大的,临床上极少见心脏不健康的人能长寿。

经常喝小酒,除了增加房颤危险,还有4个直接隐患:

1、容易成瘾。酒精和尼古丁一样,是一种神经成瘾因素,在酒精的长期刺激下,大脑会产生多巴胺,出现轻飘飘和晕乎乎的感觉,久而久之就形成依赖。一旦没有及时用酒精刺激,会浑身不自在,焦虑烦躁,情绪低落。

2、诱发癌症。酒精在2012年被世卫组织重申为“一类致癌物”,临床研究证实,酒精可诱发肝癌、胃癌、肠癌、口腔癌、胰腺癌、肾癌等多种恶性肿瘤,而且可以把健康的肝脏,不经过肝硬化阶段,越级发展为肝癌。

3、消化系统受损。消化系统是酒精入体的通道,对酒精的危害“最先接触”、“大量接收”,会出现消化道炎症、溃疡,甚至胃出血等问题,临床上,常年喝2杯的人,通常胃也是不健康的。

4、大脑提前老化。酒精对大脑的影响不可忽视,最直观感受就是记忆力下降、胡言乱语、思维迟钝等,这是大脑被酒精侵袭的直接证据。其实,酒精是大脑灰质和白质的“克星”,喝酒越多,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大脑受损越明显。

酒精对健康的影响是慢慢渗透、循序渐进的,在978万人参加的长期跟踪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除了证实喝酒是诱发房颤、减寿的直接元凶外,还有4个喝酒等级:

1、“喝大酒”的界定——超过60克,如果每月至少1次大酒,癌症发病的风险约比正常人群高14%。

2、“喝小酒”的界定——20克以内,如果每天都喝小酒,癌症发病率比健康人群高86%左右。

3、喝酒量在20—60克之间,属于有风险的喝酒,次数越多,癌症发病率越高,基本会出现房颤,缩短寿命。

4、安全的饮酒量——滴酒不沾,换句话说,喝酒的安全剂量是“0”。

所以,“小酌怡情、大醉伤身”只说对了一半,大量喝酒肯定不好,但小酒同样会伤身。每天只喝2量,或偶尔来一顿大酒,都会减少寿命,带来各种健康风险。真正安全和科学的是:饮酒有害,滴酒不沾最安全。

1 阅读:1720

李大哥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