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的始祖刘累曾给孔甲养龙,一条龙死亡后担心受罚而逃亡

史海撷英 2024-01-17 16:03:31

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姓之一,刘姓自古以来就可谓人才辈出。秦朝末年,刘邦在争霸的群雄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为汉民族、汉文化赋予了姓名。尽管西汉、东汉、蜀汉、南朝宋等刘姓王朝陆续覆灭,但从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北宋垂帘听政的刘娥,到清朝中期都出任过吏部尚书的刘统勋、刘墉父子,刘姓族人一直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追根溯源,我国历史上首位刘姓名人乃是生活在夏朝的刘累,他也被认为是刘姓的始祖。传说中,刘累精通养龙之术,曾被夏朝第十四代君主孔甲封为“御龙氏”。也正因如此,尊奉刘累为始祖的刘姓宗族便自称“御龙堂”。那么,这位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刘累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刘累大约出生于夏朝第十三代君主廑在位期间,关于他的事迹,《史记・夏本纪》中记载道:“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夏帝孔甲即位之初崇信鬼神,以致诸侯纷纷背叛。此时,一雄一雌两条飞龙从天而降,本就对超自然力量十分敬畏的孔甲当即下令寻找传说中懂得饲龙之术的豢龙氏的后人却没能如愿。不过,一番波折后孔甲还是找到了曾向豢龙氏学过养龙之法的陶唐氏后人刘累。

当时,曾经出过尧帝这位上古领袖的陶唐氏已经没落,作为其家族成员的刘累也只好凭借养龙这一特长为孔甲效力。因为养龙有功,孔甲封刘累为御龙氏,并册封其为豕韦国的国君。然而,或许是由于饲养方式不当,雌龙不久后便一命呜呼,刘累将其尸体做成菜献给了不知情的孔甲吃。又过了一段时间,孔甲突然心血来潮想要看看两条龙生活得怎么样,担心因雌龙之死遭到惩罚的刘累干脆选择了逃亡。

刘累

《左传》的记载与《史记》有着些许不同,根据《左传》的说法,“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另据《元和姓纂》记载,刘累逃到鲁县后留下的后裔于商朝末年建立了唐国。周成王在位期间唐国被灭,刘累的后人迁居到杜,因此被称作“唐杜氏”。周宣王时期杜国也被灭,杜伯之子隰叔投奔晋国,并在晋国当上了士师,他的后代以其官职为氏,便有了士氏。多年后隰叔的曾孙士会当上执政,并被封到范邑,人称“范武子”。后来,士会的后人以封地为氏,这便有了范氏。如此看来,刘累不但本人是刘姓的始祖,其后人还开创了士、范两个姓氏。

众所周知,汉高帝刘邦出身布衣,快四十岁时都还只是个小小亭长。然而,《新唐书》却对自刘累到刘邦相隔一千余年的世系进行了记载,以强调刘邦身上尧帝的血脉。在《新唐书》中,史官首先记载了刘累的名字是来源于其出生时手上有形似“刘累”二字的花纹,随后表示上文提到过在晋国当上执政的士会曾流亡秦国,并在秦国留下一子。“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

刘邦

被留在秦国的士会之子恢复了先祖的姓氏“刘”,此后代代相传,其中十世孙于战国时期在魏国当上了大夫。秦灭魏后,这一支先是被迁徙到大梁,后来又转居沛县,在传承数代后才有了刘邦。由于在《新唐书》之前,关于刘邦的身世从未有过如此清晰的记载,可以推测书中说法并没有太高的可信度。

作为《史记》、《左传》、《竹书纪年》等史料当中都得到明确记载的人物,刘累应当真实存在。至于他所饲养的龙到底为何物已经不得而知,只能根据《左传》中龙来自黄河、汉水这一点猜测其会不会是生活在水中的猛兽,如鳄鱼等。

如今,刘累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的尧山风景名胜区内,相传“尧山”正是因为刘累逃到此处后于山上祭祀先祖尧帝而得名。作为刘姓这一大姓的始祖,刘累的子孙如今已经达到近七千万之众,远远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数,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一切,当初因养死一条雌龙就无奈逃亡的刘累应当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吧。

0 阅读:44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