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斩杀于谦有后悔吗?史料冲突暴露真相,徐有贞石亨都是罪证

读书悟道君 2024-02-28 00:08:27

景泰八年(1457年),被关在南宫近七年的明英宗朱祁镇自由了,史称“夺门之变”。他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而清算的第一人就是于谦。

于谦和大学士王文被投进大牢,罪名是谋逆,应处死刑。为此,王文据理力争,而于谦则笑笑,说这是石亨等人的主意,你申辩有什么用。

判决书送到明英宗那里,英宗说"于谦实有功",杀他有些过意不去,也会给自己背上杀害功臣的骂名,而随后徐有贞一句话,让英宗痛下决心。

徐有贞说,"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

最后,于谦、王文同时被杀,明景帝也离奇死去。

于谦死后,他的儿子及妻子被流放边疆,直到成化初年,儿子于勉才被赦免,之后上疏为父亲申冤,于谦这才得以昭雪。

以上史料出自《明史·于谦传》,其中明英宗与徐有贞的对话,则是出自于谦儿子于冕撰写的《先肃愍公行状》。

但是《先肃愍公行状》所记载的内容,与明代流传至今的诸多史料都有冲突。

在焦竑(万历十七年状元)所著的《国朝献征录》中,"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并非出自徐有贞之口,而是石亨、张軏(yuè)等人说的,另对明英宗所说的"于谦实有功",则完全没有记载。

余闻故老云:英庙持于王狱辞未下,石亨偕张軏面奏曰:“陛下不杀谦等,今日之事何名?”上意遂决。忌嫉之徒乃谓出自公口,冤哉。初犹有知其诬者。——《国朝献征录》

那么《国朝献征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作品呢?这本书成书于万历中叶,是一本人物传记,从大臣到地方官吏,几乎都有记载,时间跨度从洪武至嘉靖,收录十二朝,内容丰富。

作者焦竑是明代著名的史学家,官翰林院修撰,著作甚多。清史学家万斯同等学者在修《明史》时多以此书作为参照。

从此书的内容到作者,都显示这本书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而且作者在书中所撰述的关于斩杀于谦的内容,也并非孤证。

同样,在明人陈建所著述的《皇明从信录》也得到了印证,书中写明“不杀谦等,今日无名’,这句话出自张軏之口,反而产生犹豫的人是徐有贞。

先是于谦等下狱,徐有贞犹豫,张軏言曰:“不杀谦等,今日无名’, 狱遂决。”——明·陈建《皇明从信录》

而且由于谦儿子于冕撰写的《先肃愍公行状》,在其它相关史料中却未提及,反倒成了孤证。

那么,是不是我们可以就此推论,实际上明英宗朱祁镇在杀害于谦这件事上,他从来就没有犹豫过,那就更不会后悔了。

除了上述史料上的冲突,明英宗在诛杀于谦这件事上,也表现得十分反常。

按《明史》记载,明英宗有犹豫,认为于谦有功,害怕自己背上杀害功臣的骂名,但为何徐有贞一句话就让他痛下决心呢?

很简单,在维护个人名誉与保护国家功臣两者之间,他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既然于谦自己都知道石亨等人在玩什么把戏,明英宗又有什么理由不清楚其中的猫腻呢?

而且对于于谦,他也不是第一天才认识的,在发生土木之变前,他们的君臣关系也维持了将近14年的时间,就算他不理朝政,于谦在此期间的表现,他多多少少都是有所耳闻的,不然于谦为什么会被调回京师,出任兵部右侍郎呢?

土木之变,朝堂震动,于谦之死,朝堂同样也不太平。明英宗可能想要的结果是诛灭于谦全族,当时遂溪的教谕(官职名)吾豫就认为,于谦所犯之罪该要灭族,并且由他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也都应该被处死。

但于谦的影响力实在太深远了,在刑部的坚持下,最终维持了原判,不过大将范广、贵州巡抚蒋琳仍由于为于谦所提拔而牵连被杀。

于谦死后,明英宗对他的迫害仍未结束,除了将他的家人流放边疆,还将他的罪名刻板通告全国,而且这个板子一直到成化三年才有人提议毁掉。

就这还没完,明英宗还派人抄了他的家,不过他也被狠狠打脸了。可能他以为明代宗朱祁钰最倚重的大臣,家里应该家财万贯才是,没想到,于谦的家里除了御赐的蟒衣和剑器,竟然再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于谦死后,兵部尚书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接手,结果不到一年就被撤职抄家,家中堆满金银财宝,史载,此时的英宗质问石亨:“未一年败,赃累巨万”,而“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石亨则无言以对。

后来,边防警报不断,英宗发愁,在一旁的恭顺侯吴瑾则说,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盯此。

《明史》载,“英宗亦悔之”,那么英宗是真的后悔了吗?不,他没有后悔。

后期有良臣李贤辅佐,《明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但在李贤使计离散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使三人皆因结党谋逆而死后,明英宗也没有给于谦平反,更没有赦免被判流放戍边的于谦家人。

但是他对葬送江山的罪魁祸首王振,又是招魂而葬,又是立祠刻像。相比之下,对于家国立有最大功勋的柱国重臣于谦,他最终选择了冷眼报恩,冤死不昭。

那么,在历史上自己选择甘愿被打脸的帝王有吗?有,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谏言名臣魏徵死后,因太子叛乱,李世民曾怨恨魏徵,因为牵扯其中的两大人物:侯君集和杜正伦,都是魏徵推荐的,由此,李世民对魏徵产生怀疑。

他下令不仅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徵之子魏叔玉的婚约,还下令推倒了魏徵的墓碑。

后来,太宗亲征高句丽,虽取胜但并未灭掉高句丽,对此太宗后悔不已。此时他又想起了魏徵,感慨的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回师之后,他命人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并重新立起他的墓碑。

上述唐太宗李世民的所作所为,这才叫真正的后悔,而明英宗则什么都没有做,怎么能谈得上“后悔”二字呢?

到明宪宗一朝,宪宗之所以愿为于谦平冤昭雪,并说这是英宗遗诏,不过是父子二人玩了一把帝王心术而已。

小结:

从帝王心术的角度来看,夺门之变时的明英宗,复位后必然要笼络迎立他的“有功之臣”,而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都对于谦恨之入骨,都想借英宗之手除掉他,英宗自然会配合他们。

之后英宗又是抄于谦的家,又是将他的罪状诏告天下,很明显,英宗在掩盖自己的心虚,并企图通过更多的罪名来证实于谦就是一个坏人。

但现实是,他什么也没找到,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坐稳龙椅的明英宗,又将当年的“有功之臣”给杀了。

明英宗的这波操作,史料中也不乏案例,雍正诛杀年羹尧和隆科多,不也是这么干的吗?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封建社会,帝王心术无解。

16 阅读:8426
评论列表
  • 嫖圣 22
    2024-02-28 14:27

    所以大明必亡!谁救大明,谁忠于大明,谁勤王,皇帝就杀谁。

  • 2024-02-28 23:33

    英宗又不是傻子,该杀谁该贬谁门儿清,为什么这么褒奖王振,是要证明当初御驾亲征的正义性。

    在2012来临之前消失在风中 回复:
    后面一溜皇帝全继承了他甩锅的特点。特别崇祯,为了甩锅把能臣猛将全杀完了
    泡泡 回复:
    关键他没办法改历史[打脸]最垃圾的皇帝之一
  • 2024-03-12 09:36

    可能也不想杀,可能也知道他是个大大的忠臣,但是不杀就没有复辟的理由,只有于谦错了,杀了他,复辟才是正当的,才是拨乱发正。

  • 2024-02-28 18:00

    说得好,杀于谦就是英宗的意思,还假模假样地说是别人的主意。

  • 2024-03-11 22:19

    弘治皇帝勤政宽仁可惜在位时间太短了。

  • QQ 9
    2024-03-24 20:50

    有什么好后悔的,这是政变,你以为过家家呢。既然是政变,那总得有个口号啊,总得有人背锅啊,如汉景帝七王之乱、永乐大帝的清君侧。

  • 2024-02-28 15:41

    一个受尽景泰帝宠信,却任由夺门之变发生的“大忠臣”……换你上位,你能留他性命?你能比景泰帝对他更好吗?他死定了!不死不能安帝王之心。

    在2012来临之前消失在风中 回复:
    其实是文官集团突然得到空前的权利不知所措了。到明中后期,文官集团拿捏皇帝不是手拿把掐,有没有后代都是小事,死的莫名其妙的都好几个
    asd飞 回复:
    你在鬼扯啥呢?姓朱的宗室一抓一大把默许啥?就是骑墙骑崩了而已
  • 2024-02-28 16:34

    夺门之变后,禽兽在位,明确实已亡。

  • 2024-03-10 20:35

    土木堡乌云密布,疑点重重!不要低估了留学生的判断力。于谦夺了武将的兵权,开了文官做兵部尚书的先河,加上留学生很反感文官……你就知道,留学生为何坚决要杀于谦了!

    用户10xxx91 回复:
    于谦开了文官当兵部尚书的先河!?有读过历史吗?
    128√e980 回复:
    但凡你能多看两行历史你都不致于这么无知,整个亲征北伐的前因过程你是一点不知,哪怕就是结果你也就看个土木堡一役,其他的你是啥也不管
  • 2024-03-13 03:02

    自古以来受俘皇帝不该回,费劲心思迎回多毒瘤。

    蓝天 回复:
    刘邦呢?
  • 2024-03-08 12:09

    英宗之后有明一代在也无纯臣,像于谦这样的人想要活只能做曹操

  • 2024-04-27 11:20

    朱元璋家族被治下人民群众种族灭绝使乃自作孽不可活。

  • 2024-02-28 16:50

    杀了个于尚书,结束了明朝皇权和士大夫阶层之间合作的蜜月期。英宗复辟至思宗煤山自杀,来自江浙的朝臣结党掣肘朝政,内耗使得大明日益削弱。

  • 2024-03-22 19:06

    明朝实亡于朱祁镇这蠢货

  • ken 6
    2024-04-29 14:34

    你们大概忘了明朝皇帝活着的时候是不能认错的,例如朱允炆逼死湘王,上个恶谥给朱柏!严世蕃认罪残害杨继盛,徐玠修改罪名把嘉靖帝摘出来,崇祯想和满清议和,消息泄露,把负责人砍了背锅!

  • 2024-03-01 18:00

    这朱祁镇在历代帝王里,绝对是倒数的玩意 还好儿子够猛

    拖肥 回复:
    成化么?太平皇帝,不知道猛在哪里,我觉得最猛的就是纳万贵妃了[得瑟]
  • 2024-04-29 21:41

    朱祁镇居然叫英宗。这货混蛋的一塌糊涂。

  • 2024-03-25 07:53

    满清统治者对文人的态度就知道明朝文人的可恶!清初汉八旗在江南屠城更凶残!肯定是有原因的。

  • 2024-03-25 10:59

    大明亡于朱祁镇

  • 2024-05-03 23:35

    从景泰帝也一样想杀于谦,就知道于谦死得绝不冤枉!!

  • 2024-03-26 09:41

    明史中太多不可信服的记载,真实性确实让人无语,特别是关于东林党人的

  • 2024-02-28 14:40

    大明前几代皇帝都还不错的(朱允炆除外),宣宗之后也就景泰帝稍微能看,其他要么不上朝,要么早逝,大权旁落于文官和宦官,后期皇帝即使有心也无力了!

    用户11xxx26 回复:
    宦官没权的,是皇帝用来制衡文官的,九千岁不还是说杀就杀了。至于大权旁落文官手上的罪魁祸首就是于谦,所以说于谦是死的一点都不冤!!
    用户11xxx26 回复:
    朱佑樘和万历是一个档次,也就比朱允文和堡宗强一点,你查查他在位上都干了些什么就知道了,史书上的评价完全是他损坏朝庭的利益和文官换来的,最后坑了自己儿子还害的自己绝了后!!
  • 2024-03-03 18:01

    景泰皇帝比他哥强得多!朱祁镇就是个没有是非观而且死不认错的废材!

    ࿐ཉི༗࿆寡人好色 ༗࿆ཉི࿐ 回复: 拖肥
    朱棣和嘉靖都是过了60的,朱祈钰一月病重数日不朝一月十六夺门之变,朱祈钰被断了医药扛到三月十四,可见要命的不是病而是朱祈镇。于谦对皇帝都见死不救,说到底是他自己怕事,不是谁坑了他,而是他自己坑的自己,也可以说是朱祈钰信错了人,政变之前朱祈钰委托于谦,不说他出不出手,哪怕能提前发现并告知朱祈钰都能有个准备,但是于谦什么都没做到
    拖肥 回复:
    是有儿子啊,不是死了么,当时那种情况,自己重病,还不立太子,难怪徐有贞他们起了贰心,他就算立了成化,至少还能得善终,也不至于坑了于谦。另外明朝皇帝寿命都不长,除了朱元璋,没人活过六十。
  • 2024-03-26 21:51

    该死,墙头草,一朝天子一朝臣

  • 2024-04-29 22:31

    孝宗,这个孝字好,说的明白,皇帝吗,一般无父无母,那孝从何而来呢?无非就是榨干底层,孝敬官员集团。所以他儿子就不孝了,就坠湖了,就治不好死球了。

  • 2024-04-30 22:01

    石亨,在禁军边军里影响力很大;曹吉祥,管领御马监。如果朱祁镇说不,那下一个死的就是他朱祁镇。为了对付石亨,小火慢炖了好几年才成功,很多事没有键盘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反正从没有一个被俘虏的皇帝混的那么好,人家都愿意倒贴妹子。如果这都不能说明朱祁镇是有其长处的,那应该怎么解释呢?土木堡本身就存在诸多疑点,就比如说,朱祁镇亲征没问题,为什么会带上那么一大堆部臣?又为什么仅仅在宣布亲征后几天就出兵了?为什么当晚才到紫金山就营啸?为什么张辅诡异的始终沉默不发一言?

    彩色糖果纸 回复:
    这还不明白吗,都是为了家族,那些文官才一起赴死,真以为世家没有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只是换个名字罢了
  • 2024-05-01 19:38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 2024-03-22 17:24

    又黑我土木堡留学生[笑着哭]

  • 2024-03-25 09:02

    以叫门天子的心理素质咋可能犹豫,就算犹豫也是怕民怨沸腾而不是不该杀忠臣

  • 2024-03-26 11:46

    明阴宗

  • 2024-04-30 23:31

    亢死明期武勋集团的幕后大黑手,明朝从此以后进入文官治国!!!明,亡于于谦!!(亡战,必死!!!)

  • 2024-05-30 15:59

    不是于谦北京保卫战,说不定明朝不灭,也会失去北京?

  • [点赞]

  • 2024-05-01 17:19

    从历史来看,被冠以谋逆罪名的,无不被诛族,现在于谦的家人只被流放,说明留学生也知道于谦有功,杀于谦只是为了安抚夺门子变的功臣。朱家的后代智商都不低

  • 2024-05-10 15:33

    杀于谦是因为要把一些罪责推到于谦身上。还有当时支持朱祁镇的一些官员想于谦死。除了这些还有就是于谦不忠于朱祁镇,于谦忠的是国家是天下百姓

  • 2024-05-01 07:35

    一切都是朱瞻基的错,因为宠爱英宗母亲孙氏而立此子为太子,不然也没后面这么多事情,包括土木堡之变。

    蓝天 回复:
    朱瞻基就两个儿子不立朱祁镇立谁?胡皇后貌似跟朱瞻基二叔有勾搭,只是废皇后没杀她娘俩都是开恩了。
    花妙儿 回复: 蓝天
    把那《大明风华》当历史?[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3-02 16:17

    皇权和士权之争贯穿明始终,不要说什么大义

  • 2024-04-29 08:50

    叫门皇帝,当时就该自杀

    雨天 回复:
    他但凡有崇祯那么有骨气就不会这样

读书悟道君

简介: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