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震惊!宗馥莉成被告,竟然是家族内部的“对手”?】 谁才是娃哈哈的主人?宗馥莉

【震惊!宗馥莉成被告,竟然是家族内部的“对手”?】 谁才是娃哈哈的主人?宗馥莉叔叔:她不够厚道 近日,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家族“内战”在娃哈哈集团上演:宗馥莉,曾经的“掌门人”,竟然成为了案件的被告!更令人震惊的是,起诉她的人,竟然是自己的亲人——宗庆后弟弟、宗泽后。 在接受财经无忌的独家采访时,宗泽后直言不讳:“我觉得宗馥莉的心胸太狭窄,缺乏应有的宽容。”这番话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难道家族的财富,真的会变成兄弟之间的“战场”? 目前,已有三位被确认是宗馥莉“同父异母的弟妹”,他们通过律师在香港法院提起诉讼,意图冻结她在汇丰银行的18亿美元资产,还追索父亲遗留下的21亿美元“信托基金”。从时间线来看,这似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击——此前,宗馥莉曾关闭多家涉及他们和母亲的企业,还在加快“娃哈哈系”宏胜集团的扩展速度。 宗泽后作为家族长辈,坦言:“既然继承了父亲的全部遗产,为什么不能多一些宽容?他们也是父亲遗产的一部分。”他更是直言不讳:“她试图将父亲的财富据为己有,这样的行为令人难以接受。”不少网友留言:“家族的恩怨,竟然演变成了如此激烈的法律战,真令人唏嘘。” 他回忆起父亲临终的嘱托:“要低调,要行善。”但现实似乎完全相反——有人指责宗馥莉“自我太强”,“六亲不认”。这背后,隐藏着比表面更复杂的家族利益角逐。 值得注意的是,持股46%的杭州国资,依然是娃哈哈集团的最大股东。这意味着,虽然娃哈哈看似是宗家的家族企业,但实际上,国有资本仍掌握着绝对的控制权。为何国资对这场纷争保持沉默?答案或许在于,他们并非不愿发声,而是“不能”。 【娃哈哈的“多重身份”】 今年2月,杭州国资罕见地对娃哈哈集团的运营进行干预。据报道,宗馥莉曾试图将“娃哈哈”品牌下的387个商标,从娃哈哈集团转移到自己控制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被国资以大股东身份阻止。知情人士透露,这次商标转移没有经过股东会或董事会批准,也未与国有股东沟通,若成功,后果难以预料。 为何一份商标转让会引发如此激烈的反应?原因在于,20年前的企业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回溯到2000年,娃哈哈完成国企改制,宗庆后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而杭州国资则持有超过46%的股份。获得控股权后,娃哈哈建立了多个独立的投资平台,遍布全国,虽然业绩持续增长,但“娃哈哈系”投资的公司中,绝大部分已不在集团控制范围内。 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国资持有的娃哈哈集团资产仅占“娃哈哈系”总资产的15.67%,利润分配更是微乎其微。这意味着,核心资产和利润,实际上掌握在“娃哈哈系”外的公司手中。宗馥莉试图将核心商标资产转移,或许会打破杭州国资的“平衡”。 【家族纷争的前世今生】 早在2009年,法国达能曾指责娃哈哈绕过合资企业,获得本应属于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双方最终和解。而这场“商标之争”,或许也是宗馥莉学习的“教训”。律师钱卫清透露,经过13年的合资,宗庆后逐渐掌握了娃哈哈的控制权,管理和营销权一直由他把控。 【国资的“底牌”与利益分配】 杭州国资持股46%,但其利润份额却仅占净利润的0.39%。这让外界疑惑:宗庆后在企业经营上的贡献毋庸置疑,但国资的回报为何如此微薄?有人评论:“宗庆后用自己的努力打造了娃哈哈帝国,而国资似乎只是‘看客’。”实际上,早在企业成立之初,国资虽然没有直接出资,但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曾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只是利润几乎没有分红,而是通过“资金往来”每年获益数亿元。 【宗馥莉的“宏胜战略”】 如今,宗馥莉试图复制宗庆后的路径,将“宏胜系”作为新平台,扩大利润外流。数据显示,娃哈哈81个生产基地中,超过一半已归属于“宏胜系”,涉及广东、郑州、拉萨等地。近期“今麦郎代工事件”也被视为宗馥莉利润转移的“试水”。 面对这些变局,杭州国资是否会继续“沉默”?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今年,他们再次阻止了商标转让,试图用一份“历史协议”将商标归还宏胜集团,但被拒绝。这些动作,或许暗藏着更深的“布局”。 【未来谁才是真正的掌控者?】 “娃哈哈”这个品牌,早已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饮料企业,而成为一场家族、国资、市场的复杂博弈。宗庆后曾强调:“做大蛋糕,让更多人受益。”但如今,似乎变成了“谁控制了蛋糕,谁就掌握了未来”。 宗泽后坦言:“娃哈哈目前面临产品老化、渠道瓶颈和人员流失三大难题。”他还表示:“如果国有股愿意收购股份,我愿意共同努力,让娃哈哈重新焕发青春。” 这场权力的角逐,或许还远未结束,真正的赢家,还要看谁能在这场“家族大戏”中,找到突破的钥匙。宗庆馥莉 娃哈哈宗馥 宗馥莉全家福 娃哈哈家族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