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64年,伟人得知奇袭白虎团的英雄排长从朝鲜战场归来已11年,却依然只是副连长

1964年,伟人得知奇袭白虎团的英雄排长从朝鲜战场归来已11年,却依然只是副连长,还被迫转业地方,听到这个消息后,伟人脸色一沉,质问道:“这么多年了,怎么才升了一级?” 这位战士叫杨育才,1953年金城战役时,他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排长。那天夜里,他带着12名战士,换上敌军军装,揣着冲锋枪,借着月光摸向“白虎团”团部 你能想象吗?那会儿的“白虎团”,是美军精心武装的南朝鲜王牌部队,团部不仅有重兵把守,周围还布着三层铁丝网、两道战壕,暗堡里的机枪整夜对着外围,连只兔子想溜进去都难。 杨育才他们13个人,除了冲锋枪,就带了几颗手榴弹和一把剪刀——剪刀是用来剪铁丝网的。出发前,他盯着战士们的眼睛说:“咱不是去拼命,是去端窝。记住,少开枪,靠脑子。” 真就靠脑子。过第一道铁丝网时,前头的战士刚剪了两根,就听见暗堡里传来问话。杨育才压低嗓子,用学了半宿的朝鲜话吼回去:“自己人!查岗的!”对方没再吭声。等摸过第二道战壕,迎面撞上两个巡逻兵,他使个眼色,身后两个战士上去就捂住对方的嘴,拖到暗处捆了——全程没响一声。 最险的是快到团部帐篷时,一个敌军参谋模样的人打着电筒走过来,照到他们的军装,皱眉问:“哪个营的?口令!”杨育才心里咯噔一下,那会儿的口令是两小时一换,他们抓的巡逻兵只知道上一班的。 他没慌,反倒挺胸骂道:“瞎眼了?刚从师部来,口令改了不知道?”对方被他的气势唬住,嘟囔着让开了路。 掀帐篷帘子的瞬间,里面正开着会,满桌子的地图和酒瓶。杨育才一挥手,战士们的手榴弹全扔了进去,紧接着冲锋枪扫了一梭子。 等硝烟散了,桌上的“白虎团”团旗还飘着,团长和几个美军顾问已经倒在地上。这一仗,他们13个人没伤一个,端了团部,还缴获了那面后来送进军事博物馆的团旗。 回国后,杨育才成了英雄,可他不爱提这些。部队里评功,他总把名额让给新兵;提干考核,他说自己文化低,让给有文化的同志。 11年里,他一门心思带新兵练侦察,教他们怎么在铁丝网下匍匐,怎么用几句方言糊弄敌人。有人劝他:“你是特等功,该争取的得争取。”他总笑:“穿这身军装,能看着兵练得好,比啥都强。” 直到1964年,有人把这事儿捅到了伟人那里。伟人听完火了:“英雄就得有英雄的待遇!让他转业?谁的主意?”没多久,杨育才不仅留在了部队,还被提拔为营长。后来有人问他,11年副连长,委屈不?他还是那句话:“咱当兵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了打仗能赢,国家能安。” 想想也是,那些在战场上敢用13个人端敌人团部的人,心里装的从来不是自己的军衔。他们记挂的,是战壕里一起啃过干粮的兄弟,是后方等着安宁的百姓。这样的人,就算11年不升职,也是咱心里的真英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