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咱们过剩的产品?我想说,其实古巴跟朝鲜一样,也是纯纯的无赖;跟印度一类的国家做生意,要做好对方只付定金,不付尾款的准备;跟古巴、朝鲜做生意,他们别说付钱了,能把车皮还给你就不错了。 2010年,宇通客车签下了一笔大单。这笔价值1.84亿美元的合同,让两千多台客车驶向古巴,占据了当地几乎全部的市场。 项目被誉为中国制造的骄傲,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报道,领导们的视察,更让这个合作看起来前途无量。 可古巴政府始终没有支付这笔巨额款项,最终这1.84亿美元的账单落在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肩上,交易才勉强画上句号。 这笔交易的背后,是一套特殊的信用机制,2010年的中古经济会议为它铺平了道路。 中国提供了贷款和信用保险额度,让企业敢于放心大胆地和古巴做生意。 有了这层保障,宇通才敢在没收到全款的情况下,把客车一批批运过去。 但信用额度不是无限的,当这张保护网被用光,中资企业开始重新掂量风险。很快多数企业选择了撤退,两国贸易额从2010年的18亿美元,跌到2023年的8.62亿美元。 没了生意,双方开始想别的办法来解决债务,蔗糖出口成了一个新点子。 古巴承诺每年拿出四十万吨蔗糖,换取债务的减免,听起来是个不错的计划。可到了23/24榨糖季,古巴的蔗糖产量只有三十万吨,连自己用都不够,合同只能作废。 2006年,双方启动了一个留学项目,让中国学生去古巴学医。学生们的学费本该用来抵债,可没过两年,古巴的经济雪崩让这个计划泡了汤。 2008年,粮食短缺让留学生连饭都吃不上,大使馆得掏钱补贴每人每月两百欧元。 更糟的是,燃料没了,公交停了,老师没法上课,高年级学生只能临时教低年级。 家长们急了,联名反映情况,教育部最后出面,把学生接回国,安排到国内大学继续读书。 这个项目彻底停摆,债务问题还是没解决,合作的气氛也越来越沉重。 当生意和抵债都走不通,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更严峻的地步,中国开始直接送粮食。古巴的粮食危机已经到了危急关头,第一批救援物资甚至是用飞机空运过去的。 可粮食到了港口,却堆了一个多星期,因为古巴没油,卡车根本开不动。 这一幕让人无奈,救命的粮食就在眼前,却送不到需要的人手里。 古巴的问题已经不只是缺钱,而是连最基本的运输和能源都瘫痪了。 更重要的是,古巴的债务问题并不只针对中国,它欠的账几乎遍布全世界。 俄罗斯曾被欠了三百多亿美元,后来直接一笔勾销,不再追究。 十四个发达国家组成的债权团,也被欠了111亿美元,经过谈判免掉了85亿。剩下的26亿美元,古巴得在2033年前分批还清,目前已经还了大约六千万美元。 古巴的经济困境,远不只是钱的问题,它的资源匮乏、基础建设崩塌,才是症结所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