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朝鲜战争停战协议达成,李承晚却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还擅自扣押了27000名中朝战俘,毛主席得知后大怒:“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盛夏,朝鲜战场的硝烟已经持续三年,经过无数次交锋和谈判,中美朝三方终于在板门店就停战协议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签字时间也已敲定。 就在这一切看似尘埃落定之际,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突然发动了一场政治风暴,他公然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悍然以“就地释放”为名,擅自扣押了27000名原定遣返的中朝战俘。 这些战俘并未获得自由,而是被重新编入韩军阵营,押送进军营之中,这一举动不但违背了停战协议的核心精神,也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英美等国都对李承晚的行径表示不满。 联合国军内部一片混乱,英军指挥官对南朝鲜的背信行为嗤之以鼻,甚至有英方高层扬言要撤除李承晚的职务。 而美国则陷入了两难境地,既要维持其在半岛上的政治布局,又不得不面对南朝鲜这一“盟友”的不受控局面。 北京中南海的灯光彻夜未熄,毛泽东迅速作出决断,命令推迟停战协议签字,并要求志愿军对南朝鲜军发动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打击,彻底粉碎其破坏停战进程的幻想。 他将目光投向朝鲜中部的金城,这里山岭起伏,地势险要,是南朝鲜军重要的防御节点。 志愿军第20兵团奉命担任主攻任务,部队迅速完成集结,五个军的兵力如箭在弦,分别从东、中、西三线展开部署。 夜幕降临,炮兵阵地悄然架设完成,弹药堆叠如山,各型火炮整齐排列,从轻型山炮到重型榴弹炮一应俱全,为确保奇袭效果,志愿军官兵严守战术保密,夜间行军时不点一盏灯,不发一声响,只靠星光辨路。 7月13日深夜,金城方向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轰鸣,1100多门火炮同时开火,仅半小时内倾泻1900吨炮弹,密集的火力像骤雨般覆盖敌军阵地,阵地一线火光冲天,震耳欲聋。 炮弹落点精准,将敌方地堡、壕沟、指挥所一一摧毁,山谷被炸得烟尘翻滚,连月光都无法穿透,南朝鲜军的前沿阵地在巨大的冲击中瞬间崩塌,士兵惊慌失措,指挥链断裂,各部队陷入混乱状态。 随后,志愿军步兵以迅雷之势展开地面突击,从五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特战小队提前深入敌后,切断敌军通讯线路与补给通道,打乱其增援部署。 一支小分队突破重重防线,摸至南朝鲜“白虎团”团部,将其摧毁并缴获绣有虎头的军旗,这面象征“精锐”的军旗,日后陈列于北京军事博物馆,成为这场战役的见证。 与此同时,志愿军第68军奋力攻占金城以南的轿岩山,该地是敌军核心防御高地,经过激烈争夺,敌军增援部队在山腰集结,但在志愿军持续火力打击下,援军未能接近主阵地便被迫溃退。 志愿军趁势推进,仅三日便控制了超过160平方公里的战略要地,歼敌逾五万人,南朝鲜军四个师被打得溃不成军,留下的装备堆积如山,包括刚从美军接收的新型坦克也在战场上被炸得支离破碎。 这场金城战役成为志愿军自入朝以来最具规模和火力密度的一役,火炮密度远超对手,几乎是南朝鲜军的两倍,空中,美军虽未直接参战,却眼睁睁看着其装备被炸毁,部队惨败。 战役全程,志愿军的穿插作战、分割围歼、集中火力等战术运用得当,使整个南朝鲜防线全面崩溃,残余部队被迫后撤至三八线南侧。 战争态势的剧烈变化令美国深感震撼,李承晚此前叫嚣要“单独北进”,但在金城战役后彻底哑火,南朝鲜军队士气低落,战后仅三个月内即发生百余起拒绝参战事件。 美国对此心知肚明,随即在停战谈判中不再坚持让李承晚参与关键决策,协议签字仪式上,专门为他安排了一把空椅子,作为讽刺与象征。 1953年7月27日上午,停战协议最终在板门店签署,全程不过十分钟,却凝聚了三年战火、数百万将士的浴血牺牲与胜利坚持。 这场因李承晚挑衅而引发的金城反击战,不仅打乱了南朝鲜的破坏图谋,更让美方意识到战争已经无路可退,志愿军用最后一战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面对挑衅时的坚决态度与强大战斗力。 在金城前线,当最后一枚炮弹落下、战旗升起的那一刻,志愿军的士兵用鲜血写下了和平的代价,也用胜利敲响了停战的钟声,这一役,不仅终结了三年的苦战,也让全世界铭记了中国的底线和意志。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是谁惹怒了毛泽东主席?——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韩国申遗全凉了!专家实锤:泡菜面具啥的老家在中国韩国想给泡菜、假面舞这些东西
2025-07-18
不食人间烟火解说
历史知识慈溪太后的象牙扇,震撼到下巴掉地上了,太精美了。这是人间难得的极品,雕工
2025-07-18
婉柠萌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