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逝的爸、失踪的妈,560分寒门贵女照顾弟弟火上央媒,让人泪目 菏泽姐弟:在苦难里开出的花 暮色漫进菏泽那间老旧的屋子时,徐锦息刚把泡软的面饼分成两半。塑料桶里的面汤轻轻晃荡,映着墙上父亲的遗像。她看了眼在台灯下写作业的弟弟,把自己那份里唯一的火腿肠,悄悄夹进弟弟碗里。 “姐,你也吃。”弟弟抬眼,眼神里满是心疼。徐锦息笑了笑,“姐不爱吃,你多吃点,长个子。”这话,她从父亲去世后,说了一年又一年。 一、命运的重击 徐锦息六岁那年,妈妈突然失踪。那天,她放学回家,没看到妈妈熟悉的身影,问爸爸,爸爸只是红着眼圈说:“你妈走了。” 从那以后,妈妈就成了姐弟俩心里,一个不敢触碰的谜。 为了照顾她和弟弟,原本外出务工的父亲,放弃了工作,守在家里种地,靠着不多的积蓄维持生活。那些年,日子虽清苦,却也有温暖。可命运没打算放过这家人,徐锦息上初二时,父亲被查出胃癌。 “爸,你会好起来的,对吧?” 徐锦息攥着父亲枯瘦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父亲勉强笑了笑,“闺女,别怕,爸在呢。” 可没过多久,病魔还是带走了父亲。 父亲走的那天,徐锦息感觉天塌了。她和弟弟跪在父亲床边,哭得撕心裂肺。从那刻起,这个家的担子,重重地压在了徐锦息肩上。 二、咬牙扛起的日子 父亲去世后,姐弟俩的生活,过得愈发艰难。没钱买菜,他们就靠泡面填饱肚子。徐锦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弟弟做早饭,然后匆匆赶去学校。 在学校里,徐锦息不敢有丝毫懈怠。课间休息时,别的同学在聊天、玩耍,她却趴在桌上刷题。“我得考上大学,才能让弟弟和我过上好日子。” 这个念头,像颗种子,在她心里深深扎根。 夜里,等弟弟睡下,徐锦息就着昏暗的台灯,继续学习。台灯老旧,灯光昏黄,却照亮了她前行的路。那些日子,泡面的香气、台灯的微光、弟弟均匀的呼吸声,成了她生活里最常出现的画面。 有一次,弟弟看着泡面上漂浮的油花,小声说:“姐,我不想吃泡面了。” 徐锦息摸了摸弟弟的头,“等姐考上大学,挣了钱,给你买好吃的。” 这话,是安慰弟弟,也是她给自己的动力。 三、560分的希望 高考前的日子,徐锦息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不停地学习。她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不能错过。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徐锦息紧张得手都在抖。当看到“560分” 这几个字时,她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分数,是她无数个日夜奋斗的成果,是她对抗命运的武器。 记者来家里采访时,推开门,看到的场景让人心酸。屋子里,家具简单老旧,角落堆着杂物,满是生活的痕迹。可徐锦息的眼神,却明亮而坚定。 “考上大学是新的开始,但我的努力还得继续。” 徐锦息说,她想着找份兼职养家,希望弟弟能好好读书。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可她不怕,因为她要带着弟弟,闯出一片天。 徐锦息和弟弟相依为命的故事,传到网上,火上央媒,让无数人泪目。有人留言说:“这姑娘太不容易了,希望她和弟弟越来越好。” 也有人说:“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担当。” 这不是简单的励志故事,是一个女孩在苦难里拼命扎根、努力生长的见证。生活给了她重重的苦难,可她却用勇气和信念,开出了最美的花。愿她和弟弟未来的路,少些风雨,多些阳光,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甜美的果实 。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苦难,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泪水,也看到了勇气。徐锦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多残酷,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是她的故事,也是给我们所有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