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斯霍夫终于下台了!这事儿看得让人心里痛快,可痛快完了一想,不对劲啊,他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可留下的烂摊子,总不能就算了吧?这可不是小事,安世是中企花了330亿真金白银收购的,是全球汽车芯片的顶梁柱,斯霍夫政府居然敢越权动手,这笔账该由荷兰来算,还是找这个人负责呢? 斯霍夫这位从政十二年的政客,本该安安分分走完最后一程,没想到临走前突然搞了波“骚操作”,对着中企买下的安世半导体下狠手,一番折腾后自己拍拍屁股离开,把一堆麻烦丢给了下届政府和整个欧洲产业链。 这波操作把人看懵了,合着他是把国家大事当成自己政治生涯的“收尾闹剧”,只顾着自己爽,哪管后面洪水滔天。 安世半导体本来是笔正经生意,不仅给荷兰当地缴了不少税,还带动了一堆就业,欧洲好多车企都指着它供货,不管是日常开车的车窗控制,还是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都离不开它的芯片。 按理说,这是双赢的好事,中企赚钱,荷兰受益,皆大欢喜,可斯霍夫政府倒好,眼看自己要下台,突然眼红起来,非要插一脚搅黄这桩买卖。 背后的猫腻其实明明白白,就是美国在后面施压,斯霍夫心里清楚,自己政治生涯要结束了,不如趁最后这点时间给美国表表忠心,顺便打打“反华牌”,说不定还能给自己的党派捞点选票,算盘打得噼啪响,可他忘了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收拾后果。 这波操作直接捅了马蜂窝,中方这边反应迅速,当即就限制了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出口,别小看这一步,安世超过七成的产能都在中国,欧洲车企要的芯片,大多是中国工厂生产的。 出口一限制,欧洲汽车行业立马就乱了套,德国、墨西哥的汽车工厂纷纷停产,库存告急,好多车企连正常生产都维持不下去。 荷兰自己的企业也没能幸免,阿斯麦公司因为缺了中国的稀土供应,光刻机的生产都受了影响,股价跟着暴跌,原本以为抢了个香饽饽,结果到手的是个烫手山芋,荷兰政府这才傻眼了。 更讽刺的是,斯霍夫搞这么大阵仗,声称是为了“保护技术安全”,防止技术被中方带走,可实际上,安世的核心生产能力、供应链都牢牢握在中国手里,他们抢过去的不过是个空壳子总部。 中方这边根本没慌,东莞、上海的工厂照常运转,还直接通知全球客户,以后要拿货得跟中国这边签新合同,而且只收人民币,优先满足国内订单,这一下,欧洲车企彻底没辙了,只能乖乖排队来中国谈合作,之前跟着荷兰政府起哄的劲头全没了。 斯霍夫倒是潇洒,干完这一切拍拍屁股就下台了,把烂摊子扔给了新政府,荷兰新内阁刚上台就头大,一边是欧洲车企天天催着解决芯片供应,一边是中方态度坚决,要求恢复安世的正常运营,还得让原CEO回去。 国际社会也在看着,荷兰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彻底砸了自己“讲规矩、重契约”的招牌,以后哪家外资还敢放心去投资?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投机闹剧,斯霍夫为了自己的政治小算盘,拿国家利益和全球产业链当赌注,最后自己全身而退,留下荷兰政府和欧洲企业收拾残局,这种做法不仅不地道,更是短视到了极点。 安世这事儿也给所有出海的中企提了个醒,外面的世界确实不太平,有些国家嘴上喊着“自由贸易”,背地里随时可能翻脸不认人,但反过来讲,现在的中国企业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手里有核心产能、有完整的供应链,就有了说话的底气,你抢我的股权,我掌控你的产能,最后谁更被动,一目了然。 斯霍夫卸任了,但这笔账可不能就这么算了,他个人的政治生涯结束了,可他留下的烂摊子总得有人收拾,造成的损失总得有人承担,荷兰政府要是真想解决问题,就别再抱着那些政治算计不放,赶紧撤销那些不合理的措施,拿出点诚意来跟中方沟通,不然拖得越久,欧洲产业链的损失就越大,荷兰的国际信誉也会越砸越烂。 大家聊聊,你觉得荷兰新政府会主动认账解决问题,还是继续硬扛着让损失扩大?

旭日东升
不会主动,不会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