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卖公司,也不将技术转让给中国。 罗尔斯·罗伊

纸上点将 2025-11-01 19:51:04

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卖公司,也不将技术转让给中国。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成立于1906年,起步于汽车领域,后转向航空发动机制造。早期,它为英国军机提供动力,如一战中的鹰式发动机,推动了喷火战斗机的传奇。二战后,公司专注民用市场,1960年代推出RB211涡扇发动机,采用先进复合材料,装备洛克希德L-1011客机。尽管初期面临延误,通过持续优化,它确立了高端地位。到2010年代,公司年收入超150亿英镑,员工约5万人,业务覆盖民用、军用和海洋动力。中国民航业同期迅猛扩张,2010年后机队规模从2000架增至每年数百架新增,C919项目启动,需要可靠发动机。进口虽解燃眉之急,但成本高企,供应链易断。公司高层审视市场报告,权衡后决定只供应成品,坚守技术壁垒。这反映出西方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谨慎心态,避免百年积累一夜流失。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全球航班锐减,罗尔斯·罗伊斯订单崩盘,现金流告急。上半年亏损54亿英镑,全年达近100亿英镑。公司5月宣布裁员9000人,占总员工17%,主要影响民用航空部门。英国本土损失3375个岗位,辛辛那提工厂生产线缩短,全球员工总数降至4.3万。为止血,公司出售非核心资产,发行债券融资20亿英镑,压缩研发预算至10亿英镑。技术骨干流失,项目延期,市场份额下滑20%。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合作意向,开放市场并提供资金,支持发动机本地化。但公司明确拒绝核心设计转让,如高温合金叶片和控制系统。这些技术投入数百亿英镑,测试无数次方成。拒绝虽保知识产权,却放大危机,亚洲订单转向本土供应商。这决定凸显企业对技术垄断的执着,却忽略了市场动态变化。 疫情后,中国航空市场率先复苏,2020下半年航班逐步恢复,C919项目加速。国产CJ-1000A发动机验证推进,2023年3月在运-20上完成飞行测试,验证兼容性。该发动机由中国航发集团研发,推力125千牛,高涵道比设计,包含单级风扇和十级高压压气机,尺寸与LEAP-1C相仿。2025年3月,航发技术大会上,高层透露CJ-1000A试运行超预期,即将搭载C919验证飞行。计划2025年底完成取证,2027年获CAAC认证,2030年商用。这标志中国从依赖进口向自主转型,供应链韧性增强。罗尔斯·罗伊斯感受到压力,意识到若不调整对华策略,将永久丢失这片沃土。企业困境中,技术壁垒虽坚固,但市场份额流失提醒,封闭并非长久之计。 2022年9月,罗尔斯·罗伊斯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在北京成立北京航空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各持股50%。该厂占地8万平方米,专注Trent 700、XWB-84和1000型号维修,总投资2.61亿元人民币。预计2026年投产,中2030年代满负荷支持250次维修,提供数百岗位。虽不涉核心制造,却让公司深入中国运营,获取稳定收入。2023年10月,工地破土,项目加速推进。这标志公司态度软化,从对抗转向务实合作。中国获益于先进维修技术和人才培训,推动本土能力提升。类似博世在芯片领域的转变,早年拒绝转让,只供成品,后建联合实验室分享非核心技术。罗尔斯·罗伊斯此举保市场份额,避免技术外泄,同时适应全球格局变迁。 2024年,公司参与中国支线飞机发动机竞标,虽未中标,却开启更多对话。高层赴沪洽谈,探讨材料科学和测试合作。非核心领域互补兴起,公司借助中国成本优势,中国获取前沿信息。CJ-1000A同期突破,2024年底地面测试优化油耗,接近国际标准。2025年上半年,C919国产化率升至60%,发动机仍是关键进口项,但CJ-1000A适航取证在即。罗尔斯·罗伊斯业务回暖,维修订单增多,采购合同落地。公司在中国布局深化,60%宽体机队动力来自其产品,超550架在役或订购。这场博弈折射全球经济缩影,老牌企业既觊觎中国利益,又惧技术进步威胁地位。合作中,平衡点渐现。 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之路虽曲折,却步履坚定。从跟跑到并跑,CJ-1000A的进展体现产业链完整性。罗尔斯·罗伊斯调整策略,参与非敏感项目,双方实现共赢。公司明白,过去技术优势不足以立足,必须注入诚意。2025年,CJ-1000A验证飞行启动,预计几年内装配C919。这不只技术跃升,更是战略自信。国际合作常态充满妥协,企业需认清,封闭无出路,开放方有未来。中国强调核心技术靠自力更生,但适度借鉴经验,促进迭代。双边互动持续,时紧时松,却指向共同发展。

0 阅读:112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