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2 11:30:29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送马来西亚加工,再转运日本,这可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拿到这类关键重稀土。 具体怎么回事?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日本最近做了一件它过去几十年都没能做到的事:第一次不从中国手里买一种叫做“重稀土”的重要工业原料,而是改从澳大利亚进口。 要知道在重稀土这圈子里,过去几十年中国就跟握着独家秘方的老师傅似的,全球 90% 以上的重稀土精炼产能都攥在手里,镝和铽这俩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却是真真切切的 “工业命门”。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要靠它,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离不开它,就连高精尖设备里的关键元件也得用它,日本那靠着汽车和电子产业吃饭的经济,每年得吞掉多少这俩宝贝? 之前没别的路走,只能攥着钱眼巴巴从中国买,心里总跟悬着块石头似的,生怕哪天供应链出点岔子,所以这些年就没停过找 “备胎” 的心思,这次总算借着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手,搞出了个 “新渠道”,可仔细扒拉扒拉,全是经不起细琢磨的门道。 先说澳大利亚,这国家确实有重稀土矿,比如韦尔德山矿山,储量在全球能排到第四,可问题是有矿不代表能出成品。 重稀土提炼可不是挖出来磨碎了就行,得经过上百次化学萃取,精度要求高到头发丝级,还得搞定污染控制,澳大利亚没这技术也没这工业基础,过去这么多年只能卖卖稀土精矿这种 “原材料”,跟守着金矿却只会卖石头似的。 日本要想从这儿拿成品,就得找个能加工的地方,于是就盯上了马来西亚的莱纳斯公司工厂 —— 可这家工厂的底子有多虚? 之前因为放射性废物处理不达标,当地居民闹了好几次,续签生产许可证的时候,马来西亚政府直接撂下话:不建专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厂,就别想开工。 就这么折腾了两三年,工厂才勉强达到开工标准,日本这次把澳大利亚的原料运过去加工,能不能顺顺利利出成品,还得看当地居民的脸色,万一再因为环保问题停了工,日本那边等着用原料的工厂就得喝西北风。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能做成这事,背后少不了美国的 “推波助澜”—— 就在日本宣布进口前没几天,美国刚和澳大利亚签了 85 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核心目的就是拉着盟友建一条 “不依赖中国” 的重稀土供应链,日本算是搭了这趟顺风车。 为了让这条供应链能转起来,美国还玩了个 “价格兜底” 的套路,给重稀土磁体定了每公斤 110 美元的 “保护价”,要知道当时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价才 60 美元左右,相当于用补贴逼着企业买非中国渠道的货,日本双日公司这次当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看着是抢占先机,实则是硬着头皮承担高价成本,毕竟为了所谓的 “供应链安全”,只能先把钱的事儿放一边。 可就算这么折腾,日本能拿到的货其实少得可怜 —— 负责供应的莱纳斯公司,再加上日本参与投资的法日合资工厂,一年满打满算也就产 500 吨镝和 90 吨铽,这点量只够满足日本全年需求的 20%,剩下的 80% 该从哪儿买? 答案还是中国。而且这 20% 的供应也没那么稳:澳大利亚的稀土精矿要先运到 800 多公里外的港口,再装船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加工成成品后又得运到日本,光运输时间就比从中国直接进口多了半个月,中间但凡哪个环节出点问题 —— 比如澳大利亚矿山突然因为环评没过停了采,或者马来西亚工厂又因为污染问题被查 —— 日本的汽车电机厂、电子元件厂就得立刻面临停工风险。 之前 2010 年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时候,日本丰田、本田的电机生产线就差点停摆,当时日本政府急得到处求人,现在搞出这条 “新渠道”,说白了就是想避免再出现那种手忙脚乱的情况,可理想挺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很。 更打脸的是技术层面 —— 马来西亚工厂的精炼技术,早年间其实是从中国学的 “皮毛”,真正能把镝提纯到 99.99% 以上的核心工艺,中国至今还攥在手里。 之前马来西亚工厂好几次炼出来的产品纯度不达标,装到电机里根本没法用,最后还是偷偷找中国技术人员过去调试,才勉强解决问题。 日本自己也试过搞重稀土精炼,花了十几年时间建了个实验室,结果炼一公斤镝的成本是中国的三倍多,根本没法商业化生产,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次找澳大利亚挖矿、马来西亚加工,说白了就是把最脏最累、污染最大的环节外包出去,自己只想要现成的成品,可就算这样,算上运输费、加工费还有美国的补贴成本,日本拿到手的镝和铽,价格比从中国买贵了将近一倍,这哪儿是找 “备胎”,分明是花冤枉钱买个心安。 说到底,这次折腾半天,更像是一场自欺欺人的 “表演” 罢了。

0 阅读:51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