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妈妈带女儿逛清华大学,走了2万步,结果女儿逛完之后就说:“不考了,坚决要报“职业技术学院”,这样就可以少走一点路。”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那天她们母女俩从西门出发,一刻不停往东门方向打卡。 手环显示最后定格在20186步,折合15公里!你敢信?比你去故宫逛一上午还累。 她一路从校训石走到清华学堂,再从那边神秘的凌晨两点还亮灯的图书馆溜达到紫荆学生公寓,每到一个点都得合影留念。 到了物理系,她嘟囔一句:“妈,这从物理系到经管学院得走20分钟吧?去食堂还得像马拉松冲刺。” 妈妈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我真后悔带你来,一会你要笑歪在地上了吧?” 话题一出,网友笑翻天:有人“推荐”她去“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说这其实就是清华的民间别名,工科生天天在这儿练徒步。 还有人感慨:“我逛个景点走一万步就喊累,她竟然能撑到两万步,已经很牛了!” 更有调侃:“逛完后最大感受就是,幸好不用天天跑这么多路上课!” 可媒体也不止当段子看。 《快科技》就点评说,这事儿其实是当代“教育军备竞赛”突破分数维度的新体现——孩子在名校里跑道上的距离,恐怕比思想进阶还真实。 有人算过,清华园占地4.83平方公里,室外建筑面积足有358.8万平方米,那光是路程就能把人摔个四仰八叉。 说到底,这小姑娘的“暴走宣言”戳中了家长们心里那根神经:为什么咱天天挂在嘴边的“名校梦”,在孩子看来却成了腿疼、腰酸、喘不上气的体验? 有调研显示,高中生里68%都说“考大学是为了让爸妈满意”,43%的优等生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 这压力,真不是一个两万步能走得完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职业技术学院”断言并非女儿真心放弃。 事后有人拍到她在书桌上贴了张清华卫星地图,下方还写了“晨跑30分钟计划”,旁边署了梅贻琦那句老话——“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 看样子,小姑娘已经看清了:大校门固然光鲜,但兴趣和能力才是脚下的路。 其实啊,教育从来不是把孩子当“小小履带”,往里装各种期望就完事。 与其远远地喊“为你好”,还不如蹲下来真跟孩子聊一聊:“你觉得什么真有意思?” 孩子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事往前冲,一旦跑起来,能走得更远、更稳。 总之,让孩子选择未来的路怎么走,顶级学府也好,其他大学也好,只要是孩子自己想走的那条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